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大学在育人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更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以校园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的育人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教学特色,即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现状,探索了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下的育人模式,旨在丰富莘莘学子的大学生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特色;校园活动;育人模式
引言:
现如今,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下,大学校园文化已经和大学教育密切联系,现代大学开始注重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应用,继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底蕴,避免了当代大学生“死读书”的行为习惯。一所大学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需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善于利用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育人的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本身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文化,将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更新现代大学的育人模式,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一、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分析
(一)思想教育功能
(1)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指个体身上具有为良好的人处世能力、快速的适应社会能力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等特征,是个体正常生活、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普遍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而“德育为先”的前提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特色校园文化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上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1]。以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塑造大学生的人格,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我,而且也是文化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大学在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在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的熏陶下不断成长,从而造就健康的人格。
(2)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大学校园中的文化活动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宗旨,不同的大学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整体可归结为校园文明行为、生态环保行动、社会关爱行动等方面,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哪一种活动,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会重新的审视自己,对个人的行为习惯也会有明确的认识。大学不似其他教学阶段,不再受教师的约束,行为习惯也不受教师督促,很多学生都将大学当做了“安乐窝”,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2]。特色校园文化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活动,来认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新时期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教育机构的重视,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可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难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课成为多数学生养精蓄锐的课堂,没有任何效果可言[3]。大学可通过开展有关思想品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或者将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主旨融入到活动内容中,倡导学生亲身参与、积极实践,认真体会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成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人[4]。
(二)陶冶身心功能
(1)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
大学是学生褪掉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品质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际的转变。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便是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其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学生的个人才艺也得以演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可大方得体的面向舞台下的观众,也能游刃有余的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快速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有效锻炼,培养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5]。
(2)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大学的学生均来自五湖四海,对文化内容的认知十分广泛,在接纳文化方面较为开放。因此,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目前,很多大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话剧、昆曲、歌舞、书画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接踵而至,通过接触这些内容,学生可直观的感受优秀文化的感染,从而了解不同风格的文化特点。就话剧而言,学生可身临其境的接受话剧舞台的感染,领略话剧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欣赏品位,继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3)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干力量,學生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人生目标并勇往直前。很多大学生都非常迷茫,严重缺乏理想信念,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由散漫,只是一味的挥霍时间,毕业即面临失业,归根结底可总结为“高中忙的理所应当,大学活的莫名其妙”。面对此等现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就有了用武之地,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6]。
(三)实践教育功能
(1)帮助学生适应社会
近年来,为了切实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已经被教育机构高度重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色校园文化便是实践教学的的体现,通过相关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大学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外,也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技能,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当学生直面社会时,可快速融入到社会中,而非碰碰撞撞。例如很多学校都会开展模拟招聘大赛,这对学生而言就是绝佳的锻炼机会,学生需要明确就业目标,自行设计简历,将自己推销到大众视野中,并和众多的参赛者进行竞争,获得招聘岗位[7]。这一模拟招聘过程中,学生会认清自身的不足,了解到社会的激烈竞争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 (2)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是现代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保障学生就业后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顺利胜任工作岗位。现阶段,大学往往通过实习或者实训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训练时间较短且效率不高[8]。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职业技能大赛、运动会等,都是各大高校典型的特色文化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专业技能,也能很好的与他人交流沟通,对学生后期的成长影响甚大。
(3)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枯,团队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关键,特色校园文化一定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目前,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工作效率。学生在参与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团队意识也会逐渐养成,这对于学生来说,百利而无一弊,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首要任务便是学会与同事合作,切实做到先集体后个人,这也是职场的生存之道[9]。当代大学生我行我素的行为甚多,而校园文化活动则是组织学生共同参与,例如数学建模等大型活动,都需要学生组建团队参与,继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效结合,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老旧,教师和学生难以从根本上重视该课程,导致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违背了以德育人的大学教育理念[10]。因此,大学可通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打破传统的育人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专业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多元化的讲台,增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11]。
(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学风建设指的是学生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大集体中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风气,其象征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涵养。通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学风建设的结合,可充分体现特色校园文化服务教学的功能,从而打造优良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可开展有利于学风建设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书法大赛、摄影大赛、科技展览等,也可依据学生的专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为新生开展文艺表演、入学教育,为毕业生开展就业座谈会等,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和文化建设[12]。
(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团建设相结合
社团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建的群体性团体,已经显著活跃在各所大学,吸引了大量学生的主动参与,也成为学生成长教育的第二课堂,将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团建设相结合可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应加强社团体系的建设,为学生打造类型众多的社团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宽社团的涉及范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广泛交友,并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同时,要想促进社团建设,就需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例如社团文化艺术节、优秀社团评选等都需要通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来衡量[13]。
(四)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志愿服务是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经典项目,也是大学检验育人成果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型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体验生活、磨练意志,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多考虑志愿服务型的,例如敬老院、福利院等,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的快乐。同时,学校要落实“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组织学生去一些偏远贫苦地区,让学生充分体验象牙塔外面的世界,珍惜当下的生活,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创造新天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教育的育人模式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对学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切实的培养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在局限于专业知识,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费美娟,李金锦,肖秋生,etal.“1533”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2):81-84.
