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的不平衡环境是相对于平衡环境而言的,主要指幼儿园环境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的差距、不协调和矛盾性,幼儿必须自己去努力、实践,对环境提出要求并作出应答。
目前,不少家长或教师给孩子们创设的环境更多地充满着宽松、和谐、友爱,幼儿缺乏矛盾环境、问题环境、竞争环境等不平衡环境的刺激与磨炼,往往会出现过分依赖、漠不关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健康的道德情感与行为,影响了幼儿性格及能力的健康发展。我们应给幼儿提供一些“难题”,多为他们创设一些“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动手试试看!”“你有什么新绝招?”等活动情境,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多动脑筋,摆脱依赖,克服困难,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某项任务,从而逐渐形成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一,创设矛盾环境。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幼儿园,孩子们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更是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地跑到老师面前告状和求助,经过了解,更多的还是幼儿之间玩耍时的一些小碰撞与小摩擦,比如有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同学对自己用手势做了一个“打”的动作,或者轻轻被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当这些情况发生时,他们会习惯性地求助老师,于是,“报告”声一片。作为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帮助指导幼儿(特别是大一点的幼儿)自己去解决矛盾,学习用语言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用文明的方式与人交往,初步明白如何避免和解决矛盾的基本规则,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创设问题环境。户外活动时,乐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要便便。”我问:“好的,你需要什么?”“我要卫生纸。”“在教室柜子的第二个抽屉,你去拿吧。”乐乐转身向教室跑去。他刚一走,我突然想起教室的柜子有一个抽屉的把手掉了,还没来得及修,拉不开,急忙追了过去。走进教室,看见乐乐正盯着抽屉,他也发现把手坏了。我没有急于去帮他,而是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只见他拉拉第一个抽屉,想把小手伸进去掏,没有成功,又开始拉第三个抽屉,把手伸进去敲上面一个抽屉的底部,忽然发现上面的抽屉往外面出来了一点,就试着用小手去扒第二个坏了的抽屉,没成功。于是又把小手伸进去使劲敲,渐渐地,那个坏了拉手的抽屉慢慢地被顶了出来,乐乐顺利地拿到了卫生纸。一般而言,孩子能否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们动手实践的经历。我们要相信孩子,多给他们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有时甚至可以“制造”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想法解决。如果在孩子们碰钉子、受委屈时,大人们总是挺身而出,表面看是替孩子解了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依赖和退缩,形成遇到困难就找大人的思维定势,不利于他们心理的成长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时候,我们不妨扮演一个“弱者”,可以适时示弱或不急着干预,将更多的机会与探索过程还给孩子。设置一些小的“沟沟坎坎”,让孩子试着自己克服,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性的帮助,常常比直接授予孩子答案来得事半功倍。
第三,创设竞争环境。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竞争,从小给孩子创设适合年龄特点的竞争环境,逐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挖掘他们的竞争能力,可以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次玩角色游戏,在游戏角色的分配上,我常常会为孩子们的争抢而伤脑筋。一次,我改变教师指定角色的分配模式,让幼儿自由选择搭配组合。刚开始有些混乱,有不少争执、告状、哭闹,渐渐地他们争吵的音量越来越小,一个个游戏也得以开展起来了。我在旁观察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中意的角色,但是有的孩子努力争取,有的孩子直接放弃。那些努力争取的孩子中,有的是身强体壮,在体质上占了优势,其他的孩子不敢与其抢夺;有的孩子是哭闹耍赖,以被同情的弱者的身份获得角色;有的则用利诱的方式,通过利益交换来获取自己的所愿;有的为了实现目标,除了交流、协商外,还做些适当的让步等等。显然,那些心想事成的孩子所表现出的竞争能力是强于他人的。当然,我们更要注重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让幼儿学习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感受,引导他们保持基于合作的良性的争先。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个体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转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有效利用多方资源,真正让他们在平衡与不平衡的环境中,获得有益的体验,陶冶情操,提升能力。
