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在出行方式上,选择高速航班出行的偏好更加明显。在市场需求下,全世界范围内的航班量正处于剧烈增长期。航班量的增长无疑加重了空中管制的复杂性,增加了管制员的工作,也容易造成管制员疲劳。本文从管制员疲劳的产生出发,论述了管制员疲劳与航班量增长的关系,并对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空中管制;管制员;疲劳;航班
空中管制是民航交通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对空中交通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航班量剧增的背景下,对民航空中管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航班增量的背景下,管制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工作内容也趋于复杂,成为新时期管制员疲劳的诱因。
1.航班量增长环境下的空中管制现状
中国航空业发展迅猛,现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上半年,中国航空客运量已突破3亿人次。这就意味着,2018年年度航空客运量有突破6亿人次的趋势,相比2017年而言,环比增长了接近12%。伴随着中国航空一些列的发展,包括机场的兴建、扩建,航路的增加,航班频次的增加,中国空中管制事业迎来了繁忙期。
1.1 空中管制难度更大
航班量的快速增长,在单位时间内同一空域中有更多的航班在进行航路飞行,面对各式各样的控制需求,管制难度也不断增大。具体体现在:
一是管制内容更多,航班量增长环境下,空中管制的内容也有所增加,有的时候需要面临不同高度空域的航班同一时间进场和出场,需要同步控制的航班数量也有所增加。
二是管制内容更复杂,管制工作与真实航班有着密切联系,管制员需要对自己管辖扇区内出现的所有事件都做出高精度的反应,需要及时给航空器指令。航班量猛增,航路交通也变得更复杂,协调起来难度也更大。
1.2 管制员人员配比过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在一线从事管制工作的管制员仅一万多人。由于管制工作压力大,加上有限的空域、不断增长的飞行量,管制工作的强度、难度及压力日益加大。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管制员数量每年虽有增长,但速率十分缓慢。同比于发达国家,根据美国FAA的数据披露,现有的空中管制员约为我国的两到三倍。
2.管制员疲劳的产生
疲劳是一个广义概念,它既是指生理上肌肉疲劳、器官疲劳带来的不适感觉,也指大脑活动过于强烈后导致的思维减弱,致使心理上对工作产生抗拒感。疲劳的产生往往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容易造成人的思维分散,心不在焉、反应迟缓等等。基于管制员工作特性,疲劳产生的失误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甚至会付出生命代价。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管制员疲劳的产生往往来自于两个方面。
2.1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指的是管制员自身以外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特殊性等。管制员的职业特征十分明显,基于空中交通的不间断性,管制员作为空域管制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需要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守在岗位上。几乎所有的管制单位都采用“轮班制”来安排工作时间,管制员也因此难以过上符合生物规律的生活,这对于管制员的个人生活以及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管制员工作环境同样具有特殊性,不仅工作场所偏远,寻求安全独立,工作声环境、光环境都存在很大的波动性,需要管制员有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否则也会由于频繁转换的光环境和声环境产生疲劳。除此之外,设备环境安全性也是影响管制员心理的因素。
在工作内容方面,通常情况下,管制员倒班制的工作量是符合生理耐受水平的。但空域交通管制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常常会出现特殊情况,例如恶劣天气下,管制员的工作量一般要加倍。
2.2 内部因素
管制员疲劳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由于长时间的高精神集中脑力活动,对于管制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管制员平时锻炼身体,锻炼思维,一旦疏于锻炼,便容易使得身体素质下降,引起疲劳。心理因素则是由于管制员工作作息特殊性导致其生活规律不同于常人,导致管制员难以同时兼顾工作与生活,时间长了会对工作缺乏热情,产生疲劳心理。
3.航班量增长环境下如何避免管制员疲劳
3.1 制度的优化
从我国现行的管制员轮班机制、管制员培养和养成机制来看,都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目前我国现行的管制员轮板机制为上二休二模式,也就是工作一至两天,休息两天的工作安排。这种机制下,管制员夜班前休息时间较短,通常只有5个小时的间隔时间被用来休息,而即将面对的是长达15小时的大夜班,其单位班次的工作时间往往长达24小时,极易造成管制员疲劳。而参照美国FAA的管制员轮班时间,其大夜班休息时间间隔为8小时,相对更科学,对管制员压力也更小。应避免快速的黑白交替排班,通过提出可行的人力资源条件,可能的排班制度,利用国际认可的生物数学模型软件进行辅助验证,筛选出可行并且能够减少疲劳的排班方案。
