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在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在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9例手指创面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3~68 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4例,压砸伤4例,热压伤1例。致伤部位:均为手指,其中拇指1例,示指4例,中指3例,环指1例,小指2例,指掌侧创面5例,指背侧创面4例,创面范围1.5cm×3cm~3.0cm×7cm,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1 例,其余均伴指骨骨折、肌腱损伤、血管神经等损伤,急诊一期手术5例,延迟手术4 例;然后采用大小为2.0cm×3.5cm~3.5cm×7.5cm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月。皮瓣不臃肿,颜色及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手指外形满意。手指恢复部分浅感觉,术后6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7例,良1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88.89%。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具有术后功能、外观良好的优点,是修复手指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关键词]桡动脉掌浅支;腕部掌侧横行皮瓣;游离移植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4-0263-04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在手外科临床实践中常见,其修复方法多样,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其修复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兼顾功能与美观。2012年11月-2013年5月笔者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血管蒂的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9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13~68 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4例,压砸伤4例,热压伤1例。致伤部位:均为手指,其中拇指1例,示指4例,中指3例,环指1例,小指2例,指掌侧创面6例,指背侧创面3例,创面范围1.5cm×3cm~3.0cm×7cm,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1 例,其余均伴指骨骨折、肌腱损伤、血管神经等损伤,急诊一期手术5例,延迟手术4 例。
  1.2 手术方法
  1.2.1 受区处理:患者取平卧位,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气囊止血带下手术。创面彻底清创,伴有指骨骨折或肌腱、血管、神经损伤者,根据伤情予以骨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分别以KESSLER法和“8”字缝合法修复屈伸肌腱,外膜缝合法修复指神经。根据创面情况,如创面较清洁可一期皮瓣修复,继续显露指固有动脉、神经,确定动脉搏动通血良好,则可行皮瓣修复;如创面挫伤污染严重,则延期手术。
  1.2.2 设计皮瓣:皮瓣设计的点、线、面:①点:桡动脉掌浅支在手舟骨结节附近有分支进入皮瓣,此为皮瓣设计的关键点;②线:通过手舟骨结节近侧1cm与腕横纹的平行线,以此线作皮瓣的纵轴线;③面:以皮瓣纵轴线各旁开1.5~2 cm 左右,视皮肤松紧程度,以供区能直接闭合为最大切区面积。桡骨茎突近侧2cm桡动脉搏动处与舟骨结节尺侧缘连线为血管蒂投影线,投影线在舟骨结节近侧1cm 处为穿皮点,结合术前彩色多普勒定位,以穿皮点为皮瓣中心,按缺损面积放大10%设计皮瓣。
  1.2.3 切取皮瓣:臂丛麻醉下不驱血上止血带,先于皮瓣近侧切开,保留足够长度的皮下静脉,于近端切断结扎,显露桡动脉,于其尺侧细心分离显露掌浅支,于掌长肌腱浅层向远端分离掀起皮瓣,确认其血管皮支入皮,皮瓣可携带分布其中的正中神经掌浅支或桡神经浅支,沿设计线切口皮瓣周边,远近侧皮下静脉均予保留,松止血带确定皮瓣血运良好,切断结扎血管蒂,切下皮瓣。
  1.2.3 移植皮瓣:缝合固定皮瓣边缘与受区皮缘,显微镜下端端吻合皮瓣蒂部掌浅支至指固有动脉近端,皮瓣皮下静脉与指背皮下静脉吻合,皮瓣蒂部伴行静脉较细,视血管条件有时也可吻合。皮瓣可携带分布其中的正中神经掌浅支或桡神经浅支与受区指固有神经或其背侧支吻合。
  1.3 术后处理:术后患指抬高制动,灯烤保温,常规给预防感染、抗凝、解痉、消肿治疗1周。积极行患指功能锻炼。
  2 结果
