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opath模型的太湖鲢鳙生态容量评估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是实施净水渔业的重要增殖种类,依据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进行科学放流,可保障净水渔业的实施效果.为指导太湖净水渔业的实施,于2017-2018年开展了太湖渔业资源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构建太湖Ecopath模型,估算太湖鲢鳙的生态容量,并研究了太湖鲢鳙的生物量变化对太湖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前太湖鲢鳙生物量为10.21 t/km2,鲢鳙生物量增长至5.054倍时达到生态容量51.6 t/km2,表明当前鲢鳙增殖放流规模不足,仍有较大的增殖潜力.达到生态容量时太湖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从2.548降低至2.230(变化值为0.318);系统杂食性指数(SOI)、系统连接指数(CI)、Finn循环指数(FCI)和Finn平均路径长度(FMPL)等指数变化较小;表明鲢鳙达到生态容量时对生态系统结构影响较小,同时有助于生态系统趋向成熟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控制刀鲚生物量保持在9.49 t/km2时,鲢鳙生态容量可大幅增长至206.4 t/km2,且生态系统发展进一步趋近成熟稳定.
其他文献
为研究潘阳湖刀鲚资源状况,2019-2020年在鄱阳湖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采集到大量鲚属(Coilia)鱼类,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随机测量112尾样本的上颌骨长
鱼类是湖泊食物网中的重要消费者,占据食物网多个营养级.通过食物网营养级联效应,鱼类对湖泊生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可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傀儡湖为例
家禽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胴体产量和降低胴体脂肪。由于禽肉消费的增加,使快速生长型肉鸡在育种过程中向降低饲料转化率发展,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重点考虑了一些经济性状如体重增加、饲料效率和胸肌产量,但现代商业鸡在腹部出现过多的脂肪沉积,日粮组成和饲喂策略可能为降低现代家禽品系体脂肪沉积提供实用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文章旨在阐明影响脂质代谢相关酶的作用机理及饲养策略对脂肪沉积的影响,为促进家禽瘦肉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模拟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比较分析了鲥鯸淀生态修复区和对照区的生态系统结构、食物网变化和能量流动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同种鱼类营养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