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是电影电视,还是网站自媒体,一个叫做“猫咪经济学”的新词开始频频映入人们的眼帘。“喵星人”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一些主要发布猫咪照片和视频的社交账号粉丝最高可达到几千万;猫咪表情包、逗猫视频、萌猫图片的评论转发量和讨论热度也水涨船高;吸猫、猫奴、云养猫、网红猫……随着一系列与猫有关的网络热词出现,“猫咪经济”已经悄然兴起。
小猫咪可以影响经济?其实,这还真不是什么徒有其名的噱头,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成功事例。
“猫咪经济学”一词最早产生于日本,在日本商界看来,“猫咪经济学”是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民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一直保持高涨,因此无论涉及哪个领域,只要商家用对猫咪,就能吸引关注并从中获益。
位于东京神保町的“神保町猫咪堂”,现在是一家专门经营与猫有关书籍的书店。之前店铺虽然颇有历史,却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一蹶不振,甚至濒临倒闭。如今,因为紧紧抓住了猫尾巴,书店成功实现了转型和改革,不但扭亏为盈,还打出了不小的名气。日本国内出版社为其出版了“猫书严选100本”系列书籍,向民众系统介绍“猫咪文化”。
“神保町猫咪堂”里不但关于猫的书籍琳琅满目,还特意聘请了周边宠物店里的可爱猫咪来担任店铺Facebook主页的猫店长。从经营内容到店内氛围,再到文化气息,可谓“猫味十足”。书店老板激动地说:“猫就是我们的救星。”
猫能救活一个店铺,足以反映出猫在日本国民中的人气。随着日本“单身经济”的走俏,猫咪更是身价暴涨,周边产品热卖,催生了许多新商机。或许有人会问,猫只是众多宠物中的一种,为何狗、鱼、鸟就做不到这一点?
快节奏的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让很多日本人倍感孤寂和痛苦,而众多宠物中,猫温文尔雅,从容不惊,自带优雅和高贵气质,是日本人难以拒绝的“治愈系”宠物,集各种疗效于一身,被认为是其他宠物无法比拟的。猫咪极大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自然也就产生了市场需求,并开始在日本国民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即便是在日本文学作品中,猫也常常现身于知名作家笔下。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译著的《空中飞猫》中处处流露着作家本人的爱猫情结,其中体现出的日本人的“猫观”,引起了很多“日本读者”共鸣。
“猫咪文化”催生“猫咪经济”,而“猫咪经济”又反过来推动“猫咪文化”。小小的猫咪,成为了日本文化与经济交汇的桥梁。
要了解猫咪经济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喵星人受到追捧背后的社会心理。人们选择猫作为伙伴,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并因此对猫咪产生了依恋。依恋指的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一种“持久亲密的情感心理联结”,扩展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连接,被称为宠物依恋。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死宅”正越来越多。中国的高速城市化,既提高了生活水平,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超过5800万人独居,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4%,其中20岁到39岁的“空巢青年”数量达到2000万。这群年轻人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生活寂寞如雪,居住在狭窄的房子里,最好的朋友是手机,休息日在家,一天说不了几句话,为了化解爆棚的孤独感,给家里添点生气,不少“空巢青年”开始养宠物。
与热衷于和人类交流玩耍的狗相比,显然猫更适合“死宅”们的精神状况。狗的社会性本能使它需要跟主人互动、玩耍,获得主人的赞美和安抚,对连自己都顾不过来的“死宅”来说压力巨大。作为一种社交性不强的动物,猫通常会无视主人的召唤,我行我素,高冷神秘。这恰好迎合了人类“感情投射”的恶习。于是,和猫交流,更像是和自己灵魂深处对话。对“空巢青年”来说,这是一种精神慰藉,与汪星人的陪伴截然不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与宠物的互动可以降低精神压力水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猫咪进行照顾和互动,感受猫咪带来的温暖与爱,缓解了孤独感,变得更加放松和快乐,更有安全感,也有了更多的微笑。
现在,猫咪和它们带来的话题和利益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喵星人”多次占据微博热搜榜;一些主要发布猫咪照片和视频的社交账号粉丝最高可达几千万;猫咪表情包、逗猫视频、萌猫图片的评论转发量和讨论热度也随之水涨船高。随之火热的是猫咪周边产品和服务,如猫舍、猫粮、猫医疗、猫美容、猫咪咖啡馆等等。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家养猫的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增长,和家庭养育宠物的习惯走向成熟,未来中国的“猫咪经济”会持续上涨。虽然客观上,中国的宠物消费市场起步较晚,但因为中国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大,猫咪相关产业的细分化和功能化属性也不断增强,国内将会出现更多的优质猫咪食品和服务品牌。
為什么猫在数量劣势的情况下,还能在互联网世界掌握话语权?
