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体制也进行了深刻变革,特种设备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种设备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并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具有高危险性和事故易发性,因此必须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不然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基于此,本文就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及安全使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安全使用
引言:
随着我国大力推广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地区经济也在飞速发展,我们不太熟悉的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也逐渐增加。那么究竟哪些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呢?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有随处可见的电梯、游乐场等大型游乐设施、旅游景区的客运索道等,还有一些我们不常接触到的,比如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危险级别都非常高,一旦发生事故,几乎都是无法挽回的。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应该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不能让安全管理成为空谈。
一、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的特点
(一)体系化。我国特种设备有关的法规、技术规程和标准呈现出由单一设备规范到特种设备综合规范与具体规范相结合的系统发展规律。随着特种设备监管范围的扩大,作为监管依据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逐渐构成法规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如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无损检测标准被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相关的法规所引用,使承压设备相关标准纳入同一标准化体系,并避免标准间的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
(二)技术性。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改造等环节,是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的整体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总体状况。从内因的角度来说,技术性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最重要的内在属性。同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的技术水平。
(三)内容综合化。特种设备法规标准涉及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与技术要求及节能管理要求,它能简洁、明确地反映特种设备各环节的规律。
(四)因素及其关系,尤其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和节能管理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体现了系统思想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关联性的基本要求。
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一)确定法规标准重点,实现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整体性发展。在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类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承压设备与机电设备在监管基础、法规标准的完善程度以及具体特种设备在不同环节的管理水平等都不尽相同,需要对不同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事故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围绕《特种设备安全法》、《条例》确立的基本安全监察制度,先解决有无问题,后解决完善、规范问题。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确定的特种设备经营、缺陷特种设备召回、行业自律、事故应急等相关法规标准的补充与协调,特种设备部门规章的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大规范的制定等,全面整合形成优化的法规标准体系。
(二)进一步理顺法规标准的关系作用,实现法规标准的联动。特种设备法规、标准构成的法规标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法规的基本安全要求是通过技术标准来实现的。目前,需要确定八类特种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明确各类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在内容上的分工与侧重,建立法规协调标准的评价机制,实现法规标准的联动发展。
(三)建立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制定协调机制,开展法规标准的实施后评估。目前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确定了体系框架,建立了相应的制定程序。但法规与标准各自发展,特种设备标准化机构、行业协会以及特种设备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协调与配合。另外由于中国国情以及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法规标准的认识不足,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制定过程中缺少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从而造成法规标准颁布后出现执行上的问题,影响法规标准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加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程度;同时,建立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机构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克服法规与标准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的不协调。在“十二五”科研课题成果基础上,形成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和程序,确定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实施后评价制度,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为今后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相关对策措施
(一)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操作、安全管理人员是特种设备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上级主管部门获得设备运行状况和有关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着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该设备的重大决策。因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设区市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作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记录、交接记录;应当爱惜自己的设备,认真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运行。同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
(二)严格依法实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制度。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国家规定必须对此类设备进行安装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检验工作必须由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取得检验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通过检验,可更好地掌握设备的实际安全状况,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同时督促各使用单位提高对设备管理、使用的重视程度。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项重要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三)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做好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是使用单位的义务,也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第四十二条规定,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四)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的内容:一是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二是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三是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是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五是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六是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对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因产权交接过程中资料损失或不全的设备,使用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追补,尽量使档案资料完整、准确。
(五)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工作和检验工作力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科比较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工作,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严把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安全质量关,严把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能关,为设备安全使用提供客观、公正、及时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在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或能耗严重超标的,应当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杜绝因检验把关不严而导致的责任事故。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蓬勃发展,特种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减少特种设备的事故的发生率,更好的发挥特种设备的作用,首先要对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建立调查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按照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得出指标指数,从而分析出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现状。
参考文献:
[1]江书军.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分类监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2]冯志林,赵庆双,管志远,闻星火.高校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2:171-174.
