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09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所有住院患者359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88例,选择符合入选标准者268例为本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依据预后不同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GOS≤3分)和预后良好组(GOS 4~5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个月、3个月和1年的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病情分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CT Fisher分级)Ⅳ~Ⅴ级和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中晚期手术(P<0.05)。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动脉瘤家族史和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患者手术时机与SAH患者预后不良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脑CT Fisher分级Ⅲ~Ⅳ级、动脉瘤多发以及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均是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诗歌中的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对朝鲜诗歌的影响颇大,《诗经·大雅·生民》与《东明王篇》的关联,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诗经》中的"周的史诗"的代表作《生民》以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 B组
本文应用参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1984—2002年农业分省份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及分解,在此基础
教研论文是阐述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文章,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小学教师培训学员论文作业为例,针对当前学员的教研论文存在结构模糊、层次不清;逻辑不当,论证乏力;内容空泛,缺乏深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深入肾内科查房的工作经验和药学评价。方法结合临床药师深入肾内科提供药学服务的情况,总结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结果临床药师针对临床各方面需要
电能计量装置作为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各环节贸易结算和经济技术指标考核的枢纽,其准确、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有必要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
本文在现用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分析条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分析方法提高了废水中氰化物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正>往来款项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应收、应付、暂收、暂付款项,是企业资产、负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持续提升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完善核算体系建设,深化、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