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战与情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如《左传》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从有了私有制、建立了国家,战争就伴随人类从远古走向今天。中华民族在发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朝代更迭、抵御侵略之际,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对战争有着深刻而沉重的记忆。
  许慎《说文解字》借楚庄王的话解释“武”的字义:“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止暴制乱,止戈为武,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战争的明确诠释。爱好和平,慎重用兵,为守护和平而战,为保家卫国而战,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这些理念已积淀在中华民族悠久绵长的血脉中,并以诗歌形式传达出来。本栏目推出的四篇文章,通过品读中国古代诗歌,了解《诗经》时代的家国情怀,汉末诗人的平乱渴望,南朝诗人的功业期盼,唐代诗人的卫国志向。让我们在阅读中领会古人面对战争的心灵世界,珍惜和平生活,守护和谐家园。
  ——龙文玲(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家国情怀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文化力量。从“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到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宣言,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议,往圣前贤谱写了无数保家卫国的壮丽诗篇,浸润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里。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本着对家园故土的无比珍视,对国家和平的深切企望,背井离乡、远赴征途。这种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诗经》的战争描写和征人思妇的情感表达中。

靖乱建周的雄壮颂歌


  商末,纣王无道,民众饱受乱离之苦。在周文王、周武王的带领下,将士们将个人的情感、生命安全抛诸脑后,加入伐商除暴的行列,用血肉之躯构筑起新的家国。《诗经》即以诗歌形式热情歌颂了周民族靖乱建周的功绩。
  《大雅·皇矣》记述了周文王讨伐密国、崇国之事。诗中,将士们深知此战是为伐商建周积蓄实力,清除障碍,所以,面对“崇墉言言”“崇墉仡仡”,([唐]孔颖达等《毛诗正义》,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本文引《诗经》皆出此书。)即崇国的高城深堑、铜墙铁壁,他们勇敢无畏,“临冲闲闲”“临冲茀茀”,有条不紊地驾着临车、冲车,“是伐是肆”“是绝是忽”,以锐不可当的气势突破敌国防守,获得了“四方以无侮”“四方以无拂”的胜利成果,免去了伐商的后顾之忧。
  《大雅·大明》共八章,是周朝的开国史诗,其中记录了武王伐纣之事。首章“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指出纣王失道,百姓疾怨,教令不行,四方叛之,亟待有德的明君匡扶政教。第二至六章,记述王季、太任和文王、太姒的婚配及品行。王季、太任夫妇二人“维德之行”,夙夜相警戒,行事皆以“德”为准则。王季之子文王“厥德不回,以受方国”,不违正道,使得四方之国皆来归有周。文王又得配“天作之合”的太姒,她是“大邦有子,伣天之妹”“缵女维莘”“长子维行”,是莘国国君淑静、美丽如神女的长女。这四章浓墨重彩,极尽敷陈,意在申明有周世代敬德,足以保民,因此为天命所佑护,为武王“燮伐大商”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周王朝的建立及强大,所凭借的不仅是君主的明德,更是战士们的冲锋陷阵、令行禁止。诗歌最后二章即着力描述将士们同心同德、攻克殷都的牧野之战: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这两章,“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形象描写殷商阵营:各路军队会集,人员众多密如森林,突出了殷商军事力量的強大与此战形势之严峻。“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则画面一转,热情描写周军雄风:宽阔的牧野战地上,周军檀木兵车明亮辉耀,战马强健有力,借军车战马衬托周军将士的飒爽英姿、斗志昂扬。“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将武王太师尚父比作老鹰高飞般迅猛,写出了尚父的勇敢刚毅、运筹帷幄。“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凉,辅佐;肆,迅疾。进一步叙述武王在尚父辅佐下,果断迅速攻克殷商军队,使天下获得清明。全诗就在对推翻殷纣王虐政、开辟新的清明社会的讴歌中戛然而止。

