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前后的纽约作为东欧犹太移民心目之中的"应许之地",将近200万犹太移民迁移到此生活。当时纽约的犹太移民尝试建立了各式各样的社团组织为新老犹太裔美国人提供服务,本文希望通过对这其中的"开希拉公会"模式作一个介绍与叙述,从侧面对20世纪初美国犹太移民的同化问题有所反映。
关键词:20世纪初、纽约犹太移民、开希拉、同化
20世纪初的纽约市,犹太人在这里成立了各类社团、同乡会、慈善协会等组织,为初到纽约的犹太移民提供包括精神以及物质等各方面支援。但同时来自各个社团的领袖们也注意到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犹太移民虽然共同信仰着犹太教,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以及能够代表各利益集团的的利益代言人,犹太人不能将力量积聚在一起,以强有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与利益诉求。
1908年,由于纽约警察局局长西欧多尔·宾汉姆在一篇报道中声称,犹太人参与了纽约城当中一半的犯罪。引起了个纽约乃至全美各个犹太社团的不满。犹太组织联合会以及其他组织呼吁召开抗议大会,虽然这件事件最后经过全美犹太委员从幕后施加的压力迫使警察局长收回声明。但是经过这起事件以后,使得在纽约的犹太人感到十分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全城犹太人利益的联合组织。
这个组织要将生活在纽约的俄国、德国、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犹太人组织联合起来,还必须在不干涉联盟内组织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能够果断处理一些纽约犹太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最终经过一系列的会议讨论在1908年的9月确定了要在当年10月的11号或者12号在克林顿大厅召开一次全市犹太代表大会,旨在筹备建立一个长久的组织能够在各方面保证纽约犹太人的正当利益,也就是纽约开希拉--纽约有组织的犹太社区。
在筹建开希拉的过程中,虽然受到了犹太组织联合会以及全美犹太委员会的反对以及疑虑。但同时也得到了来自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公会以及社团的大力支持:他们拿出自己的办公场地提供给大会作为临时办公地址。
1909年的2月27日,第一届开希拉大会顺利召开,大约共有222家组织团体,其中包括77家同乡会,各种类型的互助会、兄弟会等各类组织派出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最终选出了25名执行委员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执行委员会成员,他们当中既有中欧的犹太贵族、也有像哈里·费希尔和塞恩多·贾姆罗斯基这样的东欧犹太人存在其中。
开希拉的领导人竭尽全力同许多使人望而却步的社区问题作斗争,包括对"可食"食品和犹太教育混论状况进行监督。通过向拉比允诺"在设计影响犹太教作为一种总的问题上,重建拉比的权威",他们甚至同纽约城当中正统派拉比联盟的一些住民领导人,特别是摩西·Z·马戈利斯进行合作。通过"开希拉",他们将人们所能想象的犹太人最复杂的相似性汇聚到一起,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功,包括富有活力的、具有先驱意义的犹太教育局的创立,所涉及的范围很快得以扩展。①
但是正如许多自诩具有进步时代计划一样的组织,由于"开希拉"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过于理想化而有欠实际考虑的处事方式,最终导致了这一组织仅仅持续了13年就以失败的结局告终。
首先"开希拉"未能达到他在成立之初所期待的那样将所有纽约犹太社团组织集合在一起。"开希拉"通过发放宣传小手册刊登报纸广告和写文章一些等手段积极号召:邀请同乡会或者一些慈善机构一同加入到"开希拉"当中来,共同参与讨论如何保护纽约城中犹太人的利益、改进犹太人的生活状态。但是事与愿违,"开希拉"始终无法将纽约大部分的犹太组织、力量整合在一起。1914年负责指导"开希拉"建设的拉比犹大·莱昂·马格尼斯宣称至少有3,500家犹太社会团体已经加入到了"开希拉"当中。但事实上,开希拉只有在1915年召开大会时,也仅仅聚集到了341家组织派出代表来参加会议,而这已经是开希拉拥有社团成员最多的时候了。
马格尼斯在1912年开希拉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将原因归纳为:"我们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不得不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中,同样一项事务,可能在正统派犹太教眼中会认为这些事情属于他们内部的事务不应该让我们插手,而此时改革派则会觉得我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处理这件事情。有时候一些犹太互助团体向我们抱怨忽视了慈善事业的开展的同时,另一些则认为我们侵入他们的活动范围而表示抗议。当一些人认为我们没有足够关心工人矛盾时,另一些则坚持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管辖范围。"
其次,松散的管理机制也是"开希拉"始终无法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经常有一些代表抱怨他们信息传递、履行承诺过程当中的效率低下。一位基层的支持者在1915向大会报告时称:"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犹太社团加入到开希拉,他经常拜访这些组织。但是他发现这些组织对开希拉开展的工作十分疏远,"基本上每年"开希拉"只有在召开大会前才会想到要让他们下属的犹太组织团体上报今年的代表名单。这时候他们会抱怨说:"啊,'开希拉'又来了,一整年我们都没有怎么见到他,现在为了收取每一位代表五美元的费用,他们倒出现了2次啊"。
