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底流口直管段是旋流器的重要部件,为了探明底流口直管段长度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底流口直管段不同插入深度对旋流器压力场、速度场、湍动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直管段插入深度绝对值的增加,流场静压力、切向速度、湍动能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可以有效增大离心强度,强化分离效果,而径向速度随着直管段插入深度绝对值的增加有所减小,径向速度的减小有利于分级精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表明:进料压力为0.1 MPa、进料浓度为10%、进料中位粒径为16.75μm时,随着底流口直管段长度由0
【机 构】
: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流口直管段是旋流器的重要部件,为了探明底流口直管段长度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底流口直管段不同插入深度对旋流器压力场、速度场、湍动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直管段插入深度绝对值的增加,流场静压力、切向速度、湍动能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可以有效增大离心强度,强化分离效果,而径向速度随着直管段插入深度绝对值的增加有所减小,径向速度的减小有利于分级精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表明:进料压力为0.1 MPa、进料浓度为10%、进料中位粒径为16.75μm时,随着底流口直管段长度由0 mm增加到80 mm,底流浓缩倍数由4.61倍提高到6.48倍,底流产品中位粒径由49.32μm增大到65.88μm,溢流产品中位粒径由8.57μm增加到21.16μm,溢流产品细度变大,分离粒度增大,综合分级效率较传统旋流器提高了13.85个百分点.
其他文献
为探究脱磷剂种类及用量、焙烧温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产物的磨矿特性的影响,以阿尔及利亚高磷鲕状赤铁矿为对象,采用筛分分析、化学分析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还原产物可磨度、磨矿后铁和磷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还原产物磨矿产品颗粒粒度主要分布在+0.074 mm和-0.030 mm这2个粒级,-0.074+0.045 mm和-0.045+0.030 mm粒级含量较少.②随着脱磷剂用量的增加,还原产物的可磨度升高;不同种类的脱磷剂对还原产物可磨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aCO3+Na2CO3、CaCO3、CaCO3
鞍山某强磁精矿中菱铁矿含量较高,难以实现有效分选.为此,采用流态化焙烧反应器,在传统还原磁化焙烧的基础上,开展了低温预氧化—超低温还原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试样TFe品位为29.47%,主要脉石成分SiO2含量为52.81%,有害杂质S、P含量较低;铁主要以赤铁矿的形式存在,分布率为79.37%,其次为碳酸铁11.71%、磁性铁3.46%.②在500℃和550℃的条件下,以工业发生炉煤气为还原气,直接还原磁化焙烧过程中生成弱磁性浮氏体,难以实现弱磁选铁矿物相的完全磁性转化.③采用低温预氧化
新疆某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伴生钽铌锡等有价元素,其中钽铌主要以钽铌铁矿的形式存在,锡主要以锡石的形式存在.为提高伴生元素的回收率,根据矿石性质最终确定了粗磨—重选预富集—强磁选—离心分离的原则工艺流程,并开展了相关条件试验研究.重液分析确定重选适宜的入选粒度为-0.35 mm,在此条件下,通过螺旋溜槽粗选—摇床精选工艺实现了钽铌锡预富集.对预富集精矿进行锡石与钽铌铁矿的强磁选分离,适宜的工作参数为磁场强度800 mT、脉动频率260次/min.非磁性产品主要为锡石和锂辉石,在冲洗水量2.0 L/min、给矿
辽宁某黄金冶炼企业氰化尾渣中铁、铅含量分别为35.93%、3.88%,具有一定的综合回收价值.针对此尾渣开展了还原焙烧—熔分法回收铁和铅的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和添加剂用量对铁金属化率和铅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250℃、焙烧时间为60 min、焦粉用量为20%、CaO用量为25%的条件下,氰化尾渣的铁金属化率和铅挥发率分别达到99.85%和95.92%;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剂CaO可以促进焙烧过程中铁还原、铅挥发和金属铁颗粒的聚集长大,并且具有
深度还原过程中铁颗粒粒度特征对后续分选指标有重要影响,以攀西地区某钒钛磁铁矿精矿为对象,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重点考察还原温度、还原时间、Na2CO3质量分数对铁颗粒长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还原时间的延长及Na2CO3质量分数的增大,试样中还原铁含量增加,金属化率不断提高,铁颗粒大小不断增大.当还原温度为1000℃、还原时间为2 h、Na2CO3质量分数为15%时,还原铁含量为44.28%、金属化率为86.84%;在此还原条件下还原产品中+19μm粒级含量为53.29%,+53μm粒
硫铁矿含量较高的煤矸石在水、氧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酸性矿山废水(AMD),而Fe3+是该氧化反应过程中的强氧化剂.为了研究Fe3+作用下各类型煤矸石的氧化特征,设置不同初始Fe3+浓度的酸性条件,对来源于3种煤系、不同硫含量的煤矸石样品KL、DZ、SX及黄铁矿样品进行氧化产酸模拟试验,并通过产酸模拟试验中的[SO42?]/[Fe2+]化学计量比来验证试验体系遵循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各试样的氧化速率随液相中初始Fe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第1~7 d为煤矸石及黄铁矿的快速氧化反应期,
豫西陕州—渑池—新安铝土矿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铝土矿资源基地.通过野外调查、构造解析、统计分析和综合研究,总结了区域及典型矿区地质构造特征,阐明了区域构造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建立了区域构造变形动力学概念模型,研究了不同尺度地质构造对铝土矿成矿、保存、空间分布和破坏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出了构造研究对本区铝土矿找矿、勘查和开采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①本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形成断块和断陷构造为主要特征,是印支—中燕山期近SN向不对称挤压与左旋剪张耦合作用和晚燕山—喜山期区域伸展作用的产物;
普通旋流器完成一次分级只能得到细颗粒的溢流和粗颗粒的底流,无法实现窄粒级精细分级要求.为了使一次分级可以获得多个细粒径、窄粒级产品,提出了一种双溢流管旋流器,为探明旋流器内流场特征及分离性能,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了双溢流管旋流器和普通单溢流管旋流器内速度场、压力场、粒度场及分离性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具有双溢流管结构的旋流器经过一次分离可以获取内溢流、外溢流和底流3种粒级产品.相比于单溢流管旋流器,双溢流管旋流器的切向速度和内部静压力更大;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和湍动能更小,说明双溢流管旋流器可以强
针对尾矿库日常安全管控的需求,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和可拓理论,提出了基于集对可拓侧距关联算法的尾矿库安全态势及其敏感因素分析模型.利用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概念和可拓理论中的物元描述方式,建立了描述尾矿库安全态势的分析系统.考虑尾矿库安全评价指标具有“极大型”或“极小型”的特点,以安全等级区间的端点取值最优为原则,建立了基于端点最优的集对可拓侧距关联算法,计算尾矿库安全状态的同异反参数,确定尾矿库安全综合联系度和指标安全影响联系度.基于集对势的定义,构建了尾矿库安全态势及其敏感因素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尾矿库的集对势
卡尔却卡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祁漫塔格地区,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三级成矿带的最西端,区域矿产呈NW—SE向带状分布.前人对区内研究侧重于矿物学、矿床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缺乏找矿预测研究.通过系统总结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特征,建立了铜多金属矿找矿预测模型,开展了找矿预测.研究表明:①卡尔却卡地区典型矿床为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时代为印支期,含矿层位为奥陶纪祁漫塔格群,含矿岩性为矽卡岩、大理岩,接触带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次为断裂,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内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