除此之外,在大环境方向来看,管制员的培养和养成制度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一方面,管制员的培养在我国只能通过三个特定的大学培养,而真正养成的管制员并进入到机场管制工作的比例更少,职业接触的途径少,养成的比例低也是管制员总体数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方面应该试图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管制员养成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活动,养成管制员的难度不亚于飞行员。然而在薪酬体系上,管制员的薪酬水平尚不及飞行员的一般,导致管制员难以吸引到更多的新鲜血液。基于此,相关部门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构建一个有利于提升管制员工作热情的大环境氛围,从而促使管制员对管制工作有更积极的心态。
3.2 改善外部环境
管制员工作大环境前提是比较难于改变的,因而环境管理只能从细节入手。例如管制员工作的光环境,管制员长时间要面对雷达显示屏工作,如果进光太多,那么就会产生视觉刺激,进光太少,对于管制员的体感和思维也有所要求。要想改善,应该尽可能的使用高科技手段,例如对屏幕显示装置进行适当的屏蔽,在室内安装防反光玻璃等。在物环境管理方面,除了相关设备的不可更改项之外,应当给管制与提供舒服的工作物环境,例如更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等。在声环境方面,应当尽量统一各种发生物品的音量分贝,这样当突发事件产生不同寻常的声响的时候,能够让管制员迅速反应。如若声环境总是很嘈杂,那么管制员的声音敏感很难得到满足。
3.3 管制员疲劳管理
管制员疲劳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就是引入高科技疲劳监测系统,现阶段随着体感监测技术的发展,通过一些装备和技术的集成,电脑能够形成一套分析系统,从而有效的对管制员疲劳状态做出预警,当警报响起,应适当的调整管理员的状态。另一个方面则是同伴监督管理,一般管制工作都采用班组工作,班组安排上,应适当安排性格互补的管制员同伴,构建和谐的氛围。
结语
管制员疲劳往往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航班量增长造成的空中管制任务艰巨、内容复杂等都是诱因之一。避免管制员疲劳的产生不仅需要航天领域内的各种机构积极介入调整,更需要管制员能够主动调整状态,保持积极良好的状态,在管制工作及时发现自己的疲劳,并且迅速调整。管制员疲劳上岗对航空安全的危害常常是估计不到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真正帮助管制员客服管制疲劳,保障飞行安全,为使我国从民航大国发展为民航强国做出自己的貢献。
参考文献:
[1]安娜.民航空中管制的人为安全风险及措施[J].科技视界,2018(22):217-218.
[2]方悦.空中交通管制中良好管制习惯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1):266.
[3]董旺田.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07):252.
关键词:空中管制;管制员;疲劳;航班
空中管制是民航交通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对空中交通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航班量剧增的背景下,对民航空中管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航班增量的背景下,管制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工作内容也趋于复杂,成为新时期管制员疲劳的诱因。
1.航班量增长环境下的空中管制现状
中国航空业发展迅猛,现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上半年,中国航空客运量已突破3亿人次。这就意味着,2018年年度航空客运量有突破6亿人次的趋势,相比2017年而言,环比增长了接近12%。伴随着中国航空一些列的发展,包括机场的兴建、扩建,航路的增加,航班频次的增加,中国空中管制事业迎来了繁忙期。
1.1 空中管制难度更大
航班量的快速增长,在单位时间内同一空域中有更多的航班在进行航路飞行,面对各式各样的控制需求,管制难度也不断增大。具体体现在:
一是管制内容更多,航班量增长环境下,空中管制的内容也有所增加,有的时候需要面临不同高度空域的航班同一时间进场和出场,需要同步控制的航班数量也有所增加。
二是管制内容更复杂,管制工作与真实航班有着密切联系,管制员需要对自己管辖扇区内出现的所有事件都做出高精度的反应,需要及时给航空器指令。航班量猛增,航路交通也变得更复杂,协调起来难度也更大。
1.2 管制员人员配比过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在一线从事管制工作的管制员仅一万多人。由于管制工作压力大,加上有限的空域、不断增长的飞行量,管制工作的强度、难度及压力日益加大。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管制员数量每年虽有增长,但速率十分缓慢。同比于发达国家,根据美国FAA的数据披露,现有的空中管制员约为我国的两到三倍。
2.管制员疲劳的产生
疲劳是一个广义概念,它既是指生理上肌肉疲劳、器官疲劳带来的不适感觉,也指大脑活动过于强烈后导致的思维减弱,致使心理上对工作产生抗拒感。疲劳的产生往往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容易造成人的思维分散,心不在焉、反应迟缓等等。基于管制员工作特性,疲劳产生的失误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甚至会付出生命代价。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管制员疲劳的产生往往来自于两个方面。