再次,虽然"开希拉"在教育和劳资关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却未能在各兄弟会等互助协会面前很好的展示出自己的独特的作用。事实上"开希拉"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少,甚至错失了好几次本可以直接协助协会的机会。如果在这方面"开希拉"能够做好的话,本可以使双方走的更近一些。1912年,当时比萨拉比亚联合会决定按照当时大加利西亚,俄罗斯波兰和罗马尼亚犹太人联合会的行动,建立医院或者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为本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开希拉"执行委员会对于比萨拉比亚犹太人打算在下东区建造一座孤儿院的这一打算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并建议联合会的领导放弃这一想法。2年后,萨拉比亚联合会再一次决定要建设这个孤儿院时,"开希拉"再一次进行阻止,他们认为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考证并且是否有令人满意的原因证明新的孤儿院是必须的。这次阻挠引起了"开希拉"内部一些代表包括至少两家有关联的共济会的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开希拉"在这件事上没有权利干涉他们。两年之后,比萨拉比亚人还是建起了这座名为希伯来孤儿之家的孤儿院。
虽然"开希拉"大会在保护犹太人利益、协调犹太人不同派别的内部族群关系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撒下了一张很大的网:归化新移民,裁决宗教纠纷,鼓励守安息日,成立一个就业指导机构,监督符合犹太教教规的洁净食物的生产,消除犹太人结婚和离婚程序中的弊端,发展慈善业、娱乐业和工会,控制犯罪,收集各类统计数据,建立一个教育机构和若干互助储金会,并对付反犹主义。但是始终无法协调好纽约大部分的犹太人社团、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开希拉"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它登上舞台时,移民们并非一定需要它的存在。一方面他威胁到了下东区屠夫、教师、不断增加的私人犹太会堂拥有者和拉比们各自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由移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构包括--包括联合会、移民同乡会、工人之家等组织已经足够满足他们在经济上、生活上的需求。因此不断努力与尝试但最终还是无法赢得全部纽约犹太移民支持的"开希拉"也走到了尽头,仅仅13年他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注释:
①[美]乔纳森 D·萨纳,胡浩译. 美国犹太教史[M]. 第171页。
参考文献:
[1]雅各·瑞德·马库斯.美国犹太人一部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乔纳森 D·萨纳.美国犹太教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9.
[3]欧文·豪,王海良赵立行译:父辈的世界一东欧犹太人移居美国以及他们发现与创造生活的历程[M]. 上海: 三联书店1995.
[4]李爱慧. 论早期东欧犹太移民在美国的文化适应[J].世界民族, 2007年第1期.
作者简:樊于俊(1984- ),上海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20世纪初、纽约犹太移民、开希拉、同化
20世纪初的纽约市,犹太人在这里成立了各类社团、同乡会、慈善协会等组织,为初到纽约的犹太移民提供包括精神以及物质等各方面支援。但同时来自各个社团的领袖们也注意到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犹太移民虽然共同信仰着犹太教,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以及能够代表各利益集团的的利益代言人,犹太人不能将力量积聚在一起,以强有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与利益诉求。
1908年,由于纽约警察局局长西欧多尔·宾汉姆在一篇报道中声称,犹太人参与了纽约城当中一半的犯罪。引起了个纽约乃至全美各个犹太社团的不满。犹太组织联合会以及其他组织呼吁召开抗议大会,虽然这件事件最后经过全美犹太委员从幕后施加的压力迫使警察局长收回声明。但是经过这起事件以后,使得在纽约的犹太人感到十分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全城犹太人利益的联合组织。
这个组织要将生活在纽约的俄国、德国、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犹太人组织联合起来,还必须在不干涉联盟内组织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能够果断处理一些纽约犹太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最终经过一系列的会议讨论在1908年的9月确定了要在当年10月的11号或者12号在克林顿大厅召开一次全市犹太代表大会,旨在筹备建立一个长久的组织能够在各方面保证纽约犹太人的正当利益,也就是纽约开希拉--纽约有组织的犹太社区。
在筹建开希拉的过程中,虽然受到了犹太组织联合会以及全美犹太委员会的反对以及疑虑。但同时也得到了来自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公会以及社团的大力支持:他们拿出自己的办公场地提供给大会作为临时办公地址。
1909年的2月27日,第一届开希拉大会顺利召开,大约共有222家组织团体,其中包括77家同乡会,各种类型的互助会、兄弟会等各类组织派出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最终选出了25名执行委员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执行委员会成员,他们当中既有中欧的犹太贵族、也有像哈里·费希尔和塞恩多·贾姆罗斯基这样的东欧犹太人存在其中。
开希拉的领导人竭尽全力同许多使人望而却步的社区问题作斗争,包括对"可食"食品和犹太教育混论状况进行监督。通过向拉比允诺"在设计影响犹太教作为一种总的问题上,重建拉比的权威",他们甚至同纽约城当中正统派拉比联盟的一些住民领导人,特别是摩西·Z·马戈利斯进行合作。通过"开希拉",他们将人们所能想象的犹太人最复杂的相似性汇聚到一起,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功,包括富有活力的、具有先驱意义的犹太教育局的创立,所涉及的范围很快得以扩展。①
