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186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080株(58%)、革兰阳性菌281株(15%)、真菌503株(27%)。3年来,临床分离菌G->/sup>杆菌及G+>/sup>球菌增加,真菌感染有逐年降低趋势。位于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碳青酶烯类仍是对革兰阴性菌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菌药物。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注意,加强病原菌的感染监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性 监测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bacterial changing~pattern and drug-resistant pattern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Methods:We reviewed the data of 2007-2009 pathogens tests.Results:Of 1864 isolated pathogens ,1080(58%) were Gram-negative bacilli,281(15%) were Gram-positive cocci and 503(27%) were fungi.Over the 3 years,Gram-negative bacilliin and Gram-positive cocci strains causing hospit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creased,but fungous infection showed a decline tendency.The most common Gram-negative bacilli were 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Klebsiella spp While the most common Gram-positive cocci were S.aureus,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and Enterococcus faecium.Carbapenems were the most active antibiotics tested against Gram-negative organisms.Neither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nor strains of Enterococcus faecium were found resistant to vancomycin.Conclusions:Intensification of monitoring pathogens causing hospital nosocomial will give information about bacterial prevalence and changing-pattern,which therefore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Pathogens;Antibiotic;Resistance;Survey
细菌耐药性是当前感染领域中的重大课题和难点。耐药细菌的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为将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到最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延缓耐药性发生,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全球策略”[1],为及时了解医院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其变迁,回顾分析了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离及耐药状况,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菌株来源2007~2009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按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判定根据NCCLS2006年判断标准。
药敏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ECO)ATCC25922,ATCC35218,金黄色葡萄球菌(SAU)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PAE)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KPN)ATCC700603,粪肠球菌(EFA)ATCC33186。
药敏纸片和培养基:所选药物包括:氨苄西林(AMP),头孢唑林(CZ)、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左氧氟沙星(LVF)、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EN)、亚胺培南(IP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丁胺卡那(AMK)、复方新诺明(SXT),氨曲南(ATM)、磷霉素(FOS)、四环素(TCY)、氯霉素(CHL)、万古霉素(VAN)。
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病原菌的分布3年间共收集痰、咽拭子、血液、中段尿、粪便、引流液、脑脊液等标本8045份,分离病原菌2078株,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重复菌株,实际完成监测1864株,其中革兰阴性(G->/sup>)菌1080株,占58%;革兰阳性(G+>/sup>)菌281株,占15%;真菌503株,占27%。真菌由2007年的34.7%下降到2009年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病原菌的排位2007~2009年革兰阴性菌的排位中,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位于前3位的革兰阳性菌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
超广谱β-内酞胺酶(ESBLs)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处于一个高水平,为55%~7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6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RCNS)检出率逐年上升。
2007~2009年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主要革兰阴性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几乎为90%~1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65.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由2007年的30%左右上升到>65%,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未发现对IPM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在逐年增高,耐药率<50%的抗菌素有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在30%~50%之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氨曲南的耐药率均>7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5.4%。从被检测的药物来看,碳青酶烯类仍然是对革兰阴性菌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菌药物。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屎肠球菌(EFM)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至89%~100%,MRSA和MRCNS对氯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至<40%,EFM对氯霉素的耐药率﹤30%。尚未发现对VAN耐药的菌株。
讨 论
病原菌的分布:我院所分离菌株主要来自痰和尿液,表明我院是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3年来病原菌的分离率表现为革兰阴性菌由53.6%上升至59.6%,革兰阳性菌由11.7%上升至15.4%,真菌由34.7%下降到25%,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后,我院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对抗生素的滥用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逐步使抗生素的使用走向规范。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分析:质粒介导的ESBLs和染色体介导I型酶(AmpC)的产生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ESBLs可使细菌对包括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在内的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头霉素和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敏感。而携带编码ESBLs的质粒的菌株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的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2,3]。汪复[4]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ESBLs的发生率,大肠埃希菌为63%,克雷伯菌属为58.3%。我院2007~2009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65%、58%,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全国水平稍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2009年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升高,可能与AmpC酶的产生有关,我院不具备检测该酶的条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院内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细菌。