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个性解读 古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79-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要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落实到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独特的体验,训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所思考和感悟,享受古诗词审美的乐趣。
一、以画解诗,亦诗亦画
以画解诗,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诗时,赏析诗中精妙语言对具体画面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品味赏析诗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如《绝句》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仔细观察插图入手,在看图与说话中感悟诗句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仔细读这几句诗就会发现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多媒体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及其相关的画面)
生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生2:两只可爱的小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
师:你知道它们说了什么吗?
生3:今天的天气真好,好暖和啊!
生4: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师:我们把刚才所看到的四幅画面连起来,就成了一幅更美的画面,你能把这四幅画连起来说一说吗?
这一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把一句句诗演化为一幅幅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具有层次感。笔者先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黄鹂唱歌时的情境,然后把四幅画连在一起说一说,使画面的整体感更强,从景美到诗词的情意美,从画面美到学生的语言美,诗与画有机结合,使诗句画面生动且形象。学生在诗情画意的诗句解读中,提高了个性化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品词赏句,边读边悟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词赏句,边读边悟,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古人遣词用句的精妙,而且享受到诗词审美的乐趣。《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为读者勾画了一幅色彩绚烂的山林秋色美景图。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笔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欣赏的方法展开教学。
师:请读第三句话,从这句诗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1:时间已经不早了。
生2:诗人停下车来看枫叶。
生3:我从“晚”字感悟到了诗人经过长时间的赶路,需要找个地方歇歇脚。
师:既然已经晚了,诗人为什么不继续赶路,反而停下车呢?
生4:因为诗人发现了比二月的花还要耀眼的火红的枫林。
师:是啊,正是因为作者太爱这枫林了,所以旅途的劳顿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因此驻足欣赏。请大家带着欣赏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吧?
在学生边读边悟的基础上,当学生对“晚”字有所感悟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品味,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用字的精妙,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明白了诗人为什么驻足欣赏,体会到了诗句给人美的感受。
三、放飞想象,张扬个性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义深远。要使学生真正走进诗中,还得引导学生学会发挥想象,体会诗外的画面、诗外的声音及诗中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游园不值》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首古诗,笔者在教学时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从这句诗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
师:说的非常棒,“春意闹”在这里形容得非常好。假如你就是那枝伸出墙外的红杏,你能看到院子里和院子外都有哪些景物呢?
生2:我看到院子里有柳树、桃树、小花、小草。他们说外边的景色更加漂亮,我就忍不住想出来看看。
生3:我看到院外有琉璃瓦的屋檐、清清的水、美丽的小鱼,还有一座弯弯的小桥,可漂亮了!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学生对园内和园外的美景进行联想,对美好春色尽情地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出自己熟悉的景物,学生放飞想象力的同时,思维空前活跃,张扬了个性。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古诗词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体会诗词的美,感受诗意、诗境、诗韵、诗情。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79-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要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落实到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独特的体验,训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所思考和感悟,享受古诗词审美的乐趣。
一、以画解诗,亦诗亦画
以画解诗,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诗时,赏析诗中精妙语言对具体画面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品味赏析诗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如《绝句》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仔细观察插图入手,在看图与说话中感悟诗句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仔细读这几句诗就会发现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多媒体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及其相关的画面)
生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生2:两只可爱的小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
师:你知道它们说了什么吗?
生3:今天的天气真好,好暖和啊!
生4: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师:我们把刚才所看到的四幅画面连起来,就成了一幅更美的画面,你能把这四幅画连起来说一说吗?
这一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把一句句诗演化为一幅幅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具有层次感。笔者先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黄鹂唱歌时的情境,然后把四幅画连在一起说一说,使画面的整体感更强,从景美到诗词的情意美,从画面美到学生的语言美,诗与画有机结合,使诗句画面生动且形象。学生在诗情画意的诗句解读中,提高了个性化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品词赏句,边读边悟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词赏句,边读边悟,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古人遣词用句的精妙,而且享受到诗词审美的乐趣。《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为读者勾画了一幅色彩绚烂的山林秋色美景图。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笔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欣赏的方法展开教学。
师:请读第三句话,从这句诗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1:时间已经不早了。
生2:诗人停下车来看枫叶。
生3:我从“晚”字感悟到了诗人经过长时间的赶路,需要找个地方歇歇脚。
师:既然已经晚了,诗人为什么不继续赶路,反而停下车呢?
生4:因为诗人发现了比二月的花还要耀眼的火红的枫林。
师:是啊,正是因为作者太爱这枫林了,所以旅途的劳顿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因此驻足欣赏。请大家带着欣赏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吧?
在学生边读边悟的基础上,当学生对“晚”字有所感悟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品味,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用字的精妙,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明白了诗人为什么驻足欣赏,体会到了诗句给人美的感受。
三、放飞想象,张扬个性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义深远。要使学生真正走进诗中,还得引导学生学会发挥想象,体会诗外的画面、诗外的声音及诗中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游园不值》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首古诗,笔者在教学时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从这句诗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
师:说的非常棒,“春意闹”在这里形容得非常好。假如你就是那枝伸出墙外的红杏,你能看到院子里和院子外都有哪些景物呢?
生2:我看到院子里有柳树、桃树、小花、小草。他们说外边的景色更加漂亮,我就忍不住想出来看看。
生3:我看到院外有琉璃瓦的屋檐、清清的水、美丽的小鱼,还有一座弯弯的小桥,可漂亮了!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学生对园内和园外的美景进行联想,对美好春色尽情地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出自己熟悉的景物,学生放飞想象力的同时,思维空前活跃,张扬了个性。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古诗词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体会诗词的美,感受诗意、诗境、诗韵、诗情。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