保家卫国的壮美旋律


  国家边境安全,关乎万家安宁。《小雅·采芑》《出车》《六月》《大雅·江汉》《常武》五首诗歌,即展现了宣王中兴时期将士们戎马倥偬,向北抵御玁狁侵扰、向南平定淮夷反叛的保家卫国的历史画卷。
  《小雅·六月》是一首赞美尹吉甫领军北伐玁狁、安国定邦的诗歌,全诗共六章。首章云:“玁狁孔炽,我是用急。”郑玄笺云:“记‘六月’者,盛夏出兵,明其急也。”([汉]郑玄《毛诗传笺》)说明玁狁犯境常在秋冬,而今却在六月农忙之时,令人猝不及防。这两句不仅为全诗营造了紧张的气氛,而且说明尹吉甫北伐是为抵御玁狁侵扰,其正义性不言而喻。第二至五章,描述了将士们出师、行师、战斗的盛大场景,一气呵成: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第二、三章言战马齐壮、操练有度,将士们戎服已备、整装待发,迅速奔赴战场,展现了周人慷慨激昂的精神风貌。第四、五章描述两军交战。先言玁狁恣意妄为,占领焦获,侵犯镐地、朔方,逼近泾水的北面,战事紧迫。继而描述战场艰险,而周军旗帜依然醒目鲜艳,白帛为底,鸟隼为纹,彰显了周军面对强敌仍沉着应战、游刃有余的状态。在尹吉甫的带领下,将领们身先士卒,戎车十乘为前锋,率先冲破敌方阵行,继而全军上下勠力同心,稳步、有序地推进战线,击退玁狁,捍卫了周朝领土。末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敷陈大军凯旋燕饮,将士们与张仲等贤人畅饮美酒,共品佳肴,共享胜利的喜悦。   《大雅·常武》赞美宣王平定徐国叛乱。首二章记述宣王命南仲、皇父整齐六军,修治甲兵,“既敬既戒,惠此南国”,强调平定叛乱以惠泽南国百姓的目的。三、四、五章集中铺写了王师声势浩大,威慑、劝降叛军的过程: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王舒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第三章言王师行军的盛况:王师赫赫然而盛,业业然而动,似天子亲临般威武,日行三十里,不急不缓,胜券在握。其声势有如雷霆轰鸣,令徐方闻之震惊、骚乱不安。第四章记述两军对阵:王师行至淮水,临阵将战。军队奋力展示其威武,状如天之震雷,声如勃然大怒。战斗时,虎将雄兵奋勇进攻,吼声如怒虎,虏获大批敌人,占据淮水并以之作为王师驻扎地。第五章铺叙周朝军队的军容:王师的行动迅疾如飞鸟,凶猛如鹰隼。兵众如江汉之水浩浩荡荡,退守坚稳如山,不可动摇,进攻如川,征讨徐国气势滔滔,其实力、计谋皆深不可测。辞句间洋溢着对军力强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自豪。末章称颂“四方既平,徐方来庭”的天子功绩。

