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选拔程序欠科学、培养过程欠理论和实践方法指导及学生自身参政意识淡薄等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严抓基本素质建立科学制度助选拔、以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促培养、以发展职业素质为切入口调动参政积极性等方式可使该项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复杂而繁重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直接影响学校的学生工作水平甚至学校的长远稳定发展。又加之高职院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的发展阶段,其中的很多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鉴于此,笔者结合实际学生工作经验,试图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这项工作提供一种理论模型,以为此类学校的学生工作尽早走上科学化、有序化道路提供一种可行的理论视野。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无论哪类学校,学生干部都应该是学生中先进分子的代表,同时学生干部的整体质量是检验一个学校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自然也不例外。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效率和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根据我的经验,以上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环节出了某些较为严重的失误或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干部队伍选拔缺乏科学化程序。一般来说,高校的学生干部竞选是通过严格的淘汰竞争机制来达成的。高校学生干部的竞选应该具备一个程序化、科学化的流程和规章,这是能够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的前提。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均没有十分明确的相关规章和制度,竞选的过程虽有辅导员参与,但是普遍缺乏严肃性和程序性。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竞选其过程流于形式居多,这样一些能力一般、综合素质欠佳的学生也成为了所谓的“骨干”。这样他们在学生中也很难树立起应有的威信,一些具体的工作由于缺乏“群众基础”难以顺利开展,最终致使整个学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了明显影响。
第二,高职院校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指导。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上讲其综合素质有某方面的缺陷,这样培养学生干部就必须根据这类学生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部门就必须以与之适合的某种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他们的培养,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但是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这项工作,至今仍很少有人从理论和方法的高度去言之,从而也就更加无法制订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使之付诸实践。据笔者观察,对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具体途径,很多高职院校都处于一种无章可循的“无序”状态,致使很多学生干部对于自身的定位、自身的发展也缺乏明确的认识,平时随波逐流、自流放任。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的“参政”意识普遍淡薄,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本该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来说,他们都会积极参与校园的各类活动,特别是能够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更应能激起他们的热情和向往。但是据笔者的观察和调查,高职院校里,多数学生对“参政”兴趣并不大,其中的原因复杂,如高中以来学习成绩差导致的自信心不足,认为当干部纯属浪费时间而无益于“专业”学习,同学之间的政治意识淡薄环境的影响等,不一而足。但是其中学校本身对此现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特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激发学生积极“参政”这点,很多高职院校做得远远不够。
当然,除了以上所涉及的三点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还存在其他种种的问题和困境,如学校领导重视相对不足、学校相应的人文氛围欠浓厚、学工队伍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等,鉴于篇幅,在此不作展开。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思考,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科学的选拔制度,培养合格的学生干部。
选拔和培养干部(人才),制度先行,这已是现代管理学上普遍达成的共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对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其一是思想上的要求: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始终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其二是学业上的要求:必须“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有较高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在兴趣的基础上,对专业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学习成绩优异,并具备成为本行业的专业能手的培养潜力。其三是纪律作风上的要求:能够模范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身体力行,能够做各种制度的认真执行者,在同学中能起表率作用。同时要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讲原则、树正气、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敢于同一切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其四是个性能力上的要求:为人处事要头脑冷静、豁达大度、宽厚待人、诚实朴素。同时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服务能力。
以上这些要求应该以明文规定在学生制度中,成为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的核心内容。除了这些具体内容外,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制度中还应该设定一些具体的程序,如学生本人递交竞聘申请,班主任、辅导员推荐,参加竞聘演讲,上报给辅导员最后考核、公布,并报学院学生工作处备案。
第二,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指导学生干部的培养。据笔者的工作经验,由于种种原因所致,高职学生中存在着一些十分明显的不良风气,主要体现在:1.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部分学生担任干部只是想捞取一些政治资本,还有的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2.义气代替原则,是非观念淡漠。部分学生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对学校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的一致性,甚至有些喜欢拉帮结派,包庇隐瞒违纪、违法事件等;3.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处理不当。一些学生干部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顾此失彼,导致工作好、成绩差的窘态出现。还有一些学生干部不能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既要学习,又要工作,又不愿减少自己放松休闲的时间,结果只能是学习、工作都做不好。
针对高职学生以上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应从理论和实践双重方法并重施行的高度来进行。其一,理论方法的选择和建立。归根结底,高职学生大多数在高中阶段是“后进生”,这是学校面对这类群体的一个事实前提。“后进生”大多是在人性压抑和受到指责批评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重视较之“优生”有明显不足或者贬低。这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培养,我们必须在把握好他们这些共同人性的基础上,先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理论作为指导。如:现代心理学中的目标激励理论,现代哲学中的自卑化自强理论,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表扬轻慎批评理论等,这些应该是培养学生干部的理论方法支撑。当然,对于这些理论方法的熟悉,要求学校的学工队伍要加大自身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理论方法的选择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理论方法的建立才有可能。其二,实践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相对于以上的理论方法,科学的实践方法是其现实化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这些实践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为学生干部设定具体目标。主要是鼓励大家积极争三优、创三优(优秀成绩、优秀团员、优秀干部),引导他们认识和挖掘自己的潜力。
