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教育政策问题的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sgh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台湾原住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台湾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文章从原住民的教育政策问题出发,主要探讨了原住民教育政策存在盲目拉近平地与山地教育、不尊重文化多元与文化差异等问题,以及现行教育体制对平地主流文化和山地边陲文化的双向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原住民教育政策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指出真正合理的原住民教育为何。
  【关键词】:原住民教育;山地文化;主流文化;同化教育 ;多元文化
  我国台湾地区的原住民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升学优待等教育政策无不是基于积极差别对待的理念,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文章从实施同化教育到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演进着手,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原住民教育政策实施演进的新动向、新出路。
  台湾的原住民族群,是指17世纪汉人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的族群,为南岛民族的一个分支。台湾原住民并非统一的民族,而是由分布在台湾各地之数个语言及生活方式不同的部族构成,目前有16个部族获官方认可其地位。除已汉化的平埔族外,台湾山地地区的原住民族群包括泰雅族、布农族、排湾族、赛夏族、鲁凯族、阿美族、卑南族、达悟族、葛玛兰族、太鲁阁族、赛德克族、撒奇莱雅族、邹族、西拉雅族,共十五大族群。虽然原住民族群间的文化各有差异,每个族群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然而他们都面临了同样的问题:
  几世纪以来,台湾原住民被迫接受学习汉人和统治者的语言,加上族群的迁徙与现代生活的影响,导致很大幅度的文化、语言和族群认同的消失。举例来说,在大约26种已知的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统称为台湾南岛语言)中,至少有10种语言已经消亡,5种濒临消亡,其他多种语言则出现轻微程度的损害。
  长期受到忽视的原住民教育应该去向哪里,又当如何应对未来?
  一、最初的同化教育
  无论是原住民本身,还是政府、学校、教师,都很重视原住民的教育。具体来说,加强提高原住民的升学优待政策、高等教育水平、成人识字率或是亲职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拉近山地教育与主流教育的距离,因此也就特别重视学校教育,强调充足的师资、教学设备,增加教育经费,或是对就学、升学优惠措施方式的实施等提出改革建议,来改善原住民的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促进社会正向积极地发展。目前的这种教育体制、思维模式、教育目标及功能,严重地制约了原住民教育的发展。让人更疑惑不解地是,社会大众和台湾地区的原住民自身,似乎都相信现行的这种教育模式是万能的,而且是十分有效的。
  然而,从大量的统计数字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原住民在小学入学率、升学率等方确实有明显快速地提升,已经逐渐接近普通大众的主流教育水平。所以在扩大教育机会的同时,大量投入教育资源以及超级优惠的教育措施作用下,目前的教育体制毋庸置疑地起到了正面且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教育程度的逐渐提升,受教育的群体越是不了解自己的族群,不了解自己的本民族文化,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想要的原住民国民教育?随着原住民学生的迅速增加,各原住民族群社会反而加速解体,进而造成本民族传统文化,语言、价值规范的加速失落,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说人口流失、酗酒、高自杀、离婚、失业率等。如果说教育的功能是传承传统文化和发展本民族的生命力,那很显然我们的教育是在往相反的方向前进的。
  换句话说,原住民传统的语言、历史、文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价值规范等丰富的文化体系,是完全没办法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去保护和传承的。相反地,这些原有的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去受到了剥夺。社会的主流文化,权威文化使得原住民教育逐渐汉化、现代化,却完完全全没有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现状及同化教育的原因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国际社会对世界范围内原住民教育的关注下,在台湾学者、原住民工作者的广泛呼吁下,在台湾本土化的自救运动作用下,人们才渐渐发现原住民族群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慢慢地体会并认识到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必要性,渐而转向对原住民文化地关注和肯定,并有了新生发展的机会。随后,文化相对的观念取代了文化剥夺的观念,强调文化遗产的保存取代了补偿式教育。然而,由于过分强调原住民和我们的文化差异,反而使得我们不知道应该对原住民实施什么样的标准教育。
  所有的改革方针,教育体制似乎都不能解决原住民的教育问题,从山地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比较,山地文化主流化,直至后来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尊重并注重山地文化的保留,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原住民教育的缺失及失败,而目前的教育课程又过分强调传统文化,似乎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理想的原住民教育。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原住民教育,莫过于先厘清什么是原住民教育。我们虽然重视了多元文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重要性,却仍然不知问题产生的原因。
  事实上,台湾原住民没有自身的文字,因此其历史大都仰赖与之接触的外来者记载。受到台湾历史上政权不断更换影响,台湾原住民以不同的模样出现在历史上,也留下不同的历史印记。从荷兰、汉人、日据时期至现今的社会都只会将文化霸权强加于原住民而已,完全没有与原住民社会的文化脉络一脉相承的,而是与原住民文化的发展相排斥,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虽然说随着社会大变迁,学习现代化知识是必须的,但是以一个文化的失落为代价是不可持续的。原住民教育的文化霸权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总的来说,有三点原因:
  其一、集权、权威
  原住民教育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各个政权积极加强同化政策的影响,在这些被认为权威和核心文化的霸权政策下,原住民自身的社会文化也在逐渐更替和变迁。这些主流文化包括,占强势地位之儒家“汉”文化,日本殖民当局和中国国民党等中央集权式现代政府的政治文化,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被认为是有教养的指导教育,以及宗谱文化和其他关于种族同化的相关传统思想等概念,深耕其中。
  其二、单一语言文化主宰   中央集权政府实行单一语言政策时,会将该语言贴上经济和社会的优势语文的标签(如汉语言和日语),使得人们纷纷去学习这一个语言;但在过了一代代之后,自身的本土语言却丧失了文化主体,逐渐凋零甚至消亡。
  其三、有教无类的负面作用
  有教无类思想强调人人教育机会平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公平。其实我们没有认识到,虽然这一思想有十分积极和正面的意义,但它仅仅适用于同一族群或同一文化体系,如果这一思想在不同文化体系,就必须考虑文化间的差异与自主性,否则就是不考虑文化差异性的伪平等,求同存异才能使得文化传承发展。现行的原住民教育体系,既剥夺了原住民文化的独特性内涵,同时也造成了族群认同的困难。
  三、多元文化教育——原住民教育的将来