2.1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指的是管制员自身以外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特殊性等。管制员的职业特征十分明显,基于空中交通的不间断性,管制员作为空域管制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需要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守在岗位上。几乎所有的管制单位都采用“轮班制”来安排工作时间,管制员也因此难以过上符合生物规律的生活,这对于管制员的个人生活以及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管制员工作环境同样具有特殊性,不仅工作场所偏远,寻求安全独立,工作声环境、光环境都存在很大的波动性,需要管制员有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否则也会由于频繁转换的光环境和声环境产生疲劳。除此之外,设备环境安全性也是影响管制员心理的因素。
在工作内容方面,通常情况下,管制员倒班制的工作量是符合生理耐受水平的。但空域交通管制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常常会出现特殊情况,例如恶劣天气下,管制员的工作量一般要加倍。
2.2 内部因素
管制员疲劳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由于长时间的高精神集中脑力活动,对于管制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管制员平时锻炼身体,锻炼思维,一旦疏于锻炼,便容易使得身体素质下降,引起疲劳。心理因素则是由于管制员工作作息特殊性导致其生活规律不同于常人,导致管制员难以同时兼顾工作与生活,时间长了会对工作缺乏热情,产生疲劳心理。
3.航班量增长环境下如何避免管制员疲劳
3.1 制度的优化
从我国现行的管制员轮班机制、管制员培养和养成机制来看,都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目前我国现行的管制员轮板机制为上二休二模式,也就是工作一至两天,休息两天的工作安排。这种机制下,管制员夜班前休息时间较短,通常只有5个小时的间隔时间被用来休息,而即将面对的是长达15小时的大夜班,其单位班次的工作时间往往长达24小时,极易造成管制员疲劳。而参照美国FAA的管制员轮班时间,其大夜班休息时间间隔为8小时,相对更科学,对管制员压力也更小。应避免快速的黑白交替排班,通过提出可行的人力资源条件,可能的排班制度,利用国际认可的生物数学模型软件进行辅助验证,筛选出可行并且能够减少疲劳的排班方案。
除此之外,在大环境方向来看,管制员的培养和养成制度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一方面,管制员的培养在我国只能通过三个特定的大学培养,而真正养成的管制员并进入到机场管制工作的比例更少,职业接触的途径少,养成的比例低也是管制员总体数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方面应该试图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管制员养成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活动,养成管制员的难度不亚于飞行员。然而在薪酬体系上,管制员的薪酬水平尚不及飞行员的一般,导致管制员难以吸引到更多的新鲜血液。基于此,相关部门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构建一个有利于提升管制员工作热情的大环境氛围,从而促使管制员对管制工作有更积极的心态。
3.2 改善外部环境
管制员工作大环境前提是比较难于改变的,因而环境管理只能从细节入手。例如管制员工作的光环境,管制员长时间要面对雷达显示屏工作,如果进光太多,那么就会产生视觉刺激,进光太少,对于管制员的体感和思维也有所要求。要想改善,应该尽可能的使用高科技手段,例如对屏幕显示装置进行适当的屏蔽,在室内安装防反光玻璃等。在物环境管理方面,除了相关设备的不可更改项之外,应当给管制与提供舒服的工作物环境,例如更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等。在声环境方面,应当尽量统一各种发生物品的音量分贝,这样当突发事件产生不同寻常的声响的时候,能够让管制员迅速反应。如若声环境总是很嘈杂,那么管制员的声音敏感很难得到满足。
3.3 管制员疲劳管理
管制员疲劳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就是引入高科技疲劳监测系统,现阶段随着体感监测技术的发展,通过一些装备和技术的集成,电脑能够形成一套分析系统,从而有效的对管制员疲劳状态做出预警,当警报响起,应适当的调整管理员的状态。另一个方面则是同伴监督管理,一般管制工作都采用班组工作,班组安排上,应适当安排性格互补的管制员同伴,构建和谐的氛围。
结语
管制员疲劳往往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航班量增长造成的空中管制任务艰巨、内容复杂等都是诱因之一。避免管制员疲劳的产生不仅需要航天领域内的各种机构积极介入调整,更需要管制员能够主动调整状态,保持积极良好的状态,在管制工作及时发现自己的疲劳,并且迅速调整。管制员疲劳上岗对航空安全的危害常常是估计不到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真正帮助管制员客服管制疲劳,保障飞行安全,为使我国从民航大国发展为民航强国做出自己的貢献。
参考文献:
[1]安娜.民航空中管制的人为安全风险及措施[J].科技视界,2018(22):217-218.
[2]方悦.空中交通管制中良好管制习惯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1):266.
[3]董旺田.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0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