二是建立学生干部的奖励制度。具体包括精神奖励制度,建立奖励登记制度,建立职务晋升制度三类,引导他们增强管理服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三是完善干部的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干部的考绩制度,包括制订学生干部考绩表和确定考绩的标准;考核方法可以有个别谈话法、直观鉴别法、定量考核法、模拟测试法等,引导他们认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四是现场激发学生干部的自我实现冲动。这主要有开展学生干部主题讲坛、设立学生干部“轮流执政”场所等,引导他们重树自信、体会存在价值。
第三,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定位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其学生的发展是直接面向社会职场的。职场对于学生的种种要求,应该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首先要有意识地思考并引导教育的基础。而学生干部的竞选和工作正恰合了职场对人才的多种现实需求,如快速适应社会、融入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好的语言表达(口头和笔头)和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管理和服务意识等,以上这些均是当今职场在人员选择和聘用过程中十分看重的素质。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敲门砖”,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从这种“职业发展”角度入手的培养意识应该引领我们的培养过程,这也是解决高职学生参政意识淡薄问题的重要思想前提。
当然在这种职业发展意识的牵引下,怎样做到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实践问题。根据工作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现实操作中,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种措施中解决。其一,学校方面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做好学生干部竞选的宣传。如辅导员和班主任专门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从思想的高度渲染学生干部竞选对于未来职业适应和发展的重要性,以使学生提高参政意识;邀请卸任的优秀学生干部现身动员会现场,分享自身成长的成功体会等。其二,聘请职场成功人士和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人员等分析职场形势和聘用要求。主要是经常邀请一些企业负责人或者人力资源经理主持学校的一些论坛和讲座,分析当前职场对人才需求的期望和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三,通过专家讲座,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专家讲座主要是从现代职业人的“二重性”要求角度分析讲解参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重是参政是现代职业人素质提高的快捷途径;另一重是参政是现代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通过专家之口,强化了参政对于高职学生健全发展之理论的权威性,这是学生改变被动参政的重要指引。
综上所述,虽然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但只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以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为指引,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与制度、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等为切入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这项重要的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包志伟.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徐丽超.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认识和思考.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王俐凤,黄锐,杨波.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樊永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三角,2009,(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复杂而繁重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十分关键的一环。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直接影响学校的学生工作水平甚至学校的长远稳定发展。又加之高职院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的发展阶段,其中的很多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鉴于此,笔者结合实际学生工作经验,试图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这项工作提供一种理论模型,以为此类学校的学生工作尽早走上科学化、有序化道路提供一种可行的理论视野。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无论哪类学校,学生干部都应该是学生中先进分子的代表,同时学生干部的整体质量是检验一个学校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自然也不例外。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效率和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根据我的经验,以上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环节出了某些较为严重的失误或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干部队伍选拔缺乏科学化程序。一般来说,高校的学生干部竞选是通过严格的淘汰竞争机制来达成的。高校学生干部的竞选应该具备一个程序化、科学化的流程和规章,这是能够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的前提。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均没有十分明确的相关规章和制度,竞选的过程虽有辅导员参与,但是普遍缺乏严肃性和程序性。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竞选其过程流于形式居多,这样一些能力一般、综合素质欠佳的学生也成为了所谓的“骨干”。这样他们在学生中也很难树立起应有的威信,一些具体的工作由于缺乏“群众基础”难以顺利开展,最终致使整个学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了明显影响。
第二,高职院校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指导。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上讲其综合素质有某方面的缺陷,这样培养学生干部就必须根据这类学生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部门就必须以与之适合的某种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他们的培养,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但是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这项工作,至今仍很少有人从理论和方法的高度去言之,从而也就更加无法制订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使之付诸实践。据笔者观察,对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具体途径,很多高职院校都处于一种无章可循的“无序”状态,致使很多学生干部对于自身的定位、自身的发展也缺乏明确的认识,平时随波逐流、自流放任。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的“参政”意识普遍淡薄,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本该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来说,他们都会积极参与校园的各类活动,特别是能够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更应能激起他们的热情和向往。但是据笔者的观察和调查,高职院校里,多数学生对“参政”兴趣并不大,其中的原因复杂,如高中以来学习成绩差导致的自信心不足,认为当干部纯属浪费时间而无益于“专业”学习,同学之间的政治意识淡薄环境的影响等,不一而足。但是其中学校本身对此现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特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激发学生积极“参政”这点,很多高职院校做得远远不够。
当然,除了以上所涉及的三点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还存在其他种种的问题和困境,如学校领导重视相对不足、学校相应的人文氛围欠浓厚、学工队伍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等,鉴于篇幅,在此不作展开。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思考,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科学的选拔制度,培养合格的学生干部。
