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体虚易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按疗程中药内服治疗体虚易感患者60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分析疗效。结果 本组有效56例,无效4例。服药最短为3d,最长为14d,有效率为93.33%。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体虚易感患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药价低廉、简便易行,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 虚人外感; 益气; 和卫; 解表
[中图分类号] R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91-02
感冒之疾,四季可患,但外邪入侵,发病与否,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常年不患感冒,有人一年多次感冒,这与人体正气的强弱以及卫气的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起居失常、寒暖不均、疲乏劳累的状态下,尤其是体弱之人,腠理疏懈,卫气不固,卒感风邪或时行疫毒,由口鼻、皮毛而入,则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卫表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此迅速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的症状。虚人外感,常表现为平素易感、乏力、多汗,甚至恶风畏寒,感冒则缠绵难愈,多见淡红舌伴有齿痕,薄白苔,脉沉细无力。笔者通过临床大量诊治、归纳、总结,对虚人外感的诊断、治疗、康复指导等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临床自拟“益气和卫解表汤”治疗虚人外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女性37例,男性23例,发病年龄最小6岁,最大71岁,以青年女性为主,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 、流涕、咳嗽、咽痛,甚至恶寒、发热、头疼、身痛、乏力、多汗,症状多在劳累、情志不舒或工作紧张时出现或加重。大部分患者检查无异常,少部分患者有慢性鼻炎或慢性咽炎。舌质多淡,苔多薄白或微黄,脉浮或沉细。血压多在正常范围,少数患者收缩压偏高,但不超过150mmHg,舒张压多在90mmHg以下。
1.2 治疗方法
益气和卫解表汤组成:炙黄芪15g、炒白术12g、防风10g、党参15g、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0g、桂枝10g、炒白芍15g、甘草6g等为基础方加减。方中炙黄芪、炒白术、防风取玉屏风汤之意,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太子参、柴胡、黄芩、半夏取小柴胡汤之意,柴胡苦平,入肝胆经,舒泄气机之郁滞;太子参补气扶正,黄芩清宣上焦之湿热,半夏化痰和胃,诸药相伍,使少阳和解,气血调畅;桂枝、白芍等取桂枝汤之意,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阴虚者酌加女贞子15g、何首乌15g、枸杞子15g、麦冬10g等;阳虚者酌加炙附子10g、焦杜仲15g、肉桂10g、山茱萸10g等;头痛者酌加川芎10g、菊花10g、白芷10g;颈项及周身强痛不适者加羌活10g、独活10g、葛根15g等;汗多者加五味子12g敛汗安神;女性在月经期痛甚者加益母草15g,香附10g。冷水煎500mL,分两次服,7d为一个疗程 。
2 治疗标准[1]及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辅助检查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变或改变不明显为无效。结果有效56例,无效4例。服药最短为3d,最长为14d,有效率为93.33%。
3 病案举例
张某,女,43岁,2005/8/9初诊,自诉咳嗽、鼻塞、流涕、乏力反复发作3年,现鼻塞、流涕、咳嗽、疲乏、多汗,平素恶风、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患者因素日劳累,工作压力大,于3年前出现发热、咳嗽、鼻塞、乏力,自诉曾在当地医诊断为肺炎,同时住院治疗1周后病愈出院,出院后感冒症状反复出现,曾多次求治于西医予口服大量的抗生素,疗效欠佳,遂前来就诊。处方:炙黄芪15g、炒白术12g、防风10g、党参15g、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0g、桂枝10g、炒白芍15g、焦杜仲15g、肉桂10g、山茱萸10g、甘草6g。冷水煎500mL,分两次服,3剂。
二诊2005/8/12,自诉服上药后诸症好转,现偶觉鼻塞、流涕、出汗,余无不适,舌脉、印象如前,故前方去焦杜仲15g、肉桂10g,加五味子12g、辛荑15g,冷水煎500mL,分两次服,4剂。
三诊2005/8/17,自诉服上药后诸症悉平。舌淡红苔薄黄,脉沉。为巩固疗效,嘱续服上方4剂,冷水煎500mL,分两次服。
4 讨论
治病必求于本,从本病的病因来看,如下。
(1)本病的病因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说明精神状态与正气有密切的关系,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所以,调摄精神可增强正气。然而在诸多因素的迫使或诱因下,人们早已不能满足那种平淡的生活,为了美好的梦想煞费心机、忧思恼虑,日久则气机逆乱,阴阳失调,正气虚弱,无力抵御外邪而屡屡外感,且往往缠绵难愈。
(2)该病的发生与正气虚弱有着直接的联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某些人由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各种慢性病日久,耗伤气血津液;或感冒后滥用大量的抗生素,导致人体阴阳气血失调;“吐下之后,定无完气”,在暴病吐利、大汗、血脱的同时,人体的正气随津液而脱失,以致阴阳偏衰或卫气虚损。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若太阳之表不固,则外感之邪乘虚而入。
(3)脾胃的虚弱也是导致本病的罪魁祸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而今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常,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胃为一身气机之枢纽,故脾胃功能失调时导致卫气虚损,腠理不固而为邪所凑。
再者,从治疗上,必须益气和卫解表同时进行,决不拘泥于“在卫汗之可也”之大法。《证治汇补·伤风》云:“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具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劇也”。
总之,中药内服治疗体虚易感患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药价低廉、简便易行,熟练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抓住病因,有是症用是药,治疗本病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5-43.
