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认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政治教学也肩负着创新教育的重任。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只要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的教学氛围,就能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
1.将教师的创新精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1)教会学生“读”。读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归纳概括性能力的有效方法。政治教材中,有些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2)鼓励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在议论中纠正出现的差错、不足,耐心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找到正确答案。(3)引导学生勤“思”。思考是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2.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政治教学中,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自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
二、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创新的前奏,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质疑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性格,不唯教师是听,不唯书本马首是瞻,是创新教育的热身。
教师可创设一种有难度,需要学生用心求索才能获得新知识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时时感到不足,又时时能获得思考的乐趣。在设置的情景中揭露矛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并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明辨是非,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如在学习初三政治“可持续发展”时,让学生课外先搜集家乡的人口历史资料,绘制人口数量变化图,并了解随着人口的变化,家乡的土地、江河及其他环境的变化情况,感受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巨大压力。然后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哪些影响?应怎样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更为学生深刻地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个内容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扩展思维空间,寻求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讨论情景,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交流”
在政治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能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传统“喂养式”的教学格局。
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那他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更为丰富的思想。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就是为学生提供这种思想的交换。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个人的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这一交替过程中,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思维在不断的摩擦与碰撞。如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内容,让学生讨论:“我国的生产力已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观点1:我国农村欣欣向荣,城市日新月异,还拥有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观点2:有的工人下岗,有的孩子没钱读书,还有的人生活困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学生的讨论,在不断的摩擦与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个人的智慧也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个人的长处,同学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交互的思想网络,往往会产生1 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集体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动脑思考,更是发展其创造思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四、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形象、理性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属于“驱动型”的,有着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所以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参加实践活动的环境。开展实践活动,可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堂练习上,也可通过布置课外练习、进行社会调查、上网查询资料等方式进行。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如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布置以下探究题:
你所在的城镇或乡村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呢?
在房屋建筑方面
在交通运输方面
在家庭收入方面
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方面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感受身边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形象、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而言之,政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否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更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只要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创设思维发展情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都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 罗国干)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只要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的教学氛围,就能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
1.将教师的创新精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1)教会学生“读”。读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归纳概括性能力的有效方法。政治教材中,有些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2)鼓励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在议论中纠正出现的差错、不足,耐心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找到正确答案。(3)引导学生勤“思”。思考是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2.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政治教学中,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自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
二、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创新的前奏,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质疑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性格,不唯教师是听,不唯书本马首是瞻,是创新教育的热身。
教师可创设一种有难度,需要学生用心求索才能获得新知识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时时感到不足,又时时能获得思考的乐趣。在设置的情景中揭露矛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并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明辨是非,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如在学习初三政治“可持续发展”时,让学生课外先搜集家乡的人口历史资料,绘制人口数量变化图,并了解随着人口的变化,家乡的土地、江河及其他环境的变化情况,感受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巨大压力。然后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哪些影响?应怎样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更为学生深刻地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个内容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扩展思维空间,寻求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讨论情景,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交流”
在政治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能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传统“喂养式”的教学格局。
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那他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更为丰富的思想。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就是为学生提供这种思想的交换。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个人的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这一交替过程中,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思维在不断的摩擦与碰撞。如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内容,让学生讨论:“我国的生产力已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观点1:我国农村欣欣向荣,城市日新月异,还拥有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观点2:有的工人下岗,有的孩子没钱读书,还有的人生活困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学生的讨论,在不断的摩擦与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个人的智慧也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个人的长处,同学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交互的思想网络,往往会产生1 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集体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动脑思考,更是发展其创造思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四、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形象、理性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属于“驱动型”的,有着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所以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参加实践活动的环境。开展实践活动,可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堂练习上,也可通过布置课外练习、进行社会调查、上网查询资料等方式进行。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如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布置以下探究题:
你所在的城镇或乡村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呢?
在房屋建筑方面
在交通运输方面
在家庭收入方面
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方面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感受身边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形象、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而言之,政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否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更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只要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创设思维发展情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都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 罗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