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军队要学会打“全球战争”
所谓全球化战场,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某军事安全问题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和参与。二是全球正成为一个战场。
在全球化战场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军事思维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否要搞军事结盟?在全球化战场时代。我们会发现,针对某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盟友”或“伙伴”为名结成“联盟”采取行动。针对阿富汗的塔利班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北约安全援助部队”除北约成员国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以“伙伴”的名义加入。中国几乎没有一个结成军事联盟关系的盟友。可以设想,一旦出现“事情”,中国将可能面临“陷入孤立的窘境”。所以,面对全球化战场,中国也应该寻求建立某种形式的军事伙伴,以摆脱可能的“孤立”地位。
其次,是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全球化战场的特点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行动。目前,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出印度洋的亚丁湾护航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补给。在全球化战场新时代,中国军队要想在全球行动保护国家海外利益,也应该建立全球军事“支持体系”,以有利地维护国家海外利益。
第三,是否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历史上,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求助于军事这张“牌”。切记,这并不意味着军事手段要最后才使用。朝鲜战争、中印边境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我国果断地适时出兵,最后取得了有利于我方的“解决”。中国军队也应该在有理有利的情况下,对一些公然的挑衅和侵犯我国领土领海主权的军事行动采取必要的反击,适时显示军队的威力,以起震慑之效。
第四,如何检验我军作战能力面临挑战。冷战后,世界上主要军事大国军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战争的洗礼。在大国军队中,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只有中国军队没有闻过战火硝烟。通过日常的军事训练、实兵演习、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可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但这些手段与战火对军队的检验有着天壤之别。我认为,中国军队也应该在联合国框架内适时出兵,在实战中锻炼军队,以检验军队的真正作战能力。
面对全球化战场的出现,中国军队应该从打局部战争向打“全球战争”的方向转变。这也是保卫我国海外利益的需要。对此,中国军队应该从思想上迎接“全球化战场”的到来。其次,中国军队应加大国际军事参与力度,将自己融入到国际军事舞台上去。再次,中国军队要定位好自己在全球化战场中的角色。最后,中国军队要切实做好应对全球化战场带来各种挑战的准备工作。随着海外利益的拓展,我国军队应该具备在全球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能力。
国防大学教授 韩旭东
我中国60年为何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我国航空兵主力作战型号基本采用的是国外动力系统,可以这样说,我国航空动力工业还未向我国航空兵提供过任何一型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型号,也从未有过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走完过预研—试制—验证—立项—详细设计—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科研过程。航空发动机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成为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
航空发动机是地球上技术水平最高、核心技术门槛最严格、涉及理论最高深、整体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号称“工业之花”。在我国,一个发动机型号真正开始着手相关的实质技术工作是从立项开始的。如果不立项,就没有发动机研究发展的所需的大量经费。说白了就是如果军方不立项发动机型号,与这个型号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就基本无法开展。而国外发达国家航空动力研制秉承着“预研优先”的发展方针,也就是在军方提出发动机研制需求之前,航空工业部门就已经按照自己的研制流程,进行超前的技术探索研究。当军方提出下一代发动机研制需求的时候,航空工业部门已经将相关的技术在验证机上都玩得相当纯熟了,自然发动机型号研制周期就会大大缩短、研制风险也极大地降低。
我国由于长期处于航空发动机仿制生产状态,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制客观规律的掌握严重不足,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大投入性没有清晰认识。这样造成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投资强度远远低于研制实际需要。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给航空工业的整个儿投入,尚不及我们对越南援助的1/10,不及给朝鲜援助的零头,甚至不及给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而同一时期,我国引进斯贝MK202发动机进行仿制,却花费了13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外经验,典型的发动机研制周期约为8-14年,整个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期约为30年。研制经费在历年增长,根据发动机大小型号不同、研制条件不同,研制经费在5-20亿美元不等。如果投资强度不能保证,发动机就不可能按期保质研制出来,其后果只能是研制失败,型号下马。