  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月。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外观不臃肿,外形满意。手指恢复部分浅感觉,术后6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1]评定,获优7例,良1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88.89%。
  3 典型病例
  某女,31岁。因机器压伤致右环指出血、活动受限2h入院。检查:右环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面积约1.5 cm×3.0cm,指骨外露。急诊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创面彻底清创,缺损大小为1.6cm×3.1cm,采用大小为1.8 cm×3.5cm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2周拆线后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获随访12个月,患指外形优良,外形功能满意;供区切口瘢痕轻微,腕关节活动正常(图1)。
  4 讨论
  4.1 手术方式的选择:手部组织解剖解剖精细、复杂,是除面部之外另一个暴露部位,具有社交功能,一旦缺损后治疗难以复原,加之患者对治疗结果期望值的增高等,都是手外科医生面临的新的挑战。
  手指创面修复方法多样,传统的腹部带蒂皮瓣特别是髂腹股沟皮瓣具有实用、安全的特点[2],但存在需强制体位,需二期手术,皮瓣臃肿,无法重建感觉等缺点[3];局部岛状皮瓣转移,包括以指动脉或指动脉背侧血管链为蒂的岛状皮瓣[4-6],增加手部损伤及瘢痕挛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此点更加关注,笔者一般不主张行手局部皮瓣转移。   游离组织移植具有供区损伤小,术后外观好的特点,新近有学者主张其是手部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7],笔者赞同此观点。笔者体会,只要显微外科技术过关,游离移植成活率与带蒂转移相似甚至更高。结合患者要求及术者技术水平,通过充分的术前医患沟通,游离皮瓣移植可谨慎作为首选术式。
  常用的游离皮瓣供区可选择范围较大,包括趾腹侧方皮瓣、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尺动脉腕上支游离皮瓣,但均存在供区损伤大、供区遗留显著瘢痕、易发生血管危象等不足[8-10]。
  2003年Sakai首次报道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横行皮瓣临床应用[11],因其损伤小、术后外观好,临床应用渐多。
  4.2 皮瓣解剖学基础:解剖研究显示,腕部桡动脉掌浅支恒定出现,自桡动脉主干桡侧发出,其体表投影点,一般为远腕横纹近侧1~2cm ,极少超过3cm,平均为18mm[12],发出后斜向舟骨结节尺侧缘走行,于大鱼际深筋膜下潜行至手掌组成掌浅弓。其起始处的平均外径为(1.40±0.22)mm,于舟骨结节水平平均外径为(1.10±0.12)mm[13],平均外径0.9~1.4mm[12],与指动脉直径相匹配。自起始处至舟骨结节水平走行过程中发出2~5 支粗细不等的分支营养腕部掌侧皮肤,分支直径0.10~0.50mm,平均0.36 mm[14],该皮支的存在是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皮瓣静脉回流有桡动脉掌浅支伴行静脉及真皮下浅静脉2 套系统。桡动脉掌浅支有2条伴行静脉,直径0.70~1.20mm,平均1.04 mm。皮瓣浅表静脉丰富(2~5支),平均4.00cm;直径1.10~2.50mm,平均1.39 mm[14]。
  4.3 手术注意事项
  4.3.1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蒂部血管及穿支情况,并检查受区血管通畅情况,有学者认为对于直径1mm以下穿支血管的检查,彩色多普勒是最准确、有效的方法[15],笔者体会对于有经验的超声专业医生对直径1mm的小动脉多可准确测到,凡彩超测到的穿支经术中探查验证多存在,但由于血流方向等原因会遗漏部分穿支,有一定的假阴性存在,需外科医生正确解读彩超结果。
  4.3.2 桡动脉掌浅支有一定的血管变异率,术中应仔细甄别。部分桡动脉深支缺如,掌浅支为桡动脉直接延续时,切取皮瓣后对手部血供影响较大,应放弃手术或取对侧。部分在桡动脉掌浅支起始点以近存在桡动脉高位独立分支[16-17],部分高位分支不到达皮瓣远端,不能完全供应皮瓣血运,术中分辨不清,误采用此血管会造成皮瓣血运障碍,本组中早期1例皮瓣部分坏死,即属于此情况,应引以为戒。术中应辨清血管皮支分布情况,确认皮支入皮后方可切取皮瓣。
  4.3.3 血管彻底清创,高质量吻合是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动脉搭配方式可灵活选择,皮瓣血管蒂动脉远近端均可吻合,根据受区指固有动脉口径选择合适口径者吻合;受区静脉选择皮下静脉,供区皮瓣的皮下静脉较粗大,适宜吻合,桡动脉掌浅支伴行静脉,因管径细壁薄,吻合难度大,有学者认为不适合吻合[18],但笔者体会修复指腹缺损时,皮下静脉有时难以找到匹配的受区静脉,此时吻合伴行静脉会减轻术后静脉回流障碍,可大大提高皮瓣成活率。
  4.3.4 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时,应重视神经修复以恢复手指感觉,该皮瓣可携带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掌皮支,以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效果最佳[19],笔者一般携带其部分束支与指神经吻合,避免造成手掌感觉丧失。
