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起到感知、积累、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规律,激发情感等作用,本文联系实际对低效朗读教学的不足进行原因分析,具体对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知,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进行主要剖析,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有效性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并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低效朗读成因分析
1.观念滞后,漠视朗读作用。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方面不太重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上:重讲轻读,以讲代读,讲多读少。即使读,也是作为教学过场来安排的,学生并没有认真思考地读,无法从读中体验、感悟语言的含义、情感等,所以效果甚微。
2.形式单调,扼杀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是提高学生朗读质量的良好开端。然而,教师朗读教学形式单调,指导方法机械、生硬。小学生长时间枯燥、简单机械地朗读,不仅容易使小学生产生疲劳厌倦,最终会让学生丧失、缺乏对朗读的爱好和兴趣。
3.缺乏技巧,忽视朗读效果。把重点放在字词的讲解上,常常通过大量的作业强化训练,而对朗读课堂教学没有充分设计,所以朗读所需要的很多技巧学生们并没有掌握。上课时,老师不仅在自己范读时缺乏感染力,起不到“示范启发”作用,甚至就没有朗读的教学过程,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朗读效果。
4.漠视创新,抹杀学生个性。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知识经验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或者朗读较好的学生为范本,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以齐声朗读压制学生的个性朗读,使学生没有用自己的朗读技巧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棱角也就被磨平了,朗读能力当然也不可能有多大长进,朗读的效果肯定不会多么有效。
二、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起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下手,首先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朗读,充分利用课堂的点滴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教师在安排朗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4)分角色读。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
2.教师范读引路。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如果再配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将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读的更高境界了。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有着其他范读(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更大优势。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课文反复朗读、体会,做到了然于心,这样方能作好“示范启发”。
3.适度传授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4.注重阳光评价。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阳光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这种评价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备的教学目标靠近,而且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朗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朗读教学中,以正确鼓励为主的朗读评价;丰富生动的朗读语言;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发挥其感知、积累、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规律,激发情感等作用,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刘文艳. Am,Is,Are的用法小结[[J].南北桥.2008(11).
[2]汪爱婷.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作用简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
[3]任静.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J].中国教师.2008(22).
[4]席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7).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有效性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并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低效朗读成因分析
1.观念滞后,漠视朗读作用。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方面不太重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上:重讲轻读,以讲代读,讲多读少。即使读,也是作为教学过场来安排的,学生并没有认真思考地读,无法从读中体验、感悟语言的含义、情感等,所以效果甚微。
2.形式单调,扼杀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是提高学生朗读质量的良好开端。然而,教师朗读教学形式单调,指导方法机械、生硬。小学生长时间枯燥、简单机械地朗读,不仅容易使小学生产生疲劳厌倦,最终会让学生丧失、缺乏对朗读的爱好和兴趣。
3.缺乏技巧,忽视朗读效果。把重点放在字词的讲解上,常常通过大量的作业强化训练,而对朗读课堂教学没有充分设计,所以朗读所需要的很多技巧学生们并没有掌握。上课时,老师不仅在自己范读时缺乏感染力,起不到“示范启发”作用,甚至就没有朗读的教学过程,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朗读效果。
4.漠视创新,抹杀学生个性。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知识经验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或者朗读较好的学生为范本,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以齐声朗读压制学生的个性朗读,使学生没有用自己的朗读技巧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棱角也就被磨平了,朗读能力当然也不可能有多大长进,朗读的效果肯定不会多么有效。
二、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起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下手,首先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朗读,充分利用课堂的点滴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教师在安排朗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4)分角色读。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
2.教师范读引路。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如果再配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将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读的更高境界了。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有着其他范读(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更大优势。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课文反复朗读、体会,做到了然于心,这样方能作好“示范启发”。
3.适度传授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4.注重阳光评价。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阳光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这种评价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备的教学目标靠近,而且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朗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朗读教学中,以正确鼓励为主的朗读评价;丰富生动的朗读语言;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发挥其感知、积累、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规律,激发情感等作用,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刘文艳. Am,Is,Are的用法小结[[J].南北桥.2008(11).
[2]汪爱婷.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作用简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
[3]任静.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J].中国教师.2008(22).
[4]席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7).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