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业素质,帮助他们把知识资源转化为创业资源,既能使中职学生展现能力、超越自我,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创业教育既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创业型人力资源建设的迫切需要。笔者就在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谈几点看法。
一、学科教学
任何教学目标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在创业教育中必须以就业指导为起点进行创业教育指导,实现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有机整合。为此,我们以创业基本素质培养目标为导向,改革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按学科要求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社会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促进职业道德的内化。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创业基本素质培养的总体要求,以《职业·就业·创业》为教材,供“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之用。教材内容包括职业与职业素质、职业个性与职业能力、就业准备、就业实践、创业动机等部分,把理论教学重点放在创业意识培养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上,在实践活动中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为提高学科教学实效,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中,根据农村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了榜样示范法、课堂讲解法、集体讨论法、情境模拟法和尝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将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创业情感和行为融为一体,把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结合起来,整体构建“创业指导”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
二、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是指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现行的学科课程之内,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科教学特点,将创业社会知识传授、创业意识 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创业能力训练与提高渗透在相应的教学实践中,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创业教育的目标必须分解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其基本素质的培养也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才能得到落实。因为学科教学涵盖了各种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将主要在各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实现。但知识的习得并不等于技能、能力的提升。学科教学中习得的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使知识内化为技能、能力,形成创业基本素质。所以,必须注重学科 教学的渗透。这里的渗透既包括学科内部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学科(专业)之间知识运用的渗透,即科学、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渗透。实施学科渗透,除了开全开好专业主干课程外,首先就是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除开发校本教材外,还可以利用学科教学,列举大量调查研究数据和创业成败实例,渗透创业素质熏陶,激发学生创业的欲望,起到励志的作用。另外,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大量的现实资料又使学生明白独立性、坚韧性、适应性、道德感等心理品质在创业中的作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形成并发展自己的创业心理品质。
三、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是指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设计,将创业教育划分为几个时期,针对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分别设计几个专题,以专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专门知识。每个专题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整个创业活动开展的需要,同时每个专题本身也是一个小的整体。设计专题也包括在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创业专门能力的培养,增强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积累,强化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对创业教育全面的、理性的认识。专题教学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开设的专题教学形式有:
一是专题讲座。以创业教育的某一专题或专业知识为中心,开展专题性讲座。它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强等特点,学生乐于接受。根据年级特点和创业预备指导的需要,开设了如下专题:高一年级主要开设“职业心理测试”“职业兴趣养成辅导”“现实与职业理想”;高二年级主要开设市场调查、民意测验、WTO与职校生创业、考证考级指导;高三年级主要开应聘技巧、公关和交往、企业注册常识、办税基本程序等。
二是典型个案分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个案,将校友的创业事迹整理成《成长之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实践纪实》一书供学生们学习。这些例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可效仿,又可作借鉴,很有说服力。这种方法,既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验创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校友身上重新看到了职高生的价值,更加坚定职业信心。
三是创业方案设计竞赛。创业方案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开始前,在对创业活动做市场调查和民意测验的基础上,对创业活动所作的具体、翔实的可行性分析。在某些时候,创业计划书除了能让创业者清楚自己的创业内容、坚定创业的目标外,还可兼具说服他人的功用。有鉴于此,我们统一设计创业方案的基本格式,在高三实习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结合实习情况,开展设计创业方案的竞赛活动,实习结束时集中上交参评,并作为毕业设计成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增长学生的创业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
四、创业社会实践
创业社会实践是根据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校内外、课内外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为载体,以课堂、社会和环境为背景而开展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习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以提高创业素质。其实质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过程,是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综合提高的过程。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以假期社会实践和为民服务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职校生创业实践能力。
我们在对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创业成功,与他们在校期间获得的社会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因此,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加深学生的社会角色体验,是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创业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有:社会调查、参观校友企业、社区服务等。
一是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既是职校生自主创业的前提,又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我们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每学期都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如幼师专业,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对幼儿教育现状的调查,使学生对发展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幼师专业学生的创业信念,为她们毕业后创业打下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幼师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到各幼儿园进行随园实习与实践,体验幼儿教师生活,获得师生相处、师师相处、教师与领导相处的直接经验,以弥补学校体验不足和经验缺乏的弊端,为学生毕业后独立开展幼儿园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参观访问校友企业。校友们创办的企业,既是在校生实习和实践的最佳场所,又是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活教材。经过耳闻目睹,学生必然会从中汲取创业经验,感受创业的气息,感知创业的艰辛和周折,产生承受挫折、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通过参观访问校友们创办的企业,不但可以使在校生从中获取创业的感性认识,了解创业的酸甜苦辣,而且有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创业意识。
三是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就是组织学生把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居民,做到学以致用。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尤其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技术;还可以增加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了解,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创业有极大帮助。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创业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人才。