  综上所述,在文化教育上,求同存异的发展,充分地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才是原住民教育发展的将来。具体来说,原住民教育应该是尊重并保留原住民内在传统的自主教育体系,比如保留和传承原住民主体社会的文化结构和原则,以及内在的教育目标、教育制度、传统语言、教材、教育教学方法等一整套模式。作为教育的发起者、主导者、促进者,原住民教育实际上应该是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他们社会结构、族群文化及生活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原住民文化认同一方面与族群相关,也与国家政治生活相关,同时又与全球化所形成的新的世界主义相关。教育应该在传承传统族群文化,以民族生命的永续生发的基础之上,传授自身文化知识、语言和价值规范意义给子孙后代,并同化顺应大环境,大社会的主流文化。原住民教育也许就是全中国的汉人文化和原住民南岛语族文化相互冲击、认同的结果。因此有效地解决文化差异,承认民族认同才是原住民教育问题的本源。任何文化都必须保持其独特性、主体性、主导性,才能够拥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原住民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总之,台湾地区的各项原住民教育政策,对保护和传承原住民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多元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族群认同感、文化主体性等,这就需要携诸方之合力,实现一个强大的文化保护系统,共同建构原住民教育的美好将来。
  参考文献:
  [1].杨国枢\叶启政编,台湾的社会问题,巨流出版,1995.
  [2].台湾地区外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台北市教育部教研会,1993.
  [3].台湾省统计年报,第56期,台中台湾省政府,1998.
  [4].李亦园,台湾土著民族的社会与文化,台北聊经,1985.
  [5].胡效群,山胞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问题,中国论坛,1997.
  [6].马信行,教育社会学,桂冠出版,1993.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其他文献
摘 要 潮汕地区英语口语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哑巴”英语现象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分析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该地区英语教改,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论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思维方法等。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对潮汕地区英语口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是学校对口语教学重视程度和教学条件不足;二是教师整体口语水平偏低,教学偏重
期刊
摘要:意境美学观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居于核心地位的美学范畴,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蕴含了艺术理想丰富的文化内涵。意象表现性油画正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然而它不仅继承传统文化,而且也吸收了现代西方绘画的形式,融汇中西,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油画语言。本文主要是基于传统审美观的把握,从意境理论的角度探析意象表现性油画的审美取向,因为传统文化是当代绘画发展的根基与命脉,只有把握住了
期刊
摘要:兵家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历来是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军事要塞,在历史上曾经因其自身特征发挥过巨大的军事价值。然而,历经风雨,淘尽风沙,这些兵家要塞依然用它的自然之美,军事之美,历史人文之美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历史和今天。作为一名军人,看到这些兵家要塞时,更应该把握它们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兵家要塞;类型;表征;审美;价值  要塞,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郑玄注:“要塞,边城要
期刊
摘要: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交互性、多元化、分众化等特点,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一方面拓展了教育平台,丰富了教育方式,增进教育了互动;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为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我们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媒介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 培育
期刊
摘 要:孔子、庄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一直被看作是两个绝不相容的实体。本文以生死观为切入点,分析了孔、庄思想产生的根源,同时阐述了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重在揭示两者的思想既有分歧又存在共通点。  关键词:孔子; 庄子; 仁 ;道 ;思想  一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国外影视剧作大量引进中国,进入普通民众视野,字幕翻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本文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字幕翻译为素材,从翻译的美感、四字格的运用、归化、意译、增译、省译、修辞手法及汉语语言的因果律等角度,对影片翻译进行批判性地赏析。本文着重强调翻译理论技巧的实际应用,旨在提醒自己及译者同行,切莫将理论学说束之高阁,反之理论学习一定是根植于实践的沃土,学以致用才能永葆活力。 
期刊
摘要:《艺术概论》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生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艺术理论体系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掌握艺术作品鉴赏方法,帮助艺术生进行艺术创作。然而,目前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重视技术类专业课,轻视理论学习,使《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分离的现象,进而无法实现该课程本应有的教学目标与效果。本文针对该课程现有问题,将服务营销领域的ACSI模型与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越发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对当前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最近发展区理论”应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相结合,让教师充分认识并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好实践“最近发展区”的“度”,最终使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在促进成人学生英语潜能发展、创设互动性语言学习手段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最近发展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资料,本研究着重从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和才艺展示、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弱化教师的权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让语文课堂成为百家讲坛的改革构想。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自信心  语文,在我看来就是语言文学,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所以我梦想有一天我的语文课堂能够变为“百
期刊
【摘要】当下网络的普及,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智能终端泛在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也成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科技是把双刃剑,针对智能终端泛在化对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智能终端泛在化;小学生;影响;对策  移动终端技术的更新与广泛应用,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有智能终端设备,连上网络,新闻“触手可及”;不知道的“百度一下”!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