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的夕阳晚情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ley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6岁的孤寡老妪钟陈氏,是重庆市永川区陈食镇敬老院年纪最大的老人。近日,她终于在迟暮之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敬老院里71岁的潘自才老人带着她办理了结婚手续。
  
  敬老院里喜结良缘
  陈食镇敬老院成立29年了,陈旧的底楼有一间屋子特别醒目:门上贴着一个大喜字,门窗比别的房间都要干净。这就是潘自才老人和钟陈氏老人的新房。
  新房10平米左右,干净整洁。床上有红色床单、红色被子和印着喜字的大红枕头。潘大爷笑呵呵地说,“你看,这就是我们的结婚证。”老人激动地拿出结婚证,证上显示他们结婚日期是2011年1月5日。潘大爷把钟大娘扶到椅子上坐好后,将暖手器塞进她的怀里,对我们说:“这是我的第一个老婆,我要照顾她一辈子。”老太太由于听力下降厉害,听不见潘大爷的话,但从她眼眶里含着的眼泪可以看出,她很激动。
  结婚酒席办了十二桌
  “办酒那天好热闹的,我们一共办了12桌。”潘大爷说,结婚那天敬老院里的老人以及镇上闻讯赶来的街坊,都来为他们的新婚道喜。敬老院出钱在院子里摆了12桌喜宴,潘大爷也拿出了自己省吃俭用挣来的400元钱,买了酒、香烟、瓜子招待客人。
  中午12点,两位老人站在大红喜字底下,院长和特意赶来的村委书记为两位老人证婚。从当天拍的照片上看,潘大爷牵着钟大娘的手特别激动。钟大娘由于年纪太大,虽然意识不太清晰,但是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那天我都快喝醉了,好久没那么喝酒了。”潘大爷回忆。
   两个老人经历都坎坷
  为什么要娶比自己大25岁的老太太?对此,潘大爷只说了一句话:“只是想照顾她。”
  据了解,潘大爷3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也没有别的亲人。由于穷,没有姑娘肯嫁给他。10年之前,他摔断了右手,失去了劳动能力。后来,生产队安排他住进了敬老院。潘大爷表示,如果没遇见钟老太,自己可能会孤单地过一生。
  “其实,老太太的身世也悲惨。”据敬老院的罗院长介绍,钟大娘小时候流浪到陈食镇,被当地一户姓钟的人家收养,后来她嫁给了同村一个姓陈的男子,自此才有了一个不算名字的名字——钟陈氏。
  由于不能生育,老太太20岁的时候被夫家赶出了家门。之后的几十年,钟大娘一直在钟家当佣人,没有再嫁。直到1982年敬老院成立,她才被送到了敬老院。在敬老院里,钟大娘认识了她的第二位丈夫杨益辉,两人在1996年结婚。罗院长称,杨大爷对钟大娘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但不幸的是杨大爷在2007年离开了人世。
  办结婚证 更方便照顾她
  2007年杨大爷去世后,年过九旬的钟老太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不时伤人或自残。为此,敬老院的管理人员伤透了脑筋。后来,隔壁房间的潘大爷见其可怜,开始照顾起她。说也奇怪,老太太只听潘大爷的话,她一有需要就大呼:“老子儿(潘大爷的外号)。”慢慢的,潘大爷开始照顾起老太太的饮食起居,为她洗衣服,牵她逛街……从2008年至今,3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的两位老人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两个老人已经住在了一起。潘大爷说,“要名正言顺地照顾她,陪她走完余生,要是不扯结婚证,我这样照顾她不得体啊。”
  老太卖废品给他买糖
  钟大娘一直有外出捡垃圾卖钱的习惯,这也是她唯一的收入。罗院长很担心,害怕老太太出去摔伤,多次要求她不再出去捡垃圾,可老太太根本不听,常常趁大家不注意偷偷跑上街。
  和潘大爷在一起后,潘大爷曾将自己的钱塞给她,让她不再出门。然而,她还是会不时偷偷出门捡垃圾。每次回到敬老院,她都会将卖废品换得的钱塞进潘大爷手里,用不太清晰的话语说:“拿去称糖。”说到这里,潘大爷含着眼泪地说:“不管她怎样,我要让她感受到九十多年来从未感受过的幸福。”
其他文献
在贫瘠的太行山深处,一位失去双脚的退伍老兵连续10年无私种树,将荒山装扮得郁郁葱葱……  马三小,这位来自河北省井陉县的62岁退伍伤残老兵,凭着军人特有的坚强毅力,在山沟里数十年如一日“爬行”植树增绿,演绎着震撼却又真实的“士兵突击”。  无脚老兵深山默默植树  马三小每天早晨5点起床,收拾停当后出发上山,遇有陡峭的上坡或下坡时,马三小就把假肢取下,双手着地匍匐前行。到达目的地后,马三小拿出随身携
期刊
晨运高难度  潘佑遵每天早上7点30分送孙女上幼儿园后便来到共和小区的大街上做早操、耍太极拳。集体项目完毕,她便独自走进大院,利用健身器材开始单人训练。全程半小时的高难动作,在街坊眼中形同表演。  她曾一口气爬上一根3米高的铁竿,下地后还不忘“抱怨”:“小区的这根爬竿太矮了,那边广铁一小的才足够高,所以我常到学校里爬。”  离开大院后,老太太意犹未尽,便走到隔壁院子里荡秋千,只见摆幅越荡越大,最后