近年来所有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均下降,多重耐药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60%,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磷霉素的耐药率<50%,对其余监测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我院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管理。鲍曼不动杆菌是ICU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ICU患者病情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机械通气及各种侵入性治疗多,创伤,昏迷,禁食且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不同程度的应用广谱抗生素,这些均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的仅是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和20.4%,对其它被监测抗菌素均显示高度耐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大致同全国平均水平相同[4]。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报道MRSA出现开始,到90年代MRSA的耐药性更加严重。Mohnarin 2006~2007年度报告[6],结果显示MRSA的检出率为61.6%,MRCNS的检出率为83.8%。而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5]显示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55.9%。MRCNS的平均检出率75.9%,我院2007~2009年MRSA的检出率>65%,大于国内平均水平;MRCNS的检出率在2007~2008年均>75%,与国内平均水平一致。本调查发现,2007~2009年MRSA在我院ICU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应给予重视,对MRSA感染的患者应按照接触隔离措施进行管理,减少在院内的传播。对于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率,本调查发现,我们所选择的10种抗菌药物中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2007~2009年都有所增高至50%~100%,只有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22%,可能与我院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规范及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肠球菌属的耐药比较复杂,既有天然耐药,又可产生获得性耐药,汪复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4]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7%,远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但两者对氯霉素的耐药率则正相反。本次调查发现其对于头孢类、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和耐药率高达89%~100%,对氯霉素的耐药率<30%,氯霉素可作为临床对屎肠球菌的经验用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但应注意规范使用万古霉素,延长万古霉素的使用寿命。
抗菌药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关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改善各种感染的疗效至关重要,而不恰当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无助于及时控制感染,反而极易导致二重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耐药菌的流行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了解本院或本地区致病菌的构成情况、熟悉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性,对于临床医生科学的进行各种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医生应规范搜集相应标本,重视药敏结果,严格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指证,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nization WHO global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WHO/CDS/CSR/DRS/2001.2.
2 赵颖,徐春英,张小江.Mohnarin2006~2007年度报告: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10):602-628.
3 段建春,吕晓菊,赵燕,等.产ESBLs肠杆菌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9):555-558.
4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5 吴凯,朱晔涵,高灵宝,等.泰州地区主要医院鲍曼不动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78-1581.
6 王进,肖永红.Mohnarin2006~2007年度报告:革兰阳性菌耐药监测结果.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10):592-596.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性 监测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bacterial changing~pattern and drug-resistant pattern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Methods:We reviewed the data of 2007-2009 pathogens tests.Results:Of 1864 isolated pathogens ,1080(58%) were Gram-negative bacilli,281(15%) were Gram-positive cocci and 503(27%) were fungi.Over the 3 years,Gram-negative bacilliin and Gram-positive cocci strains causing hospit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creased,but fungous infection showed a decline tendency.The most common Gram-negative bacilli were 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Klebsiella spp While the most common Gram-positive cocci were S.aureus,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and Enterococcus faecium.Carbapenems were the most active antibiotics tested against Gram-negative organisms.Neither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nor strains of Enterococcus faecium were found resistant to vancomycin.Conclusions:Intensification of monitoring pathogens causing hospital nosocomial will give information about bacterial prevalence and changing-pattern,which therefore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Pathogens;Antibiotic;Resistance;Survey
细菌耐药性是当前感染领域中的重大课题和难点。耐药细菌的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为将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到最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延缓耐药性发生,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全球策略”[1],为及时了解医院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其变迁,回顾分析了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离及耐药状况,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菌株来源2007~2009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按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判定根据NCCLS2006年判断标准。
药敏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ECO)ATCC25922,ATCC35218,金黄色葡萄球菌(SAU)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PAE)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KPN)ATCC700603,粪肠球菌(EFA)ATCC33186。
药敏纸片和培养基:所选药物包括:氨苄西林(AMP),头孢唑林(CZ)、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左氧氟沙星(LVF)、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EN)、亚胺培南(IP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丁胺卡那(AMK)、复方新诺明(SXT),氨曲南(ATM)、磷霉素(FOS)、四环素(TCY)、氯霉素(CHL)、万古霉素(VAN)。
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病原菌的分布3年间共收集痰、咽拭子、血液、中段尿、粪便、引流液、脑脊液等标本8045份,分离病原菌2078株,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重复菌株,实际完成监测1864株,其中革兰阴性(G->/sup>)菌1080株,占58%;革兰阳性(G+>/sup>)菌281株,占15%;真菌503株,占27%。真菌由2007年的34.7%下降到2009年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病原菌的排位2007~2009年革兰阴性菌的排位中,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位于前3位的革兰阳性菌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