  4.3.5 术中注意微创操作,避免损伤正中神经掌浅支、返支,减轻对大鱼际肌损伤。
  4.3.6 供区分层精细缝合,术后石膏托制动,早期功能锻炼。
  4.4 本术式的优缺点
  4.4.1 优点:①皮瓣血管口径粗大,有伴行静脉,皮瓣皮下可吻合静脉数量丰富,血管口径与指动脉匹配,易于吻合,术后血管通畅率高;②皮瓣皮下脂肪组织菲薄,术后不臃肿,不需二期皮瓣整形,皮瓣质地、颜色与受区接近,术后外观好;③皮瓣内可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与受区吻合,重建感觉;④供区位于腕横纹,瘢痕隐蔽,无功能影响;⑤与受区同一术野,麻醉、手术操作方便。
  4.4.2 缺点:①供区面积有限,只适于小面积皮肤缺损修复;②对术者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要求高。
  [参考文献]
  [1]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2]顾玉东.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发展及临床应用原则[J/CD].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1,(1):5-6.
  [3]卢金强,肖丽玲,刘宏伟,等,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30 例病例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252-1255.
  [4]张兆祥,郭树忠,夏炜,等.筋膜血管神经蒂食指背皮瓣急诊修复拇指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238-240.
  [5]王华,关志广,方建勇,等,手背逆行筋膜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1):1151-1153.
  [6]王增涛,朱磊,许庆家,等.手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4):293-294.
  [7]张敬良,雷彦文,宋君,等.手部组织缺损修复方法的个性化路径式选择[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343-347.
  [8]刘良焱,杨延军,马立峰,等.动脉供血不良的趾腹侧方皮瓣的处理[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4):397-398.
  [9]刘学胜,叶兴华,赵玉祥,等.游离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 26(2): 251-253.   [10]郑大伟,黎章灿,许立,等.尺动脉腕上支双叶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116-118.
  [11]Sakai S.Free flap from the flexor aspect of the wrist for resurfacing defects of the hand and fingers[J].Plast Reconstr Surg,2003,111(4): 1412-1420.
  [12]Omokawa S,Ryu J,Tang JB,et al.Vascular and neural anatomy of the thenar area of the hand: its surgical applications[J].Plast Reconstr Surg,1997,99:116-121.
  [13]赵英波,侯书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大鱼际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3):245-247.
  [14]赵民,田德虎,邵新中,等.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横行微型皮瓣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9(7):864-868.
  [15]Tsukino A,Kurachi K,Inamiya T,et al, Preoperative color Doppler assessment in planning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J].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3:241-246.
  [16]Sassu P,Lin CH,Lin YT,et al.Fourteen cases of free thenar flap: a rare indication in digital reconstruction[J].Ann Plast Surg,2008,60(3):260-266.
  [17]应志国,邱开松.桡动脉掌浅支高位起始1 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2):118.