不是因为猫比较宅,而是猫奴越来越多。即使没有条件养猫也没关系,可以“云撸猫”呀,就是指没办法养猫的猫奴们,可以靠在互联网关注其他猫奴,从其他猫奴定期发放的猫片中汲取养分、大饱眼福。这些猫奴还被称为“网络蹭猫族”,他们可能记不住同事领导的名字,记不住亲朋好友的生日,但对别人家猫的名字、昵称、外形、喜好能如数家珍,甚至还能记住其体重和喜欢的玩具……一些爱猫网友会购买猫粮、玩具寄给猫主人,还会直接通过微信、众筹等方式给猫主人打赏金钱。此外,还有很多“撸猫”直播间。
除了空虚寂寞冷的“死宅”一族,就连忙碌的创业公司也没逃过猫奴的命运。几乎在每一家标榜自由的创业公司,都至少有一只猫。
果壳作为互联网界的科普小王子,公司内部有个特殊的职位叫作“鼓励师”,而担任这个要职的却是只叫作Seven的猫,平时它的任务就是没事卖卖萌,给员工们补充元气。公司养了猫后,程序员代码出错可以说是猫碰键盘了,办公效率低可以说是鼠标被猫给抓走了……一切都交给猫来背锅。这固然是个段子,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猫,创业环境变得不那么严肃了。因此,猫在创业公司里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不少人都将猫视为公司的文化图腾,如同呵护某种梦想一般,将它们小心安放。
很多商家也把猫咪经济应用到了经营中。网络零售商天猫把猫的形象放在了商标上,而其主要竞争对手京东则把一只小白狗作为了品牌标识。这看似偶然,实际是企业在数字时代迎合消费者对宠物依恋心理的体现。与之相似的是很多与猫看起来不相关的产品,如生活用品、远程教育,在广告中也使用了猫咪。这些品牌和广告打造的与猫咪相关的温馨亲密画面如同潜意识中的说客,让消费者们认为使用了这个品牌,也能获得类似的亲密关系,从而推动产品购买,增强对品牌的忠诚。
由此看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猫奴会越来越多,“猫咪经济”也会越来越发达。
猫咪经济,缘起日本
小猫咪可以影响经济?其实,这还真不是什么徒有其名的噱头,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成功事例。
“猫咪经济学”一词最早产生于日本,在日本商界看来,“猫咪经济学”是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民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一直保持高涨,因此无论涉及哪个领域,只要商家用对猫咪,就能吸引关注并从中获益。
位于东京神保町的“神保町猫咪堂”,现在是一家专门经营与猫有关书籍的书店。之前店铺虽然颇有历史,却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一蹶不振,甚至濒临倒闭。如今,因为紧紧抓住了猫尾巴,书店成功实现了转型和改革,不但扭亏为盈,还打出了不小的名气。日本国内出版社为其出版了“猫书严选100本”系列书籍,向民众系统介绍“猫咪文化”。
“神保町猫咪堂”里不但关于猫的书籍琳琅满目,还特意聘请了周边宠物店里的可爱猫咪来担任店铺Facebook主页的猫店长。从经营内容到店内氛围,再到文化气息,可谓“猫味十足”。书店老板激动地说:“猫就是我们的救星。”
猫能救活一个店铺,足以反映出猫在日本国民中的人气。随着日本“单身经济”的走俏,猫咪更是身价暴涨,周边产品热卖,催生了许多新商机。或许有人会问,猫只是众多宠物中的一种,为何狗、鱼、鸟就做不到这一点?
快节奏的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让很多日本人倍感孤寂和痛苦,而众多宠物中,猫温文尔雅,从容不惊,自带优雅和高贵气质,是日本人难以拒绝的“治愈系”宠物,集各种疗效于一身,被认为是其他宠物无法比拟的。猫咪极大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自然也就产生了市场需求,并开始在日本国民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即便是在日本文学作品中,猫也常常现身于知名作家笔下。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译著的《空中飞猫》中处处流露着作家本人的爱猫情结,其中体现出的日本人的“猫观”,引起了很多“日本读者”共鸣。
“猫咪文化”催生“猫咪经济”,而“猫咪经济”又反过来推动“猫咪文化”。小小的猫咪,成为了日本文化与经济交汇的桥梁。
人们为什么爱“吸猫”?