超广谱β-内酞胺酶(ESBLs)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处于一个高水平,为55%~7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6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RCNS)检出率逐年上升。
2007~2009年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主要革兰阴性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几乎为90%~1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65.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由2007年的30%左右上升到>65%,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未发现对IPM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在逐年增高,耐药率<50%的抗菌素有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在30%~50%之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氨曲南的耐药率均>7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5.4%。从被检测的药物来看,碳青酶烯类仍然是对革兰阴性菌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菌药物。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屎肠球菌(EFM)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至89%~100%,MRSA和MRCNS对氯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至<40%,EFM对氯霉素的耐药率﹤30%。尚未发现对VAN耐药的菌株。
讨 论
病原菌的分布:我院所分离菌株主要来自痰和尿液,表明我院是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3年来病原菌的分离率表现为革兰阴性菌由53.6%上升至59.6%,革兰阳性菌由11.7%上升至15.4%,真菌由34.7%下降到25%,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后,我院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对抗生素的滥用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逐步使抗生素的使用走向规范。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分析:质粒介导的ESBLs和染色体介导I型酶(AmpC)的产生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ESBLs可使细菌对包括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在内的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头霉素和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敏感。而携带编码ESBLs的质粒的菌株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的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2,3]。汪复[4]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ESBLs的发生率,大肠埃希菌为63%,克雷伯菌属为58.3%。我院2007~2009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65%、58%,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全国水平稍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2009年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升高,可能与AmpC酶的产生有关,我院不具备检测该酶的条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院内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细菌。近年来所有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均下降,多重耐药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60%,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磷霉素的耐药率<50%,对其余监测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我院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管理。鲍曼不动杆菌是ICU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ICU患者病情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机械通气及各种侵入性治疗多,创伤,昏迷,禁食且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不同程度的应用广谱抗生素,这些均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的仅是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和20.4%,对其它被监测抗菌素均显示高度耐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大致同全国平均水平相同[4]。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报道MRSA出现开始,到90年代MRSA的耐药性更加严重。Mohnarin 2006~2007年度报告[6],结果显示MRSA的检出率为61.6%,MRCNS的检出率为83.8%。而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5]显示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55.9%。MRCNS的平均检出率75.9%,我院2007~2009年MRSA的检出率>65%,大于国内平均水平;MRCNS的检出率在2007~2008年均>75%,与国内平均水平一致。本调查发现,2007~2009年MRSA在我院ICU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应给予重视,对MRSA感染的患者应按照接触隔离措施进行管理,减少在院内的传播。对于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率,本调查发现,我们所选择的10种抗菌药物中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2007~2009年都有所增高至50%~100%,只有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22%,可能与我院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规范及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肠球菌属的耐药比较复杂,既有天然耐药,又可产生获得性耐药,汪复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4]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7%,远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但两者对氯霉素的耐药率则正相反。本次调查发现其对于头孢类、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和耐药率高达89%~100%,对氯霉素的耐药率<30%,氯霉素可作为临床对屎肠球菌的经验用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但应注意规范使用万古霉素,延长万古霉素的使用寿命。
抗菌药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关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改善各种感染的疗效至关重要,而不恰当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无助于及时控制感染,反而极易导致二重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耐药菌的流行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了解本院或本地区致病菌的构成情况、熟悉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性,对于临床医生科学的进行各种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医生应规范搜集相应标本,重视药敏结果,严格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指证,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nization WHO global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WHO/CDS/CSR/DRS/2001.2.
2 赵颖,徐春英,张小江.Mohnarin2006~2007年度报告: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10):602-628.
3 段建春,吕晓菊,赵燕,等.产ESBLs肠杆菌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9):555-558.
4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5 吴凯,朱晔涵,高灵宝,等.泰州地区主要医院鲍曼不动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78-1581.
6 王进,肖永红.Mohnarin2006~2007年度报告:革兰阳性菌耐药监测结果.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10):59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