[2]曹军会.农林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践[J].高教学刊,2016(22):47-48.
[3]周辉.立体构建校园文化,全面丰富育人内涵——兼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恒大龙城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形成与发展之路[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6):116-117.
[4]胡洪,朱珏桥.仪式教育视阈下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1):87-89.
[5]黄永斌,张志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泛娱乐化”趋向及其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8,No.51(04):52-56.
[6]饒进[1,2].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构建地方高校育人模式的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16,35(2):74-77.
[7]彭伟池.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老区建设,2017(2):78-79.
[8]覃静君,邸聪聪,郑侯锦.论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成效——以岭南师范学院“高山榕生态习性研究与志愿保护”活动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8):143-144.
[9]郑英蓓.文化育人细无声——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48-49.
[10]李静波,张峻绫.“大学工”模式下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探索[J].求知导刊,2016(12):63-64.
[11]宋筱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党建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协调发展的途径探索[J].亚太教育,2016 (11):50-50.
[12]李珂.试论大学文化育人平台的实践与探索——“至善讲堂”的特色解读[J].亚太教育,2016(13):99-100.
[13]王雅.高校大学生文化育人模式探索——以上海健康医学院文化育人实践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 486(09):20-21.
课题项目:2017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青年,项目编号:HJYS-2017-C17。
关键词:大学;特色;校园活动;育人模式
引言:
现如今,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下,大学校园文化已经和大学教育密切联系,现代大学开始注重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应用,继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底蕴,避免了当代大学生“死读书”的行为习惯。一所大学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需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善于利用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育人的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本身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文化,将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更新现代大学的育人模式,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一、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分析
(一)思想教育功能
(1)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指个体身上具有为良好的人处世能力、快速的适应社会能力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等特征,是个体正常生活、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普遍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而“德育为先”的前提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特色校园文化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上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1]。以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塑造大学生的人格,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我,而且也是文化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大学在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在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的熏陶下不断成长,从而造就健康的人格。
(2)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大学校园中的文化活动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宗旨,不同的大学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整体可归结为校园文明行为、生态环保行动、社会关爱行动等方面,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哪一种活动,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会重新的审视自己,对个人的行为习惯也会有明确的认识。大学不似其他教学阶段,不再受教师的约束,行为习惯也不受教师督促,很多学生都将大学当做了“安乐窝”,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2]。特色校园文化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活动,来认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新时期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教育机构的重视,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可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难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课成为多数学生养精蓄锐的课堂,没有任何效果可言[3]。大学可通过开展有关思想品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或者将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主旨融入到活动内容中,倡导学生亲身参与、积极实践,认真体会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成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人[4]。
(二)陶冶身心功能
(1)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
大学是学生褪掉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品质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际的转变。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便是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其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学生的个人才艺也得以演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可大方得体的面向舞台下的观众,也能游刃有余的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快速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有效锻炼,培养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5]。
(2)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大学的学生均来自五湖四海,对文化内容的认知十分广泛,在接纳文化方面较为开放。因此,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目前,很多大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话剧、昆曲、歌舞、书画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接踵而至,通过接触这些内容,学生可直观的感受优秀文化的感染,从而了解不同风格的文化特点。就话剧而言,学生可身临其境的接受话剧舞台的感染,领略话剧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欣赏品位,继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3)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干力量,學生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人生目标并勇往直前。很多大学生都非常迷茫,严重缺乏理想信念,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由散漫,只是一味的挥霍时间,毕业即面临失业,归根结底可总结为“高中忙的理所应当,大学活的莫名其妙”。面对此等现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就有了用武之地,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6]。
(三)实践教育功能
(1)帮助学生适应社会