(收稿日期:2009-02-09)
[关键词] 虚人外感; 益气; 和卫; 解表
[中图分类号] R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91-02
感冒之疾,四季可患,但外邪入侵,发病与否,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常年不患感冒,有人一年多次感冒,这与人体正气的强弱以及卫气的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起居失常、寒暖不均、疲乏劳累的状态下,尤其是体弱之人,腠理疏懈,卫气不固,卒感风邪或时行疫毒,由口鼻、皮毛而入,则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卫表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此迅速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的症状。虚人外感,常表现为平素易感、乏力、多汗,甚至恶风畏寒,感冒则缠绵难愈,多见淡红舌伴有齿痕,薄白苔,脉沉细无力。笔者通过临床大量诊治、归纳、总结,对虚人外感的诊断、治疗、康复指导等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临床自拟“益气和卫解表汤”治疗虚人外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女性37例,男性23例,发病年龄最小6岁,最大71岁,以青年女性为主,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 、流涕、咳嗽、咽痛,甚至恶寒、发热、头疼、身痛、乏力、多汗,症状多在劳累、情志不舒或工作紧张时出现或加重。大部分患者检查无异常,少部分患者有慢性鼻炎或慢性咽炎。舌质多淡,苔多薄白或微黄,脉浮或沉细。血压多在正常范围,少数患者收缩压偏高,但不超过150mmHg,舒张压多在90mmHg以下。
1.2 治疗方法
益气和卫解表汤组成:炙黄芪15g、炒白术12g、防风10g、党参15g、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0g、桂枝10g、炒白芍15g、甘草6g等为基础方加减。方中炙黄芪、炒白术、防风取玉屏风汤之意,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太子参、柴胡、黄芩、半夏取小柴胡汤之意,柴胡苦平,入肝胆经,舒泄气机之郁滞;太子参补气扶正,黄芩清宣上焦之湿热,半夏化痰和胃,诸药相伍,使少阳和解,气血调畅;桂枝、白芍等取桂枝汤之意,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阴虚者酌加女贞子15g、何首乌15g、枸杞子15g、麦冬10g等;阳虚者酌加炙附子10g、焦杜仲15g、肉桂10g、山茱萸10g等;头痛者酌加川芎10g、菊花10g、白芷10g;颈项及周身强痛不适者加羌活10g、独活10g、葛根15g等;汗多者加五味子12g敛汗安神;女性在月经期痛甚者加益母草15g,香附10g。冷水煎500mL,分两次服,7d为一个疗程 。
2 治疗标准[1]及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辅助检查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变或改变不明显为无效。结果有效56例,无效4例。服药最短为3d,最长为14d,有效率为93.33%。
3 病案举例
张某,女,43岁,2005/8/9初诊,自诉咳嗽、鼻塞、流涕、乏力反复发作3年,现鼻塞、流涕、咳嗽、疲乏、多汗,平素恶风、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患者因素日劳累,工作压力大,于3年前出现发热、咳嗽、鼻塞、乏力,自诉曾在当地医诊断为肺炎,同时住院治疗1周后病愈出院,出院后感冒症状反复出现,曾多次求治于西医予口服大量的抗生素,疗效欠佳,遂前来就诊。处方:炙黄芪15g、炒白术12g、防风10g、党参15g、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0g、桂枝10g、炒白芍15g、焦杜仲15g、肉桂10g、山茱萸10g、甘草6g。冷水煎500mL,分两次服,3剂。
二诊2005/8/12,自诉服上药后诸症好转,现偶觉鼻塞、流涕、出汗,余无不适,舌脉、印象如前,故前方去焦杜仲15g、肉桂10g,加五味子12g、辛荑15g,冷水煎500mL,分两次服,4剂。
三诊2005/8/17,自诉服上药后诸症悉平。舌淡红苔薄黄,脉沉。为巩固疗效,嘱续服上方4剂,冷水煎500mL,分两次服。
4 讨论
治病必求于本,从本病的病因来看,如下。
(1)本病的病因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说明精神状态与正气有密切的关系,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所以,调摄精神可增强正气。然而在诸多因素的迫使或诱因下,人们早已不能满足那种平淡的生活,为了美好的梦想煞费心机、忧思恼虑,日久则气机逆乱,阴阳失调,正气虚弱,无力抵御外邪而屡屡外感,且往往缠绵难愈。
(2)该病的发生与正气虚弱有着直接的联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某些人由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各种慢性病日久,耗伤气血津液;或感冒后滥用大量的抗生素,导致人体阴阳气血失调;“吐下之后,定无完气”,在暴病吐利、大汗、血脱的同时,人体的正气随津液而脱失,以致阴阳偏衰或卫气虚损。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若太阳之表不固,则外感之邪乘虚而入。
(3)脾胃的虚弱也是导致本病的罪魁祸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而今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常,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胃为一身气机之枢纽,故脾胃功能失调时导致卫气虚损,腠理不固而为邪所凑。
再者,从治疗上,必须益气和卫解表同时进行,决不拘泥于“在卫汗之可也”之大法。《证治汇补·伤风》云:“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具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劇也”。
总之,中药内服治疗体虚易感患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药价低廉、简便易行,熟练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抓住病因,有是症用是药,治疗本病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5-43.
(收稿日期: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