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云南省德宏、保山两个相邻家鼠鼠疫疫源地小哺乳动物及黄胸鼠体表蚤类群落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差异的鼠疫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用群落内的优势种构成比、多样性及聚类分析,对1982-1996年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地区捕获的27种75 490只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I[瑞丽居民区黄胸鼠(54.41%)+大臭鼩(33.37%)];群落Ⅱ[陇川、盈江居民区黄胸鼠(62.99%)+大臭鼩(23.25%)+小家鼠(10.06%)];群落Ⅲ[保山居民区黄胸鼠(48.07%)+大臭鼩(19.56%)+灰麝鼩(14.37%)].两地区所捕获黄胸鼠体表蚤类11种61 122只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i[瑞丽居民区印鼠客蚤(83.51%)+野韧棒蚤(13.86%)];群落ii[陇川、盈江居民区印鼠客蚤(74.42%)+缓慢细蚤(22.94%)];群落iii[保山居民区缓慢细蚤(70.62%)+印鼠客蚤(22.70%)].德宏地区在10个年份内,从7种宿主和5种媒介动物中分离到鼠疫菌1471株;保山地区仅在1个年份,从1种宿主和2种媒介动物中分离到鼠疫菌36株.另外德宏地区黄胸鼠、印鼠客蚤的构成比均较高,分别为58.70%和78.97%;宿主、媒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较低,分别为1.010和0.625.而保山地区则与之相反,黄胸鼠和印鼠客蚤的构成比都较低,分别为48.07%和22.70%;宿主、媒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1.471和0.829.致使蚤类群落ii→iii的主要优势蚤种,由印鼠客蚤转为缓慢细蚤.结论 保山地区宿主、媒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而主要宿主、媒介的构成比低,是降低该地区鼠疫流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