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 “心困生”,是指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日常行为上表现有认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和品德偏差等问题。这些学生通常被称为心理困难生,简称“心困生”。对于“心困生”,我们倘若放弃教育或教育不当,势必使他们更加落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公民素质的提高。挽救一名“心困生”与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如何做好教育和转化“心困生”,笔者现汇缬如下,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和心理特性
要做好“心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和心理特性,因为只有找到了“病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我通过调查综合分析,得出了“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和心理特性。
1.“心困生”的心理成因
(1)家庭原因。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心理朝畸形方向发展。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很大,这是一个主要影响源。家庭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维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学生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柱;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使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学生一时难以选择。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流量剧增,商品经济发达,各种竞争激烈,大众传媒深入到各个角落,这些无一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无一不对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对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而一旦发生严重的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由于课业负担偏重,加上一些教育方法失当,学生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处于焦虑当中。
(4)个体原因。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
2.“心困生”的心理特性
(1)内心的封闭性。家庭的苦难和不幸使他们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生怕受到别人耻笑而内心走向封闭和对外排斥。他们不和群,对人冷漠、无情乃至仇视。寡言少语,对集体生活漠不关心。
(2)心理的脆弱性。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似乎总是面临什么危险与侵害,容易在别人不经意的言行中感到自己受了伤害而变得自卑,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时甚至把别人诚意的关心看作是有意的挖苦,从而表现出一些怪异的报复行为和攻击行为。
(3)心理的理解与关爱性。渴望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也是其重要的心理特性。内心的无助与孤苦,使他们对理解与关爱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更深的内心深处有着一股被尊重和同情的奢求。若长期得不到心灵的抚慰就会变得不可收拾甚至走向道德的对立面。在初中阶段容易用恶作剧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不满并引起别人的注意,若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社会的公害。
二 、“心困生”的教育和转化策略
根据“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和心理特性,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心困生”的教育和转化,经过调查和思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爱心”激励,给“心困生”温馨感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心,是教育转化工作的前提、基础、动力。对“心困生”,首先要把真诚的爱给予他们,平日里从言行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主动在情感上接受他们,使师生之间架起和谐的情感桥梁,给他们温馨的感觉。对“心困生”来说,老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如:某中学八(6)班学生张某是个学习差、表现“坏”、脾气“怪”的学生。他的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公那里。外公年纪大,家里经济状况又不好。外公忙于农活,也很少跟孙子交流,倾听孙子的心声。他闯祸后,别人向他的外公告状,他总是免不了一顿训斥或挨打。这形成了他极重的逆反心理,在班级里表现极差,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按时完成,喜欢搞恶作剧捉弄同学。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先为他填补爱的“空白”。从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去关心、帮助他,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放学下雨了,老师叫他到宿舍,把雨伞让给他,免得他淋湿。课堂上,有意向他提一些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心情开朗起来了,学习也抓紧了,成绩在不断提高,同学也很少告他的状了。
2.用宽容诱导“心困生”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思想易产生波动,自控能力有限,缺点更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宽容,诱导“心困生”改正错误。
(1)时间上宽容。对“心困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尽可能做到课堂出现问题课后处理;公众场合出现问题待事后个别教育;学生一时思想不通不承认错误,允许第二天再讲,第二天未认识到,允许其第三天再讲,不急于求成。
(2)条件上宽容。允许犯错误的“心困生”讲条件,给他留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比如:教师准备请家长来校或家访,学生请求不要告诉家长;教师要求他在公开场面检讨,学生请求写书面检讨等等。这时,教师不妨“妥协”一下,只要是学生真诚认识错误,并有决心改正,就应该给他们适当的宽容。
(3)态度上宽容。有的“心困生”犯错误,认错态度又不好,甚至当面顶撞老师,这时老师决不能火冒三丈,即使有的学生所犯的错误有损老师的威信,教师也必须控制情绪,做到冷静宽容处理,避免矛盾激化。
(4)处理上宽容。教师对“心困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当然要讲清楚,严肃批评。处理时则要视情节区别对待,如果初犯或情况比较特殊,或事后认识较好,有改过决心的,应尽量做到从轻处理,或不作处理。
对“心困生”错误的宽容决不是放纵、姑息,而是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宽容和期待,在给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产生愧疚心理,萌发改正错误的动机,自觉改正错误。
3. 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多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座谈会,或采用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某中学九(3)班学生陈某,经常撒谎、不完成作业。老师与陈某的父母取得了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要求家长管好自己孩子的学业,多与孩子交流谈心,了解孩子的想法、需要,拉近距离。通过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 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对症下药,提高了教育效果。
4.持之以恒,坚持反复抓,抓反复
“心困生”的教育转化不能一蹴而就,在其改正缺点的成长之路上,有时还会出现反复。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转化“心困生”时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才能出成效。”如:某中学七(5)班学生李某,在帮他改错的过程中,就出现过迟到和几次程度稍轻的打架事件,为了帮他彻底地改正缺点,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定期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心理动态,制定下一个努力目标。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总结前一段时间努力情况,有了进步及时表扬,使他发现今天比昨天好,相信通过努力,明天也会比今天好。
(3)出现反复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耐心分析疏导,不带有厌烦情绪。
这样坚持下来,李某已出现上课认真思考,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迟到和打架的可喜转变。学期结束,李某的进步异常明显,成绩从前一学期的不及格提升为各科成绩均在68分以上。