《学习时报》 田文信
所谓全球化战场,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某军事安全问题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和参与。二是全球正成为一个战场。
在全球化战场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军事思维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否要搞军事结盟?在全球化战场时代。我们会发现,针对某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盟友”或“伙伴”为名结成“联盟”采取行动。针对阿富汗的塔利班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北约安全援助部队”除北约成员国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以“伙伴”的名义加入。中国几乎没有一个结成军事联盟关系的盟友。可以设想,一旦出现“事情”,中国将可能面临“陷入孤立的窘境”。所以,面对全球化战场,中国也应该寻求建立某种形式的军事伙伴,以摆脱可能的“孤立”地位。
其次,是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全球化战场的特点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行动。目前,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出印度洋的亚丁湾护航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补给。在全球化战场新时代,中国军队要想在全球行动保护国家海外利益,也应该建立全球军事“支持体系”,以有利地维护国家海外利益。
第三,是否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历史上,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求助于军事这张“牌”。切记,这并不意味着军事手段要最后才使用。朝鲜战争、中印边境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我国果断地适时出兵,最后取得了有利于我方的“解决”。中国军队也应该在有理有利的情况下,对一些公然的挑衅和侵犯我国领土领海主权的军事行动采取必要的反击,适时显示军队的威力,以起震慑之效。
第四,如何检验我军作战能力面临挑战。冷战后,世界上主要军事大国军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战争的洗礼。在大国军队中,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只有中国军队没有闻过战火硝烟。通过日常的军事训练、实兵演习、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可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但这些手段与战火对军队的检验有着天壤之别。我认为,中国军队也应该在联合国框架内适时出兵,在实战中锻炼军队,以检验军队的真正作战能力。
面对全球化战场的出现,中国军队应该从打局部战争向打“全球战争”的方向转变。这也是保卫我国海外利益的需要。对此,中国军队应该从思想上迎接“全球化战场”的到来。其次,中国军队应加大国际军事参与力度,将自己融入到国际军事舞台上去。再次,中国军队要定位好自己在全球化战场中的角色。最后,中国军队要切实做好应对全球化战场带来各种挑战的准备工作。随着海外利益的拓展,我国军队应该具备在全球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能力。
国防大学教授 韩旭东
我中国60年为何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我国航空兵主力作战型号基本采用的是国外动力系统,可以这样说,我国航空动力工业还未向我国航空兵提供过任何一型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型号,也从未有过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走完过预研—试制—验证—立项—详细设计—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科研过程。航空发动机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成为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
航空发动机是地球上技术水平最高、核心技术门槛最严格、涉及理论最高深、整体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号称“工业之花”。在我国,一个发动机型号真正开始着手相关的实质技术工作是从立项开始的。如果不立项,就没有发动机研究发展的所需的大量经费。说白了就是如果军方不立项发动机型号,与这个型号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就基本无法开展。而国外发达国家航空动力研制秉承着“预研优先”的发展方针,也就是在军方提出发动机研制需求之前,航空工业部门就已经按照自己的研制流程,进行超前的技术探索研究。当军方提出下一代发动机研制需求的时候,航空工业部门已经将相关的技术在验证机上都玩得相当纯熟了,自然发动机型号研制周期就会大大缩短、研制风险也极大地降低。
我国由于长期处于航空发动机仿制生产状态,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制客观规律的掌握严重不足,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大投入性没有清晰认识。这样造成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投资强度远远低于研制实际需要。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给航空工业的整个儿投入,尚不及我们对越南援助的1/10,不及给朝鲜援助的零头,甚至不及给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而同一时期,我国引进斯贝MK202发动机进行仿制,却花费了13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外经验,典型的发动机研制周期约为8-14年,整个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期约为30年。研制经费在历年增长,根据发动机大小型号不同、研制条件不同,研制经费在5-20亿美元不等。如果投资强度不能保证,发动机就不可能按期保质研制出来,其后果只能是研制失败,型号下马。
《学习时报》 田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