但是正如许多自诩具有进步时代计划一样的组织,由于"开希拉"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过于理想化而有欠实际考虑的处事方式,最终导致了这一组织仅仅持续了13年就以失败的结局告终。
首先"开希拉"未能达到他在成立之初所期待的那样将所有纽约犹太社团组织集合在一起。"开希拉"通过发放宣传小手册刊登报纸广告和写文章一些等手段积极号召:邀请同乡会或者一些慈善机构一同加入到"开希拉"当中来,共同参与讨论如何保护纽约城中犹太人的利益、改进犹太人的生活状态。但是事与愿违,"开希拉"始终无法将纽约大部分的犹太组织、力量整合在一起。1914年负责指导"开希拉"建设的拉比犹大·莱昂·马格尼斯宣称至少有3,500家犹太社会团体已经加入到了"开希拉"当中。但事实上,开希拉只有在1915年召开大会时,也仅仅聚集到了341家组织派出代表来参加会议,而这已经是开希拉拥有社团成员最多的时候了。
马格尼斯在1912年开希拉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将原因归纳为:"我们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不得不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中,同样一项事务,可能在正统派犹太教眼中会认为这些事情属于他们内部的事务不应该让我们插手,而此时改革派则会觉得我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处理这件事情。有时候一些犹太互助团体向我们抱怨忽视了慈善事业的开展的同时,另一些则认为我们侵入他们的活动范围而表示抗议。当一些人认为我们没有足够关心工人矛盾时,另一些则坚持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管辖范围。"
其次,松散的管理机制也是"开希拉"始终无法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经常有一些代表抱怨他们信息传递、履行承诺过程当中的效率低下。一位基层的支持者在1915向大会报告时称:"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犹太社团加入到开希拉,他经常拜访这些组织。但是他发现这些组织对开希拉开展的工作十分疏远,"基本上每年"开希拉"只有在召开大会前才会想到要让他们下属的犹太组织团体上报今年的代表名单。这时候他们会抱怨说:"啊,'开希拉'又来了,一整年我们都没有怎么见到他,现在为了收取每一位代表五美元的费用,他们倒出现了2次啊"。
再次,虽然"开希拉"在教育和劳资关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却未能在各兄弟会等互助协会面前很好的展示出自己的独特的作用。事实上"开希拉"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少,甚至错失了好几次本可以直接协助协会的机会。如果在这方面"开希拉"能够做好的话,本可以使双方走的更近一些。1912年,当时比萨拉比亚联合会决定按照当时大加利西亚,俄罗斯波兰和罗马尼亚犹太人联合会的行动,建立医院或者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为本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开希拉"执行委员会对于比萨拉比亚犹太人打算在下东区建造一座孤儿院的这一打算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并建议联合会的领导放弃这一想法。2年后,萨拉比亚联合会再一次决定要建设这个孤儿院时,"开希拉"再一次进行阻止,他们认为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考证并且是否有令人满意的原因证明新的孤儿院是必须的。这次阻挠引起了"开希拉"内部一些代表包括至少两家有关联的共济会的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开希拉"在这件事上没有权利干涉他们。两年之后,比萨拉比亚人还是建起了这座名为希伯来孤儿之家的孤儿院。
虽然"开希拉"大会在保护犹太人利益、协调犹太人不同派别的内部族群关系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撒下了一张很大的网:归化新移民,裁决宗教纠纷,鼓励守安息日,成立一个就业指导机构,监督符合犹太教教规的洁净食物的生产,消除犹太人结婚和离婚程序中的弊端,发展慈善业、娱乐业和工会,控制犯罪,收集各类统计数据,建立一个教育机构和若干互助储金会,并对付反犹主义。但是始终无法协调好纽约大部分的犹太人社团、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开希拉"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它登上舞台时,移民们并非一定需要它的存在。一方面他威胁到了下东区屠夫、教师、不断增加的私人犹太会堂拥有者和拉比们各自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由移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构包括--包括联合会、移民同乡会、工人之家等组织已经足够满足他们在经济上、生活上的需求。因此不断努力与尝试但最终还是无法赢得全部纽约犹太移民支持的"开希拉"也走到了尽头,仅仅13年他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注释:
①[美]乔纳森 D·萨纳,胡浩译. 美国犹太教史[M]. 第171页。
参考文献:
[1]雅各·瑞德·马库斯.美国犹太人一部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乔纳森 D·萨纳.美国犹太教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9.
[3]欧文·豪,王海良赵立行译:父辈的世界一东欧犹太人移居美国以及他们发现与创造生活的历程[M]. 上海: 三联书店1995.
[4]李爱慧. 论早期东欧犹太移民在美国的文化适应[J].世界民族, 2007年第1期.
作者简:樊于俊(1984- ),上海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