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学生灵感与激情飞扬的地方,而不是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平台。学生是应该是教育的主人,教育要把功夫用到“导”上。教师要引导、指导、诱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活泼、快乐地去学。然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实验动手能力较差,加上相对初中知识而言,高中化学知识理论性更强、难度加大,所有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感到了畏惧。本文将与同行们一起探讨如何缓解学生的困惑和压力,促进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学生也就会深入地、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就是积极向上的,遇到困难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否则,他只是形式上去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了考试而学习,遇到困难丧失信心。因此,若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引导、指导、诱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学习化学知识。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根据学生心理及认知特征,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具体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包含着师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朋友。教师的品德、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用教师的真诚打开学生主动学习的闸门,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达到情感交融,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2、改变学生认知,重视化学学习。
初中的应试教育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化学的实用性,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开始,通过介绍化学物质的用途,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工业、农业和国防等更离不开化学,可以说没有化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使学生重新、正确地认识化学,进而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也就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
3、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学习情境中提供的情境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象,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潜水运动员、登山运动员等是靠什么供人呼吸的?草帽戴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变颜色?厨师烹饪淡水鱼时,加入少许的醋和料酒就能除去鱼的土腥味,原因是什么?84消毒液可以漂白衣服,原理又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各类探究活动学习有关的内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调动学生主动性。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学习。例如,在上过氧化钠时我是这样做得:分别用脱脂棉包适量的过氧化钠放在石棉网上,然后问学生:你们说水能点火吗?吹气能生火吗?让两个学生分别向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上滴水和吹气,两团棉花都“着火”了,这时学生们会一片哗然,这时老师趁机引入课堂,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待我们这节课学完过氧化钠的知识后你就明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通过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进而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好奇心。如学习绪言知识时,可从造纸、黑火药、陶瓷、冶金、炼丹术这些重大的发明与化学之间的联系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则可以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四,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是其应有的任务,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并有效地激起疑问,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我们上电解原理的应用,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的:
教师引入课题: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电解水的知识,今天我们通过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来研究以食盐为基础原料的工业——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实验,观察现象。结果发现在阴阳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接下来教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 问题1:你们认为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学生经过讨论,获得的结论是它们可能是氢气、氧气、氯气。
教师让学生再一次讨论,看看有没有可能还有其他气体生成。结果又有同学说还可能有氯化氢气体。
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不能将上述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给排除掉?
学生经过研究,提出其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排除掉。在说明原因时,有同学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其生成的产物只有单质,而氯化氢是化合物,所以不可能;也有同学说氯化氢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可能以气体逸出。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感到他们说的理由不充分。接着又有同学站起来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两电极上生成的氢气、氧气中元素的化合价跟原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相同,所以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其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应该是不同的,而氯化氢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跟原反应物中价态没有差别,所以氯化氢不可能生成。最后又有两个同学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相互补充,形成的共识是:电解时,溶液中氢离子向阴极运动,氯离子向阳极运动,如果两种离子都参与反应的话,它们不可能在同一电极上生成,所以不可能产生HCl。
这样通过巧妙的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可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逐步的升华。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尽可能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精心编写学案,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石,好的学案能帮助学生理清学生思路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借用一句话:一流的教育教思想,二流的教育教方法,三流的教育教知识,教师要下放教育权,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不仅增加了化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能主动地思考问题,善于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的能力,是培养新一代实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学生也就会深入地、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就是积极向上的,遇到困难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否则,他只是形式上去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了考试而学习,遇到困难丧失信心。因此,若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引导、指导、诱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学习化学知识。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根据学生心理及认知特征,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具体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包含着师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朋友。教师的品德、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用教师的真诚打开学生主动学习的闸门,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达到情感交融,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2、改变学生认知,重视化学学习。
初中的应试教育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化学的实用性,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开始,通过介绍化学物质的用途,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工业、农业和国防等更离不开化学,可以说没有化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使学生重新、正确地认识化学,进而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也就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
3、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学习情境中提供的情境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象,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潜水运动员、登山运动员等是靠什么供人呼吸的?草帽戴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变颜色?厨师烹饪淡水鱼时,加入少许的醋和料酒就能除去鱼的土腥味,原因是什么?84消毒液可以漂白衣服,原理又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各类探究活动学习有关的内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调动学生主动性。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学习。例如,在上过氧化钠时我是这样做得:分别用脱脂棉包适量的过氧化钠放在石棉网上,然后问学生:你们说水能点火吗?吹气能生火吗?让两个学生分别向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上滴水和吹气,两团棉花都“着火”了,这时学生们会一片哗然,这时老师趁机引入课堂,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待我们这节课学完过氧化钠的知识后你就明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通过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进而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好奇心。如学习绪言知识时,可从造纸、黑火药、陶瓷、冶金、炼丹术这些重大的发明与化学之间的联系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则可以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四,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是其应有的任务,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并有效地激起疑问,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我们上电解原理的应用,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的:
教师引入课题: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电解水的知识,今天我们通过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来研究以食盐为基础原料的工业——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实验,观察现象。结果发现在阴阳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接下来教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 问题1:你们认为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学生经过讨论,获得的结论是它们可能是氢气、氧气、氯气。
教师让学生再一次讨论,看看有没有可能还有其他气体生成。结果又有同学说还可能有氯化氢气体。
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不能将上述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给排除掉?
学生经过研究,提出其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排除掉。在说明原因时,有同学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其生成的产物只有单质,而氯化氢是化合物,所以不可能;也有同学说氯化氢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可能以气体逸出。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感到他们说的理由不充分。接着又有同学站起来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两电极上生成的氢气、氧气中元素的化合价跟原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相同,所以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其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应该是不同的,而氯化氢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跟原反应物中价态没有差别,所以氯化氢不可能生成。最后又有两个同学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相互补充,形成的共识是:电解时,溶液中氢离子向阴极运动,氯离子向阳极运动,如果两种离子都参与反应的话,它们不可能在同一电极上生成,所以不可能产生HCl。
这样通过巧妙的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可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逐步的升华。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尽可能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精心编写学案,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石,好的学案能帮助学生理清学生思路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借用一句话:一流的教育教思想,二流的教育教方法,三流的教育教知识,教师要下放教育权,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不仅增加了化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能主动地思考问题,善于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的能力,是培养新一代实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