近年来,为了切实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已经被教育机构高度重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色校园文化便是实践教学的的体现,通过相关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大学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外,也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技能,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当学生直面社会时,可快速融入到社会中,而非碰碰撞撞。例如很多学校都会开展模拟招聘大赛,这对学生而言就是绝佳的锻炼机会,学生需要明确就业目标,自行设计简历,将自己推销到大众视野中,并和众多的参赛者进行竞争,获得招聘岗位[7]。这一模拟招聘过程中,学生会认清自身的不足,了解到社会的激烈竞争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 (2)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是现代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保障学生就业后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顺利胜任工作岗位。现阶段,大学往往通过实习或者实训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训练时间较短且效率不高[8]。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职业技能大赛、运动会等,都是各大高校典型的特色文化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专业技能,也能很好的与他人交流沟通,对学生后期的成长影响甚大。
(3)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枯,团队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关键,特色校园文化一定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目前,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工作效率。学生在参与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团队意识也会逐渐养成,这对于学生来说,百利而无一弊,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首要任务便是学会与同事合作,切实做到先集体后个人,这也是职场的生存之道[9]。当代大学生我行我素的行为甚多,而校园文化活动则是组织学生共同参与,例如数学建模等大型活动,都需要学生组建团队参与,继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效结合,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老旧,教师和学生难以从根本上重视该课程,导致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违背了以德育人的大学教育理念[10]。因此,大学可通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打破传统的育人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专业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多元化的讲台,增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11]。
(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学风建设指的是学生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大集体中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风气,其象征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涵养。通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学风建设的结合,可充分体现特色校园文化服务教学的功能,从而打造优良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可开展有利于学风建设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书法大赛、摄影大赛、科技展览等,也可依据学生的专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为新生开展文艺表演、入学教育,为毕业生开展就业座谈会等,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和文化建设[12]。
(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团建设相结合
社团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建的群体性团体,已经显著活跃在各所大学,吸引了大量学生的主动参与,也成为学生成长教育的第二课堂,将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团建设相结合可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应加强社团体系的建设,为学生打造类型众多的社团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宽社团的涉及范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广泛交友,并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同时,要想促进社团建设,就需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例如社团文化艺术节、优秀社团评选等都需要通过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来衡量[13]。
(四)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志愿服务是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经典项目,也是大学检验育人成果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型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体验生活、磨练意志,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多考虑志愿服务型的,例如敬老院、福利院等,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的快乐。同时,学校要落实“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组织学生去一些偏远贫苦地区,让学生充分体验象牙塔外面的世界,珍惜当下的生活,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创造新天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教育的育人模式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对学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切实的培养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在局限于专业知识,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费美娟,李金锦,肖秋生,etal.“1533”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2):81-84.
[2]曹军会.农林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践[J].高教学刊,2016(22):47-48.
[3]周辉.立体构建校园文化,全面丰富育人内涵——兼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恒大龙城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形成与发展之路[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6):116-117.
[4]胡洪,朱珏桥.仪式教育视阈下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1):87-89.
[5]黄永斌,张志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泛娱乐化”趋向及其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8,No.51(04):52-56.
[6]饒进[1,2].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构建地方高校育人模式的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16,35(2):74-77.
[7]彭伟池.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老区建设,2017(2):78-79.
[8]覃静君,邸聪聪,郑侯锦.论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成效——以岭南师范学院“高山榕生态习性研究与志愿保护”活动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8):143-144.
[9]郑英蓓.文化育人细无声——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48-49.
[10]李静波,张峻绫.“大学工”模式下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探索[J].求知导刊,2016(12):63-64.
[11]宋筱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党建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协调发展的途径探索[J].亚太教育,2016 (11):50-50.
[12]李珂.试论大学文化育人平台的实践与探索——“至善讲堂”的特色解读[J].亚太教育,2016(13):99-100.
[13]王雅.高校大学生文化育人模式探索——以上海健康医学院文化育人实践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 486(09):20-21.
课题项目:2017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青年,项目编号:HJYS-2017-C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