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 蓉:四川人,《文苑》杂志副主编,《读者》签约作家。在北方做一枚爱看书、爱写作、爱追番、爱吃饭的人间棋子。
那时结婚,讲究蒸一副蟠馍送礼。
一副是什么概念呢?是八个。蟠馍是什么概念呢?蒸的时候,把发好的面分成八份,一个的量大概有一斤发面左右。把面团成圆形的,在上面切一个十字小口,蒸好了的馍四个口会裂开,涂上红色,叫开口笑。现在想来,有种取蟠桃美誉的意思,因为就是用面做成的放大版的蟠桃。
蒸这个东西特别费事,揉面就不说了,关键是太大,很多家的蟠馍都是没有蒸熟的;蒸熟了的,还要讲究蟠馍是不是笑开的。蟠馍是份大礼,属于近亲的才蒸了送礼,好像那时衡量办婚礼的人家的口碑,就以他家收到几副蟠为说道。主家回礼也是半个一个地回,回的蟠馍特别好吃,主家就有面子,要是半生不熟又不好看,就丢人了。
而我们家的蟠馍,差不多是每次婚礼上御用的回礼。蟠馍一般是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开始蒸,但准备的活儿却是早就在做的。
第一,和面。
爸妈两个人和面,老奶奶负责掺水打下手,我负责在一边哭啊闹啊之类的。
第二,把一般不用的大笼床泡进水里。
记得有次我已经知道泡笼床这事了,想帮我妈搬去泡,但劲儿又不大,就用看过的书上小熊滚南瓜那样把笼床给滚到家前面的堰塘里去泡。滚了一个去,滚第二个的时候,我妈回来大吼一声。那条路全是土啊草啊的,原本是干净的只需用水泡泡的笼床,让我一滚,反倒给弄脏了。
第三,割芭蕉叶。
芭蕉叶拿来干什么呢?
蒸的时候,把洗干净的芭蕉叶垫在笼床里,然后放蟠馍上锅去蒸。
我最喜欢去干这个活儿,但那时小,芭蕉树高,没有我的什么事。我就耷拉着脑袋跟在大人后面,等割下一大枝的时候,拖过来举着迎着风跑,在院子前面跑过来跑过去,听一大张叶子在风里响动。到喊我要拿去冲水的时候,才不情不愿地归还给大人。我平时是不割芭蕉叶玩儿的,虽然特别喜欢那翠绿的大叶子,但总觉得不蒸东西就把它们割下来的话,太浪费了。
对于芭蕉树,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小时候收到的礼物就有它,叫芭蕉娃娃,喜欢得不得了。大了才知道,那是芭蕉树开的花,特别大一串,缀着淡黄的小米粒的花穗。小时候谁要带我去摘芭蕉娃娃,我就特别喜欢那个人。当然,我妈不喜欢这个,因为芭蕉娃娃的浆汁沾到衣服上就洗不掉,等干了的时候会留下一抹黑,当时我的衣服明明是新的,却有很多这样的小黑痕。
家里人讲故事,说到芭蕉树成精,听说芭蕉树长到多少年就要砍掉,不然就要长成人了。我对这个故事最敏感,特别想有一株芭蕉能变成人和我玩儿,于是天天心心念念地期待我们家那株芭蕉能成精。可在那株芭蕉树还没有有所作为的时候,就被砍了。
我不知道被砍的原因,只有一个片段记得特别清楚:芭蕉树被剁成几大截放在木盆里,妈妈让我剁细了喂猪。一刀下去,白嫩的口子里有红色的汁液渗出来,我觉得自己好像剁在了一个人身上。
那时我还小,不知道“雨打芭蕉”这个词,而且芭蕉在我们那里,是不会种在院子前面的,都要离房子有一段的距离。所以到现在,我也相信芭蕉会成人的故事,觉得它会长成一个漂亮的女子,立在雨里,却什么也无法言说。
蒸蟠馍特别费时间。我坐在凳子上靠着桌子,比等吃晚饭的时间还久,通常守着守着就睡着了。
因为是近亲,要早去,还要背蟠馍,第二天一大早他们收拾着就走了。我那时候小,大人去参加婚礼很少带我。我早上起来一看,头一天晚上等着的八个那么大的蟠馍不见了不说,走亲戚还不带我。我这个爱哭鬼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哭得惊天动地,还一边哭一边吼:我要我的太馍馍!
