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多校区办学已成普象,团建工作也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从多校区含义入手,对多校区高职学生团建工作特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多校区;团建工作;探析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迅速发展的阶段,许多高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兴办新校区,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以我校为例,2013年9月镜湖校区正式启用,标志着我校正式步入多校区办学时代。目前学校有梅山、镜湖两校区,这开拓了学校生存发展新空间,满足了学校进发展需求,提升了学校竞争优势,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如何做好两校区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多校区团建工作模式已成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校區大学的含义及特点
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但有两个及以上地理位置不相连的校园的大学。国内高校多校区办学,通常呈两种特点:整合型多校区,将有关高校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扩张型多校区,在原有老校区基础之上建立新校区,形成多校区局面,我校为此类。
二、多校区高职学生团建工作特点、面临的困境
每个校区都有相对独立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团建工作特点,可开展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但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组织难度大和均衡公平难的问题。
校区之间距离少则几公里、多则几十公里,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带来了困难。其一,校区之间沟通不顺畅、人员组织不便利,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难度加大。其二,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十佳歌手大赛、社团文化节等)因受到活动场地、参与人员等限制,一般在主校区举办,很难均衡公平。
第二,影响学校整体团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各校区资源分配和发展基础不同,影响团建工作效率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团的宣传教育、制度和队伍建设上。学校工作重心在主校区,各学生管理机构人手不充裕,新校区大多采用轮流值班方式,校级学生组织主要分布在主校区,因此新校区团的宣传教育和团的建设很难跟上。新校区又大多处郊区,周边环境差别较大,所以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和团的建设也有异于主校区。
第三,校区之间资源不平等,活动整合有难度,团学工作进度不一。
不同校区间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不同,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对整合团学工作、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主校区活动场地设施齐全,开展活动便利。而新校区,前期建设只满足了学校教学、师生住宿需求,团学工作活动场地未能及时跟上,对学校整体活动开展不利。
第四,不同校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存在难度。
各个院系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不同校区的校园文化显得明显不同,我校新校区只有一个院系,既带去了院系自身的文化,又吸收了高教园区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校园文化。新校区因远离主校区,如果不加以宣传、教育和引导,他们对主校区的校园文化必定会逐渐淡化,这大大提高了校区间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继承难度。
三、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学校团建工作新模式
我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学校团建工作新模式。
第一,注重政治理论和知识学习,全面提高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意识。
宣传教育是团建工作的重要方面。较完善的宣教体系,能有效促进校区间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其主要内容在于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意识,而团支部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团支部的建设,尤其是其制度建设,这是其开展工作的保证。完善的团支部制度,有利于活动健康科学有序开展,保证工作执行有力。
第二,注重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不断强化共青团工作职能。
多校区学校共青团工作不能照搬以往经验,要充分认识校区间社会、育人、生活环境的异同,形成一套新的团建工作指导意见。学校要有统一的团建工作模式,也要有各校区的特色,做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第三,注重团干的培养,充分发挥其作用。
素质高、业务熟、队伍稳的专业化团学干部队伍,是做好团学工作的关键。学院共青团在加强对专职团干部的培养外,还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同时,要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到“三自”,鼓励和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团干队伍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团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共青团要精心选拨各类学生组织负责人,强化对学生团干的培养,加强其教育,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注重共青团网络阵地建设,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为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学校共青团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各校区团组织要充分利用OA、局域网、微博、微信平台、QQ群等新媒体,使信息发布及时、流通顺畅,弥补校区间距离带来的不良影响。要搞好共青团微记者队伍建设,及时将活动信息发布,在意识形态上加强对团员青年的引导。
第五,注重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形成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
多校区下校区间要加强交流、加强合作,营造既能传承传统校园文化又有各校区特色的校园文化格局。要把积淀下来的品牌校园文化打造成精品校园文化,并在校区间做好传承和发展。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生喜闻乐见”的原则。对于学生参与性高、活动效果好的校园文化继续加以继承和发展;对活动组织难度大、学生参与性低的活动要及时分析,找出对策,必要时可舍弃。
两校区团建工作是我校共青团目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找好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波、谢仁业.多校区大学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分析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2]李凯、魏旭娇.新时期加强高校团支部工作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8,(6)
[3]张向菊、林琳.多校区办学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4)
[4]王震.多校区高校团建工作浅析.学理论,2011年32期