期刊
人在进入暮年以后,从心理到生理上均会发生许多变化。要进行老年人房间的装饰陈设设计,首先要了解这些变化和老年人的特点。为适应这些变化,老年的居室应该做哪些特殊的布置和装饰?  装修要“安静”  老年人的一大特点是好静。对居家最基本的要求是门窗、墙壁隔音效果好,不受外界影响,要比较安静。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一般都有体质下降,有的还患有老年性疾病。即使是有些音量较小的音乐,对一些老年人来说也是“噪音”
期刊
在海阳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学校工厂,有一位80岁的老人,用一把世上独一无二的乐器,传唱着抗战歌曲,他就是姜从今老人。  花白的头发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沧桑的面容镌刻着无比的坚毅,朴素的歌声讲述着战争的硝烟。     姜从今老人1946年入伍,1983年离休,在部队和地方长期从事文教工作。经历了战争烽火洗礼的姜从今老人,离休后为了不让流传胶东的抗战歌曲失传,历时10余年,行程1万公里,搜集海阳抗日歌
期刊
在没有电的年代,古人怎样熨烫衣服呢?我国两千多年前烫衣服的熨斗长什么样?明、清两代最流行的熨斗啥模样?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举办的一场别具特色的古代熨斗收藏展,可能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    展览的主题定名为“百樵古韵——古代熨斗收藏展”,是朝天宫古玩市场筹划举办的“金陵民间收藏文化系列特色展”中的第一场,展出从汉代到民国期间各种款型熨斗120余个。这些熨斗都是南京藏家曹恒达提供,他玩熨斗20余年,
期刊
“一斗穷,二斗富。”“十螺抓鬼”……在民间,流传着关于指纹的各种俗语,“斗”和“螺”,就是指纹图案。位于南京安德门的江苏警官学院内,“藏”着一个世界唯一的“中华指纹博物馆”。这里收藏的6000多件藏品,涉及古今中外各种指纹,甚至还有动物的“指纹”。在这里,指纹不仅仅是警察破案的利器,还是破解人体秘密的“密码”……  DNA鉴定无法区分双胞胎,指纹可以  藏品中,从远古时代陶器上人类祖先留下的指纹,
期刊
年轻时我很好动,喜欢争强好胜。1964年,时年20岁的我仍单身,吃食堂。初夏的一天晚饭后,我们几个年轻人途经单位的锅炉房,突然对30多米高砖砌的大烟囱产生了兴趣。我与一个同事打赌,条件是:我爬上大烟囱顶端,手摸到避雷针算我赢。如果半途而废算我输。谁输谁买二斤蛋糕请客。在大家的注视下,我顺利爬到烟囱顶端,并安全返回。我发现对手有些尴尬,他后悔了。他家在农村,有两个孩子,生活比较困难。我们当时的工资只
期刊
今年内,北京市通州区将在需求较高的村居委会建设45个日托所,使老人们能更方便、就近地得到护理与照顾。  日托所服务项目将涵盖老年人生活起居各个方面,如根据老人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的居室布置、心理慰藉、集中洗衣等。而且,日托所的硬件、应急设备措施都要比家里完整很多,这对老人的健康安全都是很好的保障。   除日托所建设,今年,通州区还将继续加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提高运营补贴标准,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兴
期刊
尼泊尔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其中婚俗最为丰富奇异。在尼泊尔旅行期间,我每天都能遇到一两次当地人举行的婚礼,能在异国他乡短期旅途中亲身经历如此丰富多彩的婚礼,确实是平生一大乐事。  在尼泊尔人的心目中,婚姻是上天对人类的恩赐,结了婚的女人必须穿纱丽,眉心要抹上一颗朱砂,如果丈夫早亡,妻子的眉心则抹上黄砂。  在尼泊尔,女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出嫁时,女方家长要奉送大笔彩礼给男方作补偿,在一些传统的地方至
期刊
1953年3月,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为响应在全国开展的讲卫生“除四害”(消灭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运动,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开展了一场消灭麻雀的“人民战争”。特别是我们班的50多名小学生,在课外活动的一个多小时里,老师把我们分为呐喊组(手敲铜盆,大声怒吼:不让麻雀着地休息,直把麻雀赶得栽倒在地)、捕捉组(手拿扫帚拍打,用木棍追打麻雀,直到捉住麻雀为止)。当时,从城市到农村,从村庄到田野,到处都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