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王建煊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都是属鹅的》。王建煊先生说,在利益面前,国人往往会变成“属鹅的”——开口就是“我,我,我”。先生说得极是。在我看来,“属鹅的”其实又往往是最善变的,他是断不肯一直“属鹅的”。例如,在责任和风险面前,那些“属鹅的”人立刻变色龙般地变了属相,他们变成了“属你的”“属他的”“属起哄的”“属瞧热闹的”……
不论什么东西,一旦姓了“公”,那就可能面临着某种灾祸。公共财产最易流失,公共物品最易损坏。自家的一根擀面杖可以传家宝似的传几代,但公家的一棵棵大树却时刻都有被砍伐的、被变卖的危险。井盖会被偷,电缆会遭窃,路边的长椅都成了残废,花卉展的花卉会一夜失踪,公园里的雕塑莫名就少了胳膊断了腿,高层住宅的电梯动不动就被抠走键钮……还是这些“属鹅的”同胞,会仔细地保存着三十年前的鞋子,二十年前的袜子,甚至连再也难派上用場的胶卷、磁带、BP机都舍不得丢弃——瞧,“属鹅的”就是这么“公私分明”!
台湾的高震东校长是个怪人。他不喜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他索性将这个说法改成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说:“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拉过来”还是“推出去”?“拉过来”和“推出去”的各是什么?这些问题,“属鹅的”很容易回答反了。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词,远不如“利益”诱人,正因为如此,巧妙地推脱责任,就成了某些人毕生苦修的课业。当我走进教室,问学生:“今天谁值日?为什么没人擦黑板?”所有人面面相觑,脸上都写满了无辜。有人连忙撇清:“今天是三组值日。”三组人立刻推挡:“组长负责安排擦黑板的。”组长不得已冒出来,蔫蔫地说:“负责擦黑板的生病请假了。”这一番对话下来,三块黑板都能擦完,然而,较劲般地,大家就是不肯拿起板擦。
“公”与“私”中都有个“我”(厶),就看你把“我”摆在什么地方。
在有些人眼中,“9·18”是一个金色的日子,因为它可以谐音为“就要发”;但这个日子上所附着着的那一层浓重的黑色,是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不该视而不见的。那一天,我看到有小店开业,张灯结彩,鞭炮震天。我停下来,朝着那个方向叹气。我想跑过去,跟那个注定是“属鹅的”店主讲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个同行,姓王,形貌端丽,衣履光鲜;但是,每一年的“9·18”,她一定要穿黑色衣裙。她对那些好奇她变装的孩子们说:“孩子们,记住啊!据青岛一位老人回忆抗战,说那时所有的中国人经过日本兵岗哨,无不低头鞠躬,奴颜婢膝;而日本投降后,解除了武装的日本兵列队走过市区,围观的老百姓吐唾沫,扔石头,杀声震天。脸上沾有唾沫和血迹的日本兵不为所动,仍整整齐齐地行进。孩子们,记住啊!将军作家刘亚洲曾写道:日本老板警告员工有一句常用的口头禅:‘不要像中国人那么懒!’……”这个王老师,把每一个“国耻日”都当成了“我耻日”。——不知耻的人啊,当你把“9·18”当成自家的良辰吉日,你就不怕上千万死于日本屠刀下的亡灵来你的小店闹鬼吗?
美国肯尼迪总统有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大概算得上是“责任”这个词的最妙阐释了。想想看,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属鹅”,推出去不该推的,拿过来不该拿的,那么,每个“我”都注定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小虫一样,贪婪地负物,贪婪地登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责任编辑 余志权
不论什么东西,一旦姓了“公”,那就可能面临着某种灾祸。公共财产最易流失,公共物品最易损坏。自家的一根擀面杖可以传家宝似的传几代,但公家的一棵棵大树却时刻都有被砍伐的、被变卖的危险。井盖会被偷,电缆会遭窃,路边的长椅都成了残废,花卉展的花卉会一夜失踪,公园里的雕塑莫名就少了胳膊断了腿,高层住宅的电梯动不动就被抠走键钮……还是这些“属鹅的”同胞,会仔细地保存着三十年前的鞋子,二十年前的袜子,甚至连再也难派上用場的胶卷、磁带、BP机都舍不得丢弃——瞧,“属鹅的”就是这么“公私分明”!
台湾的高震东校长是个怪人。他不喜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他索性将这个说法改成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说:“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拉过来”还是“推出去”?“拉过来”和“推出去”的各是什么?这些问题,“属鹅的”很容易回答反了。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词,远不如“利益”诱人,正因为如此,巧妙地推脱责任,就成了某些人毕生苦修的课业。当我走进教室,问学生:“今天谁值日?为什么没人擦黑板?”所有人面面相觑,脸上都写满了无辜。有人连忙撇清:“今天是三组值日。”三组人立刻推挡:“组长负责安排擦黑板的。”组长不得已冒出来,蔫蔫地说:“负责擦黑板的生病请假了。”这一番对话下来,三块黑板都能擦完,然而,较劲般地,大家就是不肯拿起板擦。
“公”与“私”中都有个“我”(厶),就看你把“我”摆在什么地方。
在有些人眼中,“9·18”是一个金色的日子,因为它可以谐音为“就要发”;但这个日子上所附着着的那一层浓重的黑色,是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不该视而不见的。那一天,我看到有小店开业,张灯结彩,鞭炮震天。我停下来,朝着那个方向叹气。我想跑过去,跟那个注定是“属鹅的”店主讲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个同行,姓王,形貌端丽,衣履光鲜;但是,每一年的“9·18”,她一定要穿黑色衣裙。她对那些好奇她变装的孩子们说:“孩子们,记住啊!据青岛一位老人回忆抗战,说那时所有的中国人经过日本兵岗哨,无不低头鞠躬,奴颜婢膝;而日本投降后,解除了武装的日本兵列队走过市区,围观的老百姓吐唾沫,扔石头,杀声震天。脸上沾有唾沫和血迹的日本兵不为所动,仍整整齐齐地行进。孩子们,记住啊!将军作家刘亚洲曾写道:日本老板警告员工有一句常用的口头禅:‘不要像中国人那么懒!’……”这个王老师,把每一个“国耻日”都当成了“我耻日”。——不知耻的人啊,当你把“9·18”当成自家的良辰吉日,你就不怕上千万死于日本屠刀下的亡灵来你的小店闹鬼吗?
美国肯尼迪总统有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大概算得上是“责任”这个词的最妙阐释了。想想看,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属鹅”,推出去不该推的,拿过来不该拿的,那么,每个“我”都注定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小虫一样,贪婪地负物,贪婪地登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