上学学到“太学”这个词,知道“太”有高和大的意思时,说实话,我有一点惊奇,对方言里用词的惊奇,对小时候自己用这个词的惊奇。
也有毅力强死撑着不睡的时候,等蒸出来的时候就一个动作,跳着脚要吃。为了对付我,爸妈专门会在笼床里蒸一个除了大小不一样,其他都跟蟠馍差不多的馒头给我——也是圆的,切十字口,涂红色。
我抱着缩小版的蟠馍还是不妥协,就要“太馍馍”,我妈被缠得不行,就在大的下面给我揪一小块皮,说吃了就行了。我还是哭,说不行。有时我妈会在每个上面给我揪一小块皮,直到我不撒赖为止。有时就直接给我拖出去打一顿。
有时去参加婚礼,会带上我。我瞅着前面走的两个人背的蟠馍,也要哭——那可是眼睁睁地把自己最爱的东西亲自送出去。我妈就哄我,说回来了我们还要背回来的。然后在路边给我摘点儿野莓吃、摘点儿小花戴,我就被逗得忘了。
听说我也有没忘的时候,去某个舅婆婆家,走的时候我不走,就是哭。大人不知道为啥,一问我,我说我的“太馍馍”还没有背回去。舅婆婆趕紧装了两个给我。我又哭,说这个不是我们家的,没有我们家的好看……这个事情的后续是,舅婆婆给装了好几个回来,太大吃不了,最后喂了猪。
我长大了,我妈还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说她一直想不明白,不就是一团面,哪里就能馋成那样,还为那个挨打,不值。
这样一写,忽然想起件小事,那时家里蒸包子,都要拿几个面团给我捏点儿动物的样子蒸上。虽然还是一团面,但是我喜欢得不行。
记得最清楚的是我爸,他把面搓成一个细条,然后盘成鸟儿的样子,再拿花椒在两边按进去当两个眼睛——那就是我的斑鸠。有时候剁的包子馅儿太多,面都用完了,没有做斑鸠的话,我还要哭上一鼻子。
那时结婚,讲究蒸一副蟠馍送礼。
一副是什么概念呢?是八个。蟠馍是什么概念呢?蒸的时候,把发好的面分成八份,一个的量大概有一斤发面左右。把面团成圆形的,在上面切一个十字小口,蒸好了的馍四个口会裂开,涂上红色,叫开口笑。现在想来,有种取蟠桃美誉的意思,因为就是用面做成的放大版的蟠桃。
蒸这个东西特别费事,揉面就不说了,关键是太大,很多家的蟠馍都是没有蒸熟的;蒸熟了的,还要讲究蟠馍是不是笑开的。蟠馍是份大礼,属于近亲的才蒸了送礼,好像那时衡量办婚礼的人家的口碑,就以他家收到几副蟠为说道。主家回礼也是半个一个地回,回的蟠馍特别好吃,主家就有面子,要是半生不熟又不好看,就丢人了。
而我们家的蟠馍,差不多是每次婚礼上御用的回礼。蟠馍一般是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开始蒸,但准备的活儿却是早就在做的。
第一,和面。
爸妈两个人和面,老奶奶负责掺水打下手,我负责在一边哭啊闹啊之类的。
第二,把一般不用的大笼床泡进水里。
记得有次我已经知道泡笼床这事了,想帮我妈搬去泡,但劲儿又不大,就用看过的书上小熊滚南瓜那样把笼床给滚到家前面的堰塘里去泡。滚了一个去,滚第二个的时候,我妈回来大吼一声。那条路全是土啊草啊的,原本是干净的只需用水泡泡的笼床,让我一滚,反倒给弄脏了。
第三,割芭蕉叶。
芭蕉叶拿来干什么呢?