[3]孙连凯.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刘志刚.基于检测流程控制的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3.
【关键词】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安全使用
引言:
随着我国大力推广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地区经济也在飞速发展,我们不太熟悉的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也逐渐增加。那么究竟哪些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呢?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有随处可见的电梯、游乐场等大型游乐设施、旅游景区的客运索道等,还有一些我们不常接触到的,比如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危险级别都非常高,一旦发生事故,几乎都是无法挽回的。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应该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不能让安全管理成为空谈。
一、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的特点
(一)体系化。我国特种设备有关的法规、技术规程和标准呈现出由单一设备规范到特种设备综合规范与具体规范相结合的系统发展规律。随着特种设备监管范围的扩大,作为监管依据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逐渐构成法规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如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无损检测标准被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相关的法规所引用,使承压设备相关标准纳入同一标准化体系,并避免标准间的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
(二)技术性。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改造等环节,是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的整体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总体状况。从内因的角度来说,技术性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最重要的内在属性。同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的技术水平。
(三)内容综合化。特种设备法规标准涉及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与技术要求及节能管理要求,它能简洁、明确地反映特种设备各环节的规律。
(四)因素及其关系,尤其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和节能管理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体现了系统思想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关联性的基本要求。
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一)确定法规标准重点,实现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整体性发展。在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类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承压设备与机电设备在监管基础、法规标准的完善程度以及具体特种设备在不同环节的管理水平等都不尽相同,需要对不同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事故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围绕《特种设备安全法》、《条例》确立的基本安全监察制度,先解决有无问题,后解决完善、规范问题。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确定的特种设备经营、缺陷特种设备召回、行业自律、事故应急等相关法规标准的补充与协调,特种设备部门规章的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大规范的制定等,全面整合形成优化的法规标准体系。
(二)进一步理顺法规标准的关系作用,实现法规标准的联动。特种设备法规、标准构成的法规标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法规的基本安全要求是通过技术标准来实现的。目前,需要确定八类特种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明确各类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在内容上的分工与侧重,建立法规协调标准的评价机制,实现法规标准的联动发展。
(三)建立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制定协调机制,开展法规标准的实施后评估。目前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确定了体系框架,建立了相应的制定程序。但法规与标准各自发展,特种设备标准化机构、行业协会以及特种设备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协调与配合。另外由于中国国情以及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法规标准的认识不足,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制定过程中缺少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从而造成法规标准颁布后出现执行上的问题,影响法规标准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加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程度;同时,建立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机构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克服法规与标准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的不协调。在“十二五”科研课题成果基础上,形成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和程序,确定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实施后评价制度,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为今后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相关对策措施
(一)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操作、安全管理人员是特种设备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上级主管部门获得设备运行状况和有关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着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该设备的重大决策。因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设区市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作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记录、交接记录;应当爱惜自己的设备,认真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运行。同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
(二)严格依法实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制度。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国家规定必须对此类设备进行安装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检验工作必须由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取得检验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通过检验,可更好地掌握设备的实际安全状况,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同时督促各使用单位提高对设备管理、使用的重视程度。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项重要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三)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做好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是使用单位的义务,也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第四十二条规定,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四)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的内容:一是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二是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三是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是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五是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六是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对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因产权交接过程中资料损失或不全的设备,使用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追补,尽量使档案资料完整、准确。
(五)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工作和检验工作力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科比较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工作,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严把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安全质量关,严把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能关,为设备安全使用提供客观、公正、及时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在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或能耗严重超标的,应当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杜绝因检验把关不严而导致的责任事故。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蓬勃发展,特种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减少特种设备的事故的发生率,更好的发挥特种设备的作用,首先要对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建立调查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按照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得出指标指数,从而分析出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现状。
参考文献:
[1]江书军.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分类监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2]冯志林,赵庆双,管志远,闻星火.高校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2:171-174.
[3]孙连凯.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刘志刚.基于检测流程控制的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