(责编 赵 河)
一、学科教学
任何教学目标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在创业教育中必须以就业指导为起点进行创业教育指导,实现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有机整合。为此,我们以创业基本素质培养目标为导向,改革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按学科要求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社会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促进职业道德的内化。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创业基本素质培养的总体要求,以《职业·就业·创业》为教材,供“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之用。教材内容包括职业与职业素质、职业个性与职业能力、就业准备、就业实践、创业动机等部分,把理论教学重点放在创业意识培养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上,在实践活动中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为提高学科教学实效,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中,根据农村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了榜样示范法、课堂讲解法、集体讨论法、情境模拟法和尝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将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创业情感和行为融为一体,把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结合起来,整体构建“创业指导”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
二、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是指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现行的学科课程之内,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科教学特点,将创业社会知识传授、创业意识 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创业能力训练与提高渗透在相应的教学实践中,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创业教育的目标必须分解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其基本素质的培养也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才能得到落实。因为学科教学涵盖了各种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将主要在各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实现。但知识的习得并不等于技能、能力的提升。学科教学中习得的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使知识内化为技能、能力,形成创业基本素质。所以,必须注重学科 教学的渗透。这里的渗透既包括学科内部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学科(专业)之间知识运用的渗透,即科学、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渗透。实施学科渗透,除了开全开好专业主干课程外,首先就是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除开发校本教材外,还可以利用学科教学,列举大量调查研究数据和创业成败实例,渗透创业素质熏陶,激发学生创业的欲望,起到励志的作用。另外,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大量的现实资料又使学生明白独立性、坚韧性、适应性、道德感等心理品质在创业中的作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形成并发展自己的创业心理品质。
三、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是指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设计,将创业教育划分为几个时期,针对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分别设计几个专题,以专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专门知识。每个专题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整个创业活动开展的需要,同时每个专题本身也是一个小的整体。设计专题也包括在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创业专门能力的培养,增强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积累,强化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对创业教育全面的、理性的认识。专题教学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开设的专题教学形式有:
一是专题讲座。以创业教育的某一专题或专业知识为中心,开展专题性讲座。它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强等特点,学生乐于接受。根据年级特点和创业预备指导的需要,开设了如下专题:高一年级主要开设“职业心理测试”“职业兴趣养成辅导”“现实与职业理想”;高二年级主要开设市场调查、民意测验、WTO与职校生创业、考证考级指导;高三年级主要开应聘技巧、公关和交往、企业注册常识、办税基本程序等。
二是典型个案分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个案,将校友的创业事迹整理成《成长之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实践纪实》一书供学生们学习。这些例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可效仿,又可作借鉴,很有说服力。这种方法,既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验创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校友身上重新看到了职高生的价值,更加坚定职业信心。
三是创业方案设计竞赛。创业方案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开始前,在对创业活动做市场调查和民意测验的基础上,对创业活动所作的具体、翔实的可行性分析。在某些时候,创业计划书除了能让创业者清楚自己的创业内容、坚定创业的目标外,还可兼具说服他人的功用。有鉴于此,我们统一设计创业方案的基本格式,在高三实习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结合实习情况,开展设计创业方案的竞赛活动,实习结束时集中上交参评,并作为毕业设计成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增长学生的创业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
四、创业社会实践
创业社会实践是根据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校内外、课内外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为载体,以课堂、社会和环境为背景而开展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习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以提高创业素质。其实质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过程,是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综合提高的过程。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以假期社会实践和为民服务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职校生创业实践能力。
我们在对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创业成功,与他们在校期间获得的社会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因此,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加深学生的社会角色体验,是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创业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有:社会调查、参观校友企业、社区服务等。
一是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既是职校生自主创业的前提,又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我们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每学期都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如幼师专业,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对幼儿教育现状的调查,使学生对发展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幼师专业学生的创业信念,为她们毕业后创业打下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幼师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到各幼儿园进行随园实习与实践,体验幼儿教师生活,获得师生相处、师师相处、教师与领导相处的直接经验,以弥补学校体验不足和经验缺乏的弊端,为学生毕业后独立开展幼儿园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参观访问校友企业。校友们创办的企业,既是在校生实习和实践的最佳场所,又是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活教材。经过耳闻目睹,学生必然会从中汲取创业经验,感受创业的气息,感知创业的艰辛和周折,产生承受挫折、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通过参观访问校友们创办的企业,不但可以使在校生从中获取创业的感性认识,了解创业的酸甜苦辣,而且有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创业意识。
三是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就是组织学生把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居民,做到学以致用。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尤其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技术;还可以增加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了解,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创业有极大帮助。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创业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人才。
(责编 赵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