怀归思亲的和平期盼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汉]班固《汉书》卷九《元帝纪》,中华书局1962年版)但在国难当头之时,中华先民还是强忍对家园、亲人的不舍,踏上征途。《诗经》中就有不少抒写征人思妇万般情感的优秀诗篇。
  有的反映了思妇的心绪。如《秦风·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縢。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诗歌共三章,每章十句。每章前六句极力铺陈秦军装备精良,有力烘托出秦军出征时的雄壮军威。首章夸兵车之善:兵车用五条皮带绑扎,轻巧稳固,装饰考究,并以骐、馵良马为驱。而“驾我骐馵”,则引出次章战马之善:四匹高大雄壮的公马并驾齐驱,六辔御之,还有龙纹盾牌保护车马。“龙盾之合”一句,又牵出末章兵器之善:有精良的马甲,尖锐的三棱矛,精美的盾牌,放置着强弩的弓袋。而末章首句“俴驷孔群”,又与次章的战马描写相呼应,极具章法错综之妙。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出女主人公对军备的熟悉,颇有一种“车马兵甲备具如是,以此伐戎,何有不克”的豪气,另一方面委婉透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没有对丈夫出征情景的反复回忆,又何来如此细致的描绘。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蕴深远。《毛诗序》“《小戎》……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评论的正是这部分内容。诗歌每章后四句,以复沓章法直接抒写女主人公深切思念:首章为身处战场的丈夫忧思心乱;次章殷勤询问归期;末章自陈昼夜思念丈夫的情状。这里,“言念君子”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思妇对征人的思念情感,亦在反复吟唱不断增强。战事早日结束,丈夫早日还家,是这首诗女主人公的渴盼,也是《诗经》时代众多闺中思妇的共同心愿。
  有的表达了从军将士的万般情感。如《小雅·采薇》借一位士卒返乡途中的所想所思,抒写了《诗经》时代将士们既爱国又恋家的感人情怀。诗歌前三章第三句,皆为“曰归曰归”,一唱三叹,极言思乡之情。“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等句,陈说战事紧迫,征夫无法与家人通信,忧心如焚。尽管如此,“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诗人认识到只有驱逐玁狁,才能获得安定的家庭生活,故而義无反顾投入战斗。顺接这一情感,四、五章转向对战斗生涯的描写,通过夸赞将帅战车之美,驾车的军马高大雄壮,烘托士气之高昂。其中的“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驾彼四牡,四牡骙骙”,洋溢着乐观和必胜的自信。而“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玁狁孔棘”,用语虽简,但高度概括了战争的激烈,战斗的频繁,亦写出了将士们抵御侵略的意志之顽强。而支撑着这意志的正是他们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击退外虏、早日还家的渴望。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为人称道。短短十六字,充满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悲怆感。阴雨霏霏、大雪纷纷之时,战争终于结束,征夫得以踏上归途。“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饥渴交加的归途中,诗人心中无限凄怆哀伤,其背后是对战争的反思、生命的尊重和对永久和平的无尽期盼。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曾说:“夫文,止戈为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杨伯峻《春秋左氏传注·宣公十二年》,中华书局2008年版)这句话可视为中华民族对战争意义的深刻诠释: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攘除暴虐,安定国家,使人民获得安宁生活。正因秉持这样的理念,从《诗经》时代起,在家国危难之际,无论是手握兵权将帅,还是寂寂无闻的士卒,抑或留守后方的老弱妇孺,都会尽其所能为保家卫国、守护和平而战。这种家国情怀,形于歌咏,至今动人心弦,激人奋进。
  (作者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一个普通的驻地记者与一位共事只有4年多、相隔也很远的总编辑之间,似乎不会有多少“交集”,也好像不会有多少“故事”,但我与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的徐光春应属“例外”。  1991年,徐光春自新华社调入光明日报社,先后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虽然在光明日报任职时间不算长,但他在光明日报社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光明日报社工作之前,徐光春曾就新闻宣传方面的问题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期刊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可为新时代中国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在中国的传统政治智慧中,甚
期刊
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既是对第一个“一百年”奋斗历程中具体做法的总结,又是对第一个“一百年”探索征程中成功经验的提炼,更是对第二个“一百年”伟大前程中制胜法宝的
期刊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文教鼎盛,礼仪法度深植人心。然部族、政权、王朝等政治实体及其秩序的确立与整顿,则往往不免伴随着战争的发生。战争在某些时候固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但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性,时常超越预期的建设性,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也由此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样貌。古往今来,众多以战争为主题的诗篇,不仅反映着时人对于战争的认知,也往往寄寓着诗人们的心志与情怀;同时,也以文学化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相关战
期刊
如今,“亚洲”一词的使用和含义几乎一无例外地带着肯定的色彩,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流露出沾沾自喜的意味。这与前两个世纪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19世纪和20世纪,“亚洲”的形象与贫穷和落后是分不开的。19世纪中晚期,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不无嘲弄地创造出了一个新词—“亚细亚生产方式”,用于描述一种过时、停滞、劫数已定的经济结构。一个世
期刊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灵帝在位时期,宦官外戚轮流把持朝政,政治极其腐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死,17岁的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董卓率军入京,导致了长达四年的董卓之乱。在讨伐董卓过程中,各地军阀乘机扩大势力范围,混战
期刊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把增强新作《困局与应对: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版,以下简称《困局与应对》),深入挖掘档案资料,以新的视角对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进行了开拓性探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了一部学术力作。探索社会治理中简政增效的路径  《困局与应对》一书认为,抗日根据地社会治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简政增效。以往史学界对敌后抗日
期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最重大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其历史意义非同寻常。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其中的底线任务,也是最紧迫、难度最大的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近日出版的《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刘文奎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3月版),完全根据作者及其工作团队二十年的扶贫实践,为读者讲述了一
期刊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了彭程的散文三书,即《大地的泉眼》《心的方向》和《阅读的季节》。拿到样书,我兴奋异常,废寝忘食地阅读,像饿食者,一飨饕餮之快。昏天黑地读罢,掩卷长叹:这是散文界的大事件,是稀有的生命之书。  与那些争抢“滩头”,批量生产,博得大名的文章家相比,彭程寫的是少的。究其原因,与他的“赤子情怀”有关。他敬重文学,认为文字虽“小”却是大事。因而要像里尔克一样,采集“真意与精华
期刊
“北京街巷里的鲁迅”试图寻觅日常生活中行走北京街头的鲁迅。鲁迅曾经在北京生活过15个年头。鲁迅的足迹曾经遍布北京的街头巷尾。鲁迅固然主要是个作家,总是把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光消耗在他并不见得豪华的书斋里。但为了谋生,鲁迅也不得不和常人一样走出家门到教育部上班和到北大、北师大等很多所学校兼职教课。除了工作,就医、购物、休闲、访友等业余生活也会把鲁迅和北京的某个胡同、某条街道连结在一起。鲁迅在北京是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