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生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要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始终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这门课。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很值得我们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感悟
我2004年参加工作,担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当今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接触过电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的是上网聊天、打游戏以及电脑中一些简单的操作,陌生的是对电脑整个知识体系的了解以及对应用技术系统完整的掌握。由于学生在性格上、动手能力上、创新意识上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影响都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那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根据事先的了解调查结果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手段,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指导他们的学习,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形成有独特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尤其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当前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边远村小的计算机的配备有的还满足不了一人一机的要求,学生们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进入初中时大部分对这门课程几乎没有基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会觉得很难入门。而且有的学生根本不喜欢教师过多的讲授,宁愿自己操作也不愿听教师讲课。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中学生喜欢独立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和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习的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知识与技能,现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语言形象生动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力求形象生动。要把专业的术语,机械的菜单,固定的图标形象化、生动化。在讲解它们的含义、作用、用途时要富于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不要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如我把“主机”比喻成人的“大脑”;把“显示器”比喻成人的“脸面”;把“键盘”和“鼠标”比喻成人的“手”和“口”;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在每一节课中教师不要讲的太多,不要把新内容全部讲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去练,甚至是去“玩”,这样学生接受不了,且前边听,随后就忘记了。要做到每节课都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在巩固上节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儿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既容易接受,又能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防止好高骛远的心理,要使学生在自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活跃课堂气氛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能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做。教师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生机,要利用现代媒体活跃课堂氣氛。平时我在教学中就喜欢让学生在练习中伴随悠扬的歌声、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成课堂作业任务,掌握新知识,我想通过这样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教学内容要灵活
一部好的影片因其题材好、内容新颖,而吸引观众。那我们的学生学习知识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一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死板的教材中走出来。尤其是现在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你不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机器,而你讲的却是过时的计算机知识,难怪孩子们不爱听。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的电脑配置,对所教的计算机内容进行选择,要保证所教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应用性,为以后所学内容做铺垫。如:在教画图软件时,我先教“画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练习,我设计了“画水果”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将自己喜欢水果画到到画板上,这样,学生的练习既有了主题,也不乱画一气,而且素材来自于他们熟悉的生活,他们画得非常得心应手。
2、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得到迁移,因此就要注意过程的灵活性。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尊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如我在教学生“网上寻宝”时,我摒弃了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师说一步,学生操作一步的做法,而是构建了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以小组协作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急切想知道网上有哪些宝贝时,我向他们推出了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两种搜索引擎能搜索到任何他想知道的宝贝。这种方法既让学生了解了“搜索引擎”,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精心组织,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学生易感兴趣的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在课堂上,学困生学有榜样,优等生则更优,每个人都发挥了各自特长,每个人又在与他人一起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学习。又如,当我在教学生关闭一个应用程序时,我教到可以单击“关闭”按钮时,就有学生提问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针对学生的这一提问,我向他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能不能自己来找一找其他的方法?”,同时让他自己上台来进行演示操作,这样课堂立刻活跃了起来。能自己独立找到的同学立刻有了一种自豪感,而速度稍慢的同学则能耐心地去寻找。因此,教学时,教师千万不要怕学生提出问题会节外生枝,会打乱教学计划而压抑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配角,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同时,教会学生把握知识重点,能从提出的问题入手,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形象、生动。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感悟
我2004年参加工作,担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当今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接触过电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的是上网聊天、打游戏以及电脑中一些简单的操作,陌生的是对电脑整个知识体系的了解以及对应用技术系统完整的掌握。由于学生在性格上、动手能力上、创新意识上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影响都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那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根据事先的了解调查结果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手段,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指导他们的学习,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形成有独特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尤其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当前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边远村小的计算机的配备有的还满足不了一人一机的要求,学生们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进入初中时大部分对这门课程几乎没有基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会觉得很难入门。而且有的学生根本不喜欢教师过多的讲授,宁愿自己操作也不愿听教师讲课。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中学生喜欢独立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和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习的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知识与技能,现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语言形象生动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力求形象生动。要把专业的术语,机械的菜单,固定的图标形象化、生动化。在讲解它们的含义、作用、用途时要富于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不要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如我把“主机”比喻成人的“大脑”;把“显示器”比喻成人的“脸面”;把“键盘”和“鼠标”比喻成人的“手”和“口”;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在每一节课中教师不要讲的太多,不要把新内容全部讲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去练,甚至是去“玩”,这样学生接受不了,且前边听,随后就忘记了。要做到每节课都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在巩固上节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儿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既容易接受,又能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防止好高骛远的心理,要使学生在自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活跃课堂气氛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能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做。教师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生机,要利用现代媒体活跃课堂氣氛。平时我在教学中就喜欢让学生在练习中伴随悠扬的歌声、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成课堂作业任务,掌握新知识,我想通过这样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教学内容要灵活
一部好的影片因其题材好、内容新颖,而吸引观众。那我们的学生学习知识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一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死板的教材中走出来。尤其是现在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你不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机器,而你讲的却是过时的计算机知识,难怪孩子们不爱听。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的电脑配置,对所教的计算机内容进行选择,要保证所教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应用性,为以后所学内容做铺垫。如:在教画图软件时,我先教“画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练习,我设计了“画水果”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将自己喜欢水果画到到画板上,这样,学生的练习既有了主题,也不乱画一气,而且素材来自于他们熟悉的生活,他们画得非常得心应手。
2、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得到迁移,因此就要注意过程的灵活性。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尊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如我在教学生“网上寻宝”时,我摒弃了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师说一步,学生操作一步的做法,而是构建了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以小组协作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急切想知道网上有哪些宝贝时,我向他们推出了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两种搜索引擎能搜索到任何他想知道的宝贝。这种方法既让学生了解了“搜索引擎”,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精心组织,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学生易感兴趣的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在课堂上,学困生学有榜样,优等生则更优,每个人都发挥了各自特长,每个人又在与他人一起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学习。又如,当我在教学生关闭一个应用程序时,我教到可以单击“关闭”按钮时,就有学生提问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针对学生的这一提问,我向他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能不能自己来找一找其他的方法?”,同时让他自己上台来进行演示操作,这样课堂立刻活跃了起来。能自己独立找到的同学立刻有了一种自豪感,而速度稍慢的同学则能耐心地去寻找。因此,教学时,教师千万不要怕学生提出问题会节外生枝,会打乱教学计划而压抑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配角,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同时,教会学生把握知识重点,能从提出的问题入手,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形象、生动。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