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史哲不分家,文科教学中,引入一些富含哲理的古诗词,与学生一起梳理古人的思想脉络,领悟其情感轨迹,重温其所处的历史环境,特别是赏析古诗词中所包含的哲理,有多方面的意义,对提高文科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择两首诗试以赏评,以求从中感悟、拓展和提升。
[之一]横江词(其一)
[唐]李白
人道横江好,依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注:①横江:即横江浦,在安徽和县东南,位于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相对,形势险要。②瓦官阁:即瓦官寺,又叫升元阁,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据重冈,……高二百四十尺”。
[评析]前两句中,“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率真自然,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厚,充满地方色彩。“依”为吴人自称,李白早期诗作深受南朝乐府吴声歌曲影响,语言如此,格调亦然,艺术构思也不例外。吴声歌曲本为民歌,扎根于人民群众生活之中,来自于实践。这说明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实践密不可分,必须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同时,同为横江,人道其好,侬说其恶,这说明意识是有差别的,它由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决定。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尤其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不同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意识。为什么“人道横江好”?也许看江之人所见的是风平浪静、景色宜人的横江;或者观江者只为游玩,正在捕捉这种大风大浪的奇景,河山如此壮美,怎不让人叫好?可李白是“郎今欲渡”,但路被阻,自然情亦滞,心生恶。看浪,“涛似连山喷雪来”、“白浪高于瓦官阁”、“白浪如山那可渡”。瞧风,“一风三日吹倒山”、“海神来过恶风回”。观情,路途被阻,使作者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压抑,故生恶。
后两句想象丰富,联系巧妙,取譬奇特,以势夺人,令人叹为观止,也使整首诗平中有奇,让人回味无穷。李白扎根现实、合理想象,描写的景物不循常态,展现出了雄奇壮美的世界。你瞧,他写巨浪,不说浪花四溅,不说浊浪排空,也不说巨浪滚滚,而是说“白浪高于瓦官阁”,以瓦官阁作为标尺衡量白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你想,滔滔巨浪,自横江掀起,似连山喷雪,铺天盖地直奔瓦官阁并扑向大海,那是怎样壮观的场面?那情景、那气势,令人振奋。学李白之诗,就应学习其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就应学习其不竭的创新能力,然后将其化作创作的激情、教学的智慧和才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之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为友,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后来,向秀经过嵇康故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思旧赋》。②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来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烂朽。回到家乡,方知已过百年,同时代的人已亡故。
[评析]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乐天)在扬州相逢。饮宴中,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其对刘长期遭贬谪深表同情、无限感慨。刘在酬答诗中直承赠诗,回顾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接着运用两个典故“向秀写赋”和“王质烂柯”,抒发自己对旧朋谢世、世事蹉跎的感慨。之后,一改沉郁之气,以爽朗的声音、高昂的情调回赠乐天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明刘禹锡不因年老和事业无成而消极颓废,他认为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在他眼前展现的是新事物千帆党发、万木争春的壮丽前景。尤其是最后两句,既点明酬答之意,又勉励乐天与他共干一杯“长精神”,透射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综观全诗,刘禹锡虽有被贬的切肤之痛,有对故友丧亡、世事沧桑的感慨,但他心胸开阔、气度豁达。他借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客观规律。在自己的遭遇面前,他不计得失,仍壮心不已,展望美好前景,愿长精神,有所作为,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下面择两首诗试以赏评,以求从中感悟、拓展和提升。
[之一]横江词(其一)
[唐]李白
人道横江好,依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注:①横江:即横江浦,在安徽和县东南,位于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相对,形势险要。②瓦官阁:即瓦官寺,又叫升元阁,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据重冈,……高二百四十尺”。
[评析]前两句中,“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率真自然,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厚,充满地方色彩。“依”为吴人自称,李白早期诗作深受南朝乐府吴声歌曲影响,语言如此,格调亦然,艺术构思也不例外。吴声歌曲本为民歌,扎根于人民群众生活之中,来自于实践。这说明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实践密不可分,必须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同时,同为横江,人道其好,侬说其恶,这说明意识是有差别的,它由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决定。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尤其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不同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意识。为什么“人道横江好”?也许看江之人所见的是风平浪静、景色宜人的横江;或者观江者只为游玩,正在捕捉这种大风大浪的奇景,河山如此壮美,怎不让人叫好?可李白是“郎今欲渡”,但路被阻,自然情亦滞,心生恶。看浪,“涛似连山喷雪来”、“白浪高于瓦官阁”、“白浪如山那可渡”。瞧风,“一风三日吹倒山”、“海神来过恶风回”。观情,路途被阻,使作者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压抑,故生恶。
后两句想象丰富,联系巧妙,取譬奇特,以势夺人,令人叹为观止,也使整首诗平中有奇,让人回味无穷。李白扎根现实、合理想象,描写的景物不循常态,展现出了雄奇壮美的世界。你瞧,他写巨浪,不说浪花四溅,不说浊浪排空,也不说巨浪滚滚,而是说“白浪高于瓦官阁”,以瓦官阁作为标尺衡量白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你想,滔滔巨浪,自横江掀起,似连山喷雪,铺天盖地直奔瓦官阁并扑向大海,那是怎样壮观的场面?那情景、那气势,令人振奋。学李白之诗,就应学习其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就应学习其不竭的创新能力,然后将其化作创作的激情、教学的智慧和才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之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为友,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后来,向秀经过嵇康故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思旧赋》。②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来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烂朽。回到家乡,方知已过百年,同时代的人已亡故。
[评析]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乐天)在扬州相逢。饮宴中,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其对刘长期遭贬谪深表同情、无限感慨。刘在酬答诗中直承赠诗,回顾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接着运用两个典故“向秀写赋”和“王质烂柯”,抒发自己对旧朋谢世、世事蹉跎的感慨。之后,一改沉郁之气,以爽朗的声音、高昂的情调回赠乐天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明刘禹锡不因年老和事业无成而消极颓废,他认为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在他眼前展现的是新事物千帆党发、万木争春的壮丽前景。尤其是最后两句,既点明酬答之意,又勉励乐天与他共干一杯“长精神”,透射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综观全诗,刘禹锡虽有被贬的切肤之痛,有对故友丧亡、世事沧桑的感慨,但他心胸开阔、气度豁达。他借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客观规律。在自己的遭遇面前,他不计得失,仍壮心不已,展望美好前景,愿长精神,有所作为,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