蒸的时候,把洗干净的芭蕉叶垫在笼床里,然后放蟠馍上锅去蒸。
我最喜欢去干这个活儿,但那时小,芭蕉树高,没有我的什么事。我就耷拉着脑袋跟在大人后面,等割下一大枝的时候,拖过来举着迎着风跑,在院子前面跑过来跑过去,听一大张叶子在风里响动。到喊我要拿去冲水的时候,才不情不愿地归还给大人。我平时是不割芭蕉叶玩儿的,虽然特别喜欢那翠绿的大叶子,但总觉得不蒸东西就把它们割下来的话,太浪费了。
对于芭蕉树,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小时候收到的礼物就有它,叫芭蕉娃娃,喜欢得不得了。大了才知道,那是芭蕉树开的花,特别大一串,缀着淡黄的小米粒的花穗。小时候谁要带我去摘芭蕉娃娃,我就特别喜欢那个人。当然,我妈不喜欢这个,因为芭蕉娃娃的浆汁沾到衣服上就洗不掉,等干了的时候会留下一抹黑,当时我的衣服明明是新的,却有很多这样的小黑痕。
家里人讲故事,说到芭蕉树成精,听说芭蕉树长到多少年就要砍掉,不然就要长成人了。我对这个故事最敏感,特别想有一株芭蕉能变成人和我玩儿,于是天天心心念念地期待我们家那株芭蕉能成精。可在那株芭蕉树还没有有所作为的时候,就被砍了。
我不知道被砍的原因,只有一个片段记得特别清楚:芭蕉树被剁成几大截放在木盆里,妈妈让我剁细了喂猪。一刀下去,白嫩的口子里有红色的汁液渗出来,我觉得自己好像剁在了一个人身上。
那时我还小,不知道“雨打芭蕉”这个词,而且芭蕉在我们那里,是不会种在院子前面的,都要离房子有一段的距离。所以到现在,我也相信芭蕉会成人的故事,觉得它会长成一个漂亮的女子,立在雨里,却什么也无法言说。
蒸蟠馍特别费时间。我坐在凳子上靠着桌子,比等吃晚饭的时间还久,通常守着守着就睡着了。
因为是近亲,要早去,还要背蟠馍,第二天一大早他们收拾着就走了。我那时候小,大人去参加婚礼很少带我。我早上起来一看,头一天晚上等着的八个那么大的蟠馍不见了不说,走亲戚还不带我。我这个爱哭鬼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哭得惊天动地,还一边哭一边吼:我要我的太馍馍!
上学学到“太学”这个词,知道“太”有高和大的意思时,说实话,我有一点惊奇,对方言里用词的惊奇,对小时候自己用这个词的惊奇。
也有毅力强死撑着不睡的时候,等蒸出来的时候就一个动作,跳着脚要吃。为了对付我,爸妈专门会在笼床里蒸一个除了大小不一样,其他都跟蟠馍差不多的馒头给我——也是圆的,切十字口,涂红色。
我抱着缩小版的蟠馍还是不妥协,就要“太馍馍”,我妈被缠得不行,就在大的下面给我揪一小块皮,说吃了就行了。我还是哭,说不行。有时我妈会在每个上面给我揪一小块皮,直到我不撒赖为止。有时就直接给我拖出去打一顿。
有时去参加婚礼,会带上我。我瞅着前面走的两个人背的蟠馍,也要哭——那可是眼睁睁地把自己最爱的东西亲自送出去。我妈就哄我,说回来了我们还要背回来的。然后在路边给我摘点儿野莓吃、摘点儿小花戴,我就被逗得忘了。
听说我也有没忘的时候,去某个舅婆婆家,走的时候我不走,就是哭。大人不知道为啥,一问我,我说我的“太馍馍”还没有背回去。舅婆婆趕紧装了两个给我。我又哭,说这个不是我们家的,没有我们家的好看……这个事情的后续是,舅婆婆给装了好几个回来,太大吃不了,最后喂了猪。
我长大了,我妈还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说她一直想不明白,不就是一团面,哪里就能馋成那样,还为那个挨打,不值。
这样一写,忽然想起件小事,那时家里蒸包子,都要拿几个面团给我捏点儿动物的样子蒸上。虽然还是一团面,但是我喜欢得不行。
记得最清楚的是我爸,他把面搓成一个细条,然后盘成鸟儿的样子,再拿花椒在两边按进去当两个眼睛——那就是我的斑鸠。有时候剁的包子馅儿太多,面都用完了,没有做斑鸠的话,我还要哭上一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