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地震前重现的地下水异常及其预报意义

来源 :地震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cy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个震例研究认为,不同的井在几次强地震前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下降过程,数量虽然不多,却表明地下水地震前兆异常的变化形态在短期到临震阶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这类异常出现转折后距地震发生时间一般较稳定,通常在20天左右或更短,是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此类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他文献
系统分析了定襄泉水氡的正常与异常的动态变化。定襄水氡具有“正弓型”年变化;依据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一个水文年内可分出气温影响期和降水-径流影响期;水氡还有季节性短期变化和多年周期变化。采用“改进从属函数法”,其定襄水氡异常与华北多次强震有明显对应关系;前兆异常变化具有破年变、相关关系改变及多年周期性等特点,可作为震兆性质的动态判断标志;正常与异常动态有着相同与不同点,表明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对在大地测量学科用于地震预报及相关研究方面所了解的一些进展和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总结。其中包括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1989年大同地震、1996年丽江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2005年乌什地震和2004年底的印尼8.7级特大地震等多次强烈破坏性地震及其观测到的形变异常现象和所做的预测研究成果,显示大地测量,特别是空间大地测量的发展对地震预测研究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多学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网和90年代以来的GPS监测网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多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分析了震前区域性形变场异常的基本特征。进而根据资料支持程度,分别以GPS、区域水准观测位移为地表约束,以“973”项目活动地块划分结果为地质依据,进行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计算,研究了数值模拟结果反映的活动块体和边界断裂构造变形状态与地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定性与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深圳必须通过空间拓展来谋求其经济长远持续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当前城市空间行为的背景与条件以及对价值取向进行审视,并对其
本文在科学地鉴定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现状特征及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进而提出了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和主要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