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靖边庙梁遗址浮选结果与分析

来源 :第四纪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庙梁遗址是陕北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其出土遗存开启的龙山时代后期“双鋬鬲陶器体系”被认为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源头.在发掘过程中对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共采得土样32份,共计143.5 L,其中包括仰韶晚期的样品14份,共67 L;龙山时期的样品18份,共76.5 L.通过对庙梁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发现了23个种属的植物种子,包括粟、黍两种农作物,以及胡枝子属、草木犀、藜属、虫实属、猪毛菜属、狗尾草、野燕麦、大麻、酸枣等其他植物种子,共计35913粒.浮选结果显示,庙梁先民发展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其中粟的地位较高,这一结构从仰韶晚期到龙山时期没有改变.豆科植物的高出土概率表明庙梁周边的植被条件适宜发展牧业.结合动物考古的研究结果,庙梁先民在仰韶晚期以农业为主;进入龙山时期后,以牛、羊的传入为契机,牧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这种农牧兼营的情况与木柱柱梁等遗址比较相似.这一时期生计策略的变化,可能是当时人类面临气候波动时的对策之一.房址F4内柱洞D2出土植物遗存十分特殊,反映出房址F4与粮食加工或消费有关.D2本身可能是一个先于房址废弃的柱洞,也可能是一类少见的地臼,结合民族学材料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庙梁遗址出土了27530粒藜属种子,有可能是人为收集利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基于动物油脂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模型开展古代样品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可细化脂肪来源,有助于探究动物资源的加工利用、相关载体的使用功能及先民饮食策略,从而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提供重要信息.目前该模型已得到国外诸多地区现代动物样品的验证,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尚不明晰.文章对陕北地区石峁遗址和高家洼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开展了脂肪酸分析,并对其中1例缺乏形态鉴定特征的碎骨样本进行ZooMS(基于质谱的动物考古学)分析.结果 显示,该碎骨样本的一系列特征肽段与鹿和绵羊的部分肽段相匹配,表明其为鹿
近年来,有声资源作为数字资源中后起之秀,优势凸显,是图书馆拓展服务业务、变革和升级大众阅读的新产物.但随着有声行业迅猛发展,图书馆如何防范版权侵权问题已迫在眉睫.研究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有声读物建设和版权保护情况,并构建图书馆视角下有声读物生产链.按照“预防为主、防范结合”的有声读物版权保护原则,从版权授予、版权确立和侵权维护三个环节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有声读物侵权风险提出规避策略.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网站调研和文献调研,从图书馆学科服务机构和网站栏目设置、学科服务的内容、方式、团队、对象、学科服务制度、学科服务平台和是否开展学科评价分析、嵌入式学科服务、查收查引科技查新、对科研和决策支持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国内46所公办财经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国内财经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中存在缺乏专门机构和网站栏目设置、学科服务制度不健全、学科服务内容缺少特色和服务方式简单等问题.国内财经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应进一步完善学科服务机构和网站栏目设置,扩大学科服务影
为全面揭示我国澳门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友服务的实践现状,通过对澳门特区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官网中的10所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实践情况展开调研,详细梳理澳门地区高校图书馆校友栏目建设,服务资格获取、注销,服务证件与相关费用情况,校友服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馆内借阅服务、电子资源/在线资源访问、馆内设施/设备使用、信息咨询、其他服务等.归纳澳门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特色,结合现阶段国内澳门地区的实践经验与世界范围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友服务的先进理念,旨在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友服务规划创新路径.
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在自主学习和人才培养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能.运用网站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全面分析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最新特色案例及其对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影响,从学习支持服务创新模式、嵌入式自主学习支持服务、专业知识与教育服务、个性化自主学习空间的再造以及智能技术支持服务方面展开研究.基于爱丁堡模式,构建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实现路径:以用户为中心和服务优先级的学习支持服务理念、学习支持岗位专门化和更高的馆员技能要求、融入学习过程的支撑服务、充当学术合作伙伴、创建多元合作模式.
由于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大气CO2浓度跟温度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多次的快速增温事件,伴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增加,通过研究这些气候相似型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早期(约67~52Ma)是地质历史时期中典型的温室气候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快速和短暂的增温事件(热事件).热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碳同位素负偏移(CIE)、碳酸盐补偿深度(CCD)变浅、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及温度升高等现象,一些热事件同时还出现了环境变化和生态效应.这给我们提
中国黄牛的起源及驯化一直是遗传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拥有丰富的牛种资源,仅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就多达55个,境内及周边还分布着能与黄牛杂交的近缘野牛,这导致中国黄牛的遗传背景和形成历史非常复杂.利用DNA可以解析中国黄牛的起源和利用历史,通过Y染色体、线粒体和核基因组遗传标记已经从父系遗传、母系遗传和基因组全面解析了现代中国地方黄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在现代黄牛群体基因组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古DNA分析将有助于立体地复原中国黄牛的起源和利用历史.目前关于中国黄牛的古DNA研究主要集中在线粒体DNA,而
察吾呼文化是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新疆天山中部地区一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尽管发现和发掘的该文化遗存较多,但针对该文化人群的生业模式的研究尚待深入.本研究选取了位于天山南麓中部的和静县莫呼查汗墓地以及遗址出土的人和动物骨骼材料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以揭示距今约3000年前该区域居民的食谱构成和生业模式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人和动物骨骼的氮同位素平均值分别为12.6±0.6‰(n=9)和5.0±2.1‰(n=20),表明上述人群食谱中包含了大量动物蛋白,碳同位素平均值分别为-18.2±0.7‰(n
泥河湾盆地是东亚早期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区域,以密集分布上百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在区内寻找更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存仍然是旧石器考古学界的追踪热点.文章报道近年来在岑家湾台地新发现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地点野牛坡.野牛坡遗址地处岑家湾台地西北边缘,勘探发现石制品14件,同时伴生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类型包括修理品1件、石核4件、石片8件和断块1件,其中2件多台面多片疤石核的发现,表明其古人类具备较为成熟剥片的创造性思维.石制品所在地层属于下更新统泥河湾组,伴生哺乳动物化石是早更新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视频提高服务效能,是公共图书馆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所需思考的问题.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疫情期间上海图书馆在微博、哔哩哔哩以及今日头条三个平台所发布的图书馆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图书馆热门视频的特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上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和情感需要、形式上与平台生态相融的图书馆网络视频易被广泛传播.基于此,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视频内容生产与网络传播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