要了解猫咪经济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喵星人受到追捧背后的社会心理。人们选择猫作为伙伴,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并因此对猫咪产生了依恋。依恋指的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一种“持久亲密的情感心理联结”,扩展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连接,被称为宠物依恋。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死宅”正越来越多。中国的高速城市化,既提高了生活水平,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超过5800万人独居,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4%,其中20岁到39岁的“空巢青年”数量达到2000万。这群年轻人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生活寂寞如雪,居住在狭窄的房子里,最好的朋友是手机,休息日在家,一天说不了几句话,为了化解爆棚的孤独感,给家里添点生气,不少“空巢青年”开始养宠物。
与热衷于和人类交流玩耍的狗相比,显然猫更适合“死宅”们的精神状况。狗的社会性本能使它需要跟主人互动、玩耍,获得主人的赞美和安抚,对连自己都顾不过来的“死宅”来说压力巨大。作为一种社交性不强的动物,猫通常会无视主人的召唤,我行我素,高冷神秘。这恰好迎合了人类“感情投射”的恶习。于是,和猫交流,更像是和自己灵魂深处对话。对“空巢青年”来说,这是一种精神慰藉,与汪星人的陪伴截然不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与宠物的互动可以降低精神压力水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猫咪进行照顾和互动,感受猫咪带来的温暖与爱,缓解了孤独感,变得更加放松和快乐,更有安全感,也有了更多的微笑。
现在,猫咪和它们带来的话题和利益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喵星人”多次占据微博热搜榜;一些主要发布猫咪照片和视频的社交账号粉丝最高可达几千万;猫咪表情包、逗猫视频、萌猫图片的评论转发量和讨论热度也随之水涨船高。随之火热的是猫咪周边产品和服务,如猫舍、猫粮、猫医疗、猫美容、猫咪咖啡馆等等。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家养猫的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增长,和家庭养育宠物的习惯走向成熟,未来中国的“猫咪经济”会持续上涨。虽然客观上,中国的宠物消费市场起步较晚,但因为中国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大,猫咪相关产业的细分化和功能化属性也不断增强,国内将会出现更多的优质猫咪食品和服务品牌。
“喵星人”如何掌握话语权
為什么猫在数量劣势的情况下,还能在互联网世界掌握话语权?
不是因为猫比较宅,而是猫奴越来越多。即使没有条件养猫也没关系,可以“云撸猫”呀,就是指没办法养猫的猫奴们,可以靠在互联网关注其他猫奴,从其他猫奴定期发放的猫片中汲取养分、大饱眼福。这些猫奴还被称为“网络蹭猫族”,他们可能记不住同事领导的名字,记不住亲朋好友的生日,但对别人家猫的名字、昵称、外形、喜好能如数家珍,甚至还能记住其体重和喜欢的玩具……一些爱猫网友会购买猫粮、玩具寄给猫主人,还会直接通过微信、众筹等方式给猫主人打赏金钱。此外,还有很多“撸猫”直播间。
除了空虚寂寞冷的“死宅”一族,就连忙碌的创业公司也没逃过猫奴的命运。几乎在每一家标榜自由的创业公司,都至少有一只猫。
果壳作为互联网界的科普小王子,公司内部有个特殊的职位叫作“鼓励师”,而担任这个要职的却是只叫作Seven的猫,平时它的任务就是没事卖卖萌,给员工们补充元气。公司养了猫后,程序员代码出错可以说是猫碰键盘了,办公效率低可以说是鼠标被猫给抓走了……一切都交给猫来背锅。这固然是个段子,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猫,创业环境变得不那么严肃了。因此,猫在创业公司里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不少人都将猫视为公司的文化图腾,如同呵护某种梦想一般,将它们小心安放。
很多商家也把猫咪经济应用到了经营中。网络零售商天猫把猫的形象放在了商标上,而其主要竞争对手京东则把一只小白狗作为了品牌标识。这看似偶然,实际是企业在数字时代迎合消费者对宠物依恋心理的体现。与之相似的是很多与猫看起来不相关的产品,如生活用品、远程教育,在广告中也使用了猫咪。这些品牌和广告打造的与猫咪相关的温馨亲密画面如同潜意识中的说客,让消费者们认为使用了这个品牌,也能获得类似的亲密关系,从而推动产品购买,增强对品牌的忠诚。
由此看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猫奴会越来越多,“猫咪经济”也会越来越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