选拔和培养干部(人才),制度先行,这已是现代管理学上普遍达成的共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对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其一是思想上的要求: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始终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其二是学业上的要求:必须“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有较高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在兴趣的基础上,对专业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学习成绩优异,并具备成为本行业的专业能手的培养潜力。其三是纪律作风上的要求:能够模范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身体力行,能够做各种制度的认真执行者,在同学中能起表率作用。同时要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讲原则、树正气、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敢于同一切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其四是个性能力上的要求:为人处事要头脑冷静、豁达大度、宽厚待人、诚实朴素。同时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服务能力。
以上这些要求应该以明文规定在学生制度中,成为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的核心内容。除了这些具体内容外,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制度中还应该设定一些具体的程序,如学生本人递交竞聘申请,班主任、辅导员推荐,参加竞聘演讲,上报给辅导员最后考核、公布,并报学院学生工作处备案。
第二,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指导学生干部的培养。据笔者的工作经验,由于种种原因所致,高职学生中存在着一些十分明显的不良风气,主要体现在:1.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部分学生担任干部只是想捞取一些政治资本,还有的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2.义气代替原则,是非观念淡漠。部分学生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对学校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的一致性,甚至有些喜欢拉帮结派,包庇隐瞒违纪、违法事件等;3.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处理不当。一些学生干部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顾此失彼,导致工作好、成绩差的窘态出现。还有一些学生干部不能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既要学习,又要工作,又不愿减少自己放松休闲的时间,结果只能是学习、工作都做不好。
针对高职学生以上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应从理论和实践双重方法并重施行的高度来进行。其一,理论方法的选择和建立。归根结底,高职学生大多数在高中阶段是“后进生”,这是学校面对这类群体的一个事实前提。“后进生”大多是在人性压抑和受到指责批评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重视较之“优生”有明显不足或者贬低。这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培养,我们必须在把握好他们这些共同人性的基础上,先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理论作为指导。如:现代心理学中的目标激励理论,现代哲学中的自卑化自强理论,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表扬轻慎批评理论等,这些应该是培养学生干部的理论方法支撑。当然,对于这些理论方法的熟悉,要求学校的学工队伍要加大自身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理论方法的选择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理论方法的建立才有可能。其二,实践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相对于以上的理论方法,科学的实践方法是其现实化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这些实践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为学生干部设定具体目标。主要是鼓励大家积极争三优、创三优(优秀成绩、优秀团员、优秀干部),引导他们认识和挖掘自己的潜力。
二是建立学生干部的奖励制度。具体包括精神奖励制度,建立奖励登记制度,建立职务晋升制度三类,引导他们增强管理服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三是完善干部的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干部的考绩制度,包括制订学生干部考绩表和确定考绩的标准;考核方法可以有个别谈话法、直观鉴别法、定量考核法、模拟测试法等,引导他们认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四是现场激发学生干部的自我实现冲动。这主要有开展学生干部主题讲坛、设立学生干部“轮流执政”场所等,引导他们重树自信、体会存在价值。
第三,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定位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其学生的发展是直接面向社会职场的。职场对于学生的种种要求,应该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首先要有意识地思考并引导教育的基础。而学生干部的竞选和工作正恰合了职场对人才的多种现实需求,如快速适应社会、融入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好的语言表达(口头和笔头)和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管理和服务意识等,以上这些均是当今职场在人员选择和聘用过程中十分看重的素质。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敲门砖”,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从这种“职业发展”角度入手的培养意识应该引领我们的培养过程,这也是解决高职学生参政意识淡薄问题的重要思想前提。
当然在这种职业发展意识的牵引下,怎样做到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实践问题。根据工作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现实操作中,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种措施中解决。其一,学校方面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做好学生干部竞选的宣传。如辅导员和班主任专门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从思想的高度渲染学生干部竞选对于未来职业适应和发展的重要性,以使学生提高参政意识;邀请卸任的优秀学生干部现身动员会现场,分享自身成长的成功体会等。其二,聘请职场成功人士和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人员等分析职场形势和聘用要求。主要是经常邀请一些企业负责人或者人力资源经理主持学校的一些论坛和讲座,分析当前职场对人才需求的期望和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三,通过专家讲座,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专家讲座主要是从现代职业人的“二重性”要求角度分析讲解参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重是参政是现代职业人素质提高的快捷途径;另一重是参政是现代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通过专家之口,强化了参政对于高职学生健全发展之理论的权威性,这是学生改变被动参政的重要指引。
综上所述,虽然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但只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以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为指引,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与制度、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等为切入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这项重要的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包志伟.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徐丽超.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认识和思考.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王俐凤,黄锐,杨波.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樊永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三角,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