本文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项目《多校区高职团建工作探析——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11000210610613014)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多校区;团建工作;探析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迅速发展的阶段,许多高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兴办新校区,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以我校为例,2013年9月镜湖校区正式启用,标志着我校正式步入多校区办学时代。目前学校有梅山、镜湖两校区,这开拓了学校生存发展新空间,满足了学校进发展需求,提升了学校竞争优势,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如何做好两校区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多校区团建工作模式已成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校區大学的含义及特点
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但有两个及以上地理位置不相连的校园的大学。国内高校多校区办学,通常呈两种特点:整合型多校区,将有关高校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扩张型多校区,在原有老校区基础之上建立新校区,形成多校区局面,我校为此类。
二、多校区高职学生团建工作特点、面临的困境
每个校区都有相对独立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团建工作特点,可开展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但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组织难度大和均衡公平难的问题。
校区之间距离少则几公里、多则几十公里,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带来了困难。其一,校区之间沟通不顺畅、人员组织不便利,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难度加大。其二,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十佳歌手大赛、社团文化节等)因受到活动场地、参与人员等限制,一般在主校区举办,很难均衡公平。
第二,影响学校整体团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各校区资源分配和发展基础不同,影响团建工作效率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团的宣传教育、制度和队伍建设上。学校工作重心在主校区,各学生管理机构人手不充裕,新校区大多采用轮流值班方式,校级学生组织主要分布在主校区,因此新校区团的宣传教育和团的建设很难跟上。新校区又大多处郊区,周边环境差别较大,所以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和团的建设也有异于主校区。
第三,校区之间资源不平等,活动整合有难度,团学工作进度不一。
不同校区间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不同,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对整合团学工作、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主校区活动场地设施齐全,开展活动便利。而新校区,前期建设只满足了学校教学、师生住宿需求,团学工作活动场地未能及时跟上,对学校整体活动开展不利。
第四,不同校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存在难度。
各个院系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不同校区的校园文化显得明显不同,我校新校区只有一个院系,既带去了院系自身的文化,又吸收了高教园区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校园文化。新校区因远离主校区,如果不加以宣传、教育和引导,他们对主校区的校园文化必定会逐渐淡化,这大大提高了校区间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继承难度。
三、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学校团建工作新模式
我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学校团建工作新模式。
第一,注重政治理论和知识学习,全面提高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意识。
宣传教育是团建工作的重要方面。较完善的宣教体系,能有效促进校区间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其主要内容在于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意识,而团支部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团支部的建设,尤其是其制度建设,这是其开展工作的保证。完善的团支部制度,有利于活动健康科学有序开展,保证工作执行有力。
第二,注重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不断强化共青团工作职能。
多校区学校共青团工作不能照搬以往经验,要充分认识校区间社会、育人、生活环境的异同,形成一套新的团建工作指导意见。学校要有统一的团建工作模式,也要有各校区的特色,做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第三,注重团干的培养,充分发挥其作用。
素质高、业务熟、队伍稳的专业化团学干部队伍,是做好团学工作的关键。学院共青团在加强对专职团干部的培养外,还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同时,要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到“三自”,鼓励和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团干队伍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团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共青团要精心选拨各类学生组织负责人,强化对学生团干的培养,加强其教育,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注重共青团网络阵地建设,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为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学校共青团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各校区团组织要充分利用OA、局域网、微博、微信平台、QQ群等新媒体,使信息发布及时、流通顺畅,弥补校区间距离带来的不良影响。要搞好共青团微记者队伍建设,及时将活动信息发布,在意识形态上加强对团员青年的引导。
第五,注重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形成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
多校区下校区间要加强交流、加强合作,营造既能传承传统校园文化又有各校区特色的校园文化格局。要把积淀下来的品牌校园文化打造成精品校园文化,并在校区间做好传承和发展。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生喜闻乐见”的原则。对于学生参与性高、活动效果好的校园文化继续加以继承和发展;对活动组织难度大、学生参与性低的活动要及时分析,找出对策,必要时可舍弃。
两校区团建工作是我校共青团目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找好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波、谢仁业.多校区大学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分析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2]李凯、魏旭娇.新时期加强高校团支部工作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8,(6)
[3]张向菊、林琳.多校区办学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4)
[4]王震.多校区高校团建工作浅析.学理论,2011年32期
本文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项目《多校区高职团建工作探析——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11000210610613014)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