(郑晓滟,盐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224001)
责任编辑:宣丽华
目前,不少家长或教师给孩子们创设的环境更多地充满着宽松、和谐、友爱,幼儿缺乏矛盾环境、问题环境、竞争环境等不平衡环境的刺激与磨炼,往往会出现过分依赖、漠不关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健康的道德情感与行为,影响了幼儿性格及能力的健康发展。我们应给幼儿提供一些“难题”,多为他们创设一些“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动手试试看!”“你有什么新绝招?”等活动情境,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多动脑筋,摆脱依赖,克服困难,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某项任务,从而逐渐形成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一,创设矛盾环境。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幼儿园,孩子们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更是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地跑到老师面前告状和求助,经过了解,更多的还是幼儿之间玩耍时的一些小碰撞与小摩擦,比如有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同学对自己用手势做了一个“打”的动作,或者轻轻被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当这些情况发生时,他们会习惯性地求助老师,于是,“报告”声一片。作为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帮助指导幼儿(特别是大一点的幼儿)自己去解决矛盾,学习用语言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用文明的方式与人交往,初步明白如何避免和解决矛盾的基本规则,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创设问题环境。户外活动时,乐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要便便。”我问:“好的,你需要什么?”“我要卫生纸。”“在教室柜子的第二个抽屉,你去拿吧。”乐乐转身向教室跑去。他刚一走,我突然想起教室的柜子有一个抽屉的把手掉了,还没来得及修,拉不开,急忙追了过去。走进教室,看见乐乐正盯着抽屉,他也发现把手坏了。我没有急于去帮他,而是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只见他拉拉第一个抽屉,想把小手伸进去掏,没有成功,又开始拉第三个抽屉,把手伸进去敲上面一个抽屉的底部,忽然发现上面的抽屉往外面出来了一点,就试着用小手去扒第二个坏了的抽屉,没成功。于是又把小手伸进去使劲敲,渐渐地,那个坏了拉手的抽屉慢慢地被顶了出来,乐乐顺利地拿到了卫生纸。一般而言,孩子能否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们动手实践的经历。我们要相信孩子,多给他们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有时甚至可以“制造”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想法解决。如果在孩子们碰钉子、受委屈时,大人们总是挺身而出,表面看是替孩子解了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依赖和退缩,形成遇到困难就找大人的思维定势,不利于他们心理的成长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时候,我们不妨扮演一个“弱者”,可以适时示弱或不急着干预,将更多的机会与探索过程还给孩子。设置一些小的“沟沟坎坎”,让孩子试着自己克服,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性的帮助,常常比直接授予孩子答案来得事半功倍。
第三,创设竞争环境。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竞争,从小给孩子创设适合年龄特点的竞争环境,逐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挖掘他们的竞争能力,可以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次玩角色游戏,在游戏角色的分配上,我常常会为孩子们的争抢而伤脑筋。一次,我改变教师指定角色的分配模式,让幼儿自由选择搭配组合。刚开始有些混乱,有不少争执、告状、哭闹,渐渐地他们争吵的音量越来越小,一个个游戏也得以开展起来了。我在旁观察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中意的角色,但是有的孩子努力争取,有的孩子直接放弃。那些努力争取的孩子中,有的是身强体壮,在体质上占了优势,其他的孩子不敢与其抢夺;有的孩子是哭闹耍赖,以被同情的弱者的身份获得角色;有的则用利诱的方式,通过利益交换来获取自己的所愿;有的为了实现目标,除了交流、协商外,还做些适当的让步等等。显然,那些心想事成的孩子所表现出的竞争能力是强于他人的。当然,我们更要注重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让幼儿学习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感受,引导他们保持基于合作的良性的争先。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个体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转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有效利用多方资源,真正让他们在平衡与不平衡的环境中,获得有益的体验,陶冶情操,提升能力。
(郑晓滟,盐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224001)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