  [18]Noh SM,Kim JS,Lee DC,et al.Reconstruction of soft tissue defect of the finger withthenar free flap[J].J Korean Soc Plast Reconstr Surg,2008,35(6):450-454.
  [19]Yang JW,Kim JS,Lee DC,et al.The radial artery superfi cial palmarbranch flap: a modifi ed free thenar fl ap with constant innervation[J].J Reconstr Microsurg, 2010, 26(8): 529-538.
  [收稿日期]2013-12-19 [修回日期]2014-02-08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3M-Z350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术中的2年期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其应用前景。方法:对125人,193颗前牙的各类洞型进行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分别于治疗后的6个月、1年、2年对修复体的完整性、色泽匹配,边缘脱色,继发龋,解剖形态,边缘适合度,表面光滑度及术后敏感情况等指标进行系统评估。结果:3M-Z350树脂在2年的观察期内成功率达到93.9%,各类洞型修复后的色泽匹配度,边缘脱色,表
期刊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在我国唇裂发病率为1.8%[1]。其主要的影响在于使患儿的外貌产生缺陷,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外貌缺陷的恢复程度。双侧Ⅲ度唇裂是唇裂中畸形程度最严重的,外貌缺陷最严重,手术修复的难度也最大。使修复的效果更加完美,一直是医者们努力的目标。我们在双侧Ⅲ度唇裂的修复中,特别注重前唇肌肉的重组,即利用两侧唇的肌肉在前唇内充分缝合,修复前唇肌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郑州市紫外线强度特征,为该市居民,包括正常人、光敏性皮肤病和紫外线相关性皮肤癌患者提供科学防晒依据。方法:测量该地一年中、长波紫外线强度,并分别统计其不同季节、不同日间时间点强度差异。结果:春夏秋冬长波紫外线平均强度分别为(1542.06±94.27)μW/cm2、(1828±92.95)μW/cm2、(1017.98±97.09)μW/cm2、(534.94±94.27)μW/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法在矫正成人前牙单个切牙反牙合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24例临床病例,为达到最佳美观效果,通过邻面去除釉质解除拥挤,利用正畸活动矫正器解除前牙单个牙齿反牙合,后用修复方法进行烤瓷冠修复。经6个月~3年的随访追踪,调查修复体的外观,牙龈健康,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经调查,在24例临床病例中,按上述设计进行正畸和修复治疗,最后完成的烤瓷冠就位顺利。所
期刊
由于口腔颌面部拥有较多的血液循环系统,且手术切口多位于口内,患者多不能从口腔内进食,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语言、咀嚼等受到很大限制。使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易引起创口的感染[1]。所有如何进行术后口腔冲洗和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较大,笔者将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的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0年12月~20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果蝇抗皮肤生长因子原体3(Smad3)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浓度为0,75,150,300,600μmol/L ART分别干预24h。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Smad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Smad3蛋白表达。结果:各浓度ART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在Ⅱ~Ⅲ期压疮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Ⅱ~Ⅲ期带压疮入院患者85例(98处),试验组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对照组创面应用SD-Ag霜。分别对两组疗效、细菌存在情况及PUSH评分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6.75±1.22)天,有效率96.49%,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卡泊三醇软膏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肥厚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慢性肥厚性湿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给予皮损区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后,待痂皮完全脱落后外擦卡泊三醇软膏,2次/天,共2周;对照组:37例,单独外用卡泊三醇软膏,2次/天,共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05%,对照组有效率62.16%,治疗组复发率13.89%,对照组复发率30.37%,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苦参丸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130例Ⅰ~Ⅲ级寻常性痤疮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治疗组:口服当归苦参丸,同时睡前外用1%阿达帕林凝胶;对照Ⅰ组:口服当归苦参丸;对照Ⅱ组:睡前外搽1%阿达帕林凝胶。三组疗程均为8周,所有患者治疗1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VEGF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8~2011,8我科住院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共74例,根据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时间长短分组,分为4组,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共5组。用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VEGF的浓度,5组之间统计比较分析。结果: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VEGF含量与瘢痕增生时段关系密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