总之,“心困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心困生”的心理比一般学生更脆弱敏感,容易在别人不经意的言行中感到自己受了伤害变得自暴自弃。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只要我们对“心困生”用无私的爱去呵护、去宽容、去理解,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就一定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他们的健全心灵。
一、“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和心理特性
要做好“心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和心理特性,因为只有找到了“病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我通过调查综合分析,得出了“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和心理特性。
1.“心困生”的心理成因
(1)家庭原因。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心理朝畸形方向发展。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很大,这是一个主要影响源。家庭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维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学生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柱;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使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学生一时难以选择。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流量剧增,商品经济发达,各种竞争激烈,大众传媒深入到各个角落,这些无一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无一不对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对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而一旦发生严重的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由于课业负担偏重,加上一些教育方法失当,学生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处于焦虑当中。
(4)个体原因。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
2.“心困生”的心理特性
(1)内心的封闭性。家庭的苦难和不幸使他们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生怕受到别人耻笑而内心走向封闭和对外排斥。他们不和群,对人冷漠、无情乃至仇视。寡言少语,对集体生活漠不关心。
(2)心理的脆弱性。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似乎总是面临什么危险与侵害,容易在别人不经意的言行中感到自己受了伤害而变得自卑,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时甚至把别人诚意的关心看作是有意的挖苦,从而表现出一些怪异的报复行为和攻击行为。
(3)心理的理解与关爱性。渴望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也是其重要的心理特性。内心的无助与孤苦,使他们对理解与关爱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更深的内心深处有着一股被尊重和同情的奢求。若长期得不到心灵的抚慰就会变得不可收拾甚至走向道德的对立面。在初中阶段容易用恶作剧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不满并引起别人的注意,若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社会的公害。
二 、“心困生”的教育和转化策略
根据“心困生”的心理成因和心理特性,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心困生”的教育和转化,经过调查和思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爱心”激励,给“心困生”温馨感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心,是教育转化工作的前提、基础、动力。对“心困生”,首先要把真诚的爱给予他们,平日里从言行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主动在情感上接受他们,使师生之间架起和谐的情感桥梁,给他们温馨的感觉。对“心困生”来说,老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如:某中学八(6)班学生张某是个学习差、表现“坏”、脾气“怪”的学生。他的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公那里。外公年纪大,家里经济状况又不好。外公忙于农活,也很少跟孙子交流,倾听孙子的心声。他闯祸后,别人向他的外公告状,他总是免不了一顿训斥或挨打。这形成了他极重的逆反心理,在班级里表现极差,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按时完成,喜欢搞恶作剧捉弄同学。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先为他填补爱的“空白”。从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去关心、帮助他,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放学下雨了,老师叫他到宿舍,把雨伞让给他,免得他淋湿。课堂上,有意向他提一些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心情开朗起来了,学习也抓紧了,成绩在不断提高,同学也很少告他的状了。
2.用宽容诱导“心困生”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思想易产生波动,自控能力有限,缺点更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宽容,诱导“心困生”改正错误。
(1)时间上宽容。对“心困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尽可能做到课堂出现问题课后处理;公众场合出现问题待事后个别教育;学生一时思想不通不承认错误,允许第二天再讲,第二天未认识到,允许其第三天再讲,不急于求成。
(2)条件上宽容。允许犯错误的“心困生”讲条件,给他留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比如:教师准备请家长来校或家访,学生请求不要告诉家长;教师要求他在公开场面检讨,学生请求写书面检讨等等。这时,教师不妨“妥协”一下,只要是学生真诚认识错误,并有决心改正,就应该给他们适当的宽容。
(3)态度上宽容。有的“心困生”犯错误,认错态度又不好,甚至当面顶撞老师,这时老师决不能火冒三丈,即使有的学生所犯的错误有损老师的威信,教师也必须控制情绪,做到冷静宽容处理,避免矛盾激化。
(4)处理上宽容。教师对“心困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当然要讲清楚,严肃批评。处理时则要视情节区别对待,如果初犯或情况比较特殊,或事后认识较好,有改过决心的,应尽量做到从轻处理,或不作处理。
对“心困生”错误的宽容决不是放纵、姑息,而是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宽容和期待,在给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产生愧疚心理,萌发改正错误的动机,自觉改正错误。
3. 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多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座谈会,或采用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某中学九(3)班学生陈某,经常撒谎、不完成作业。老师与陈某的父母取得了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要求家长管好自己孩子的学业,多与孩子交流谈心,了解孩子的想法、需要,拉近距离。通过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 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对症下药,提高了教育效果。
4.持之以恒,坚持反复抓,抓反复
“心困生”的教育转化不能一蹴而就,在其改正缺点的成长之路上,有时还会出现反复。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转化“心困生”时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才能出成效。”如:某中学七(5)班学生李某,在帮他改错的过程中,就出现过迟到和几次程度稍轻的打架事件,为了帮他彻底地改正缺点,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定期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心理动态,制定下一个努力目标。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总结前一段时间努力情况,有了进步及时表扬,使他发现今天比昨天好,相信通过努力,明天也会比今天好。
(3)出现反复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耐心分析疏导,不带有厌烦情绪。
这样坚持下来,李某已出现上课认真思考,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迟到和打架的可喜转变。学期结束,李某的进步异常明显,成绩从前一学期的不及格提升为各科成绩均在68分以上。
总之,“心困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心困生”的心理比一般学生更脆弱敏感,容易在别人不经意的言行中感到自己受了伤害变得自暴自弃。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只要我们对“心困生”用无私的爱去呵护、去宽容、去理解,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就一定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他们的健全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