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公民

来源 :青涩枝叶上的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ne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公民”意识的缺位,来自我们传统文化中沿袭千百年的既定观念。辛亥革命以来,我们经历了从“子民”到“国民”的进步;然后又从“国民”改入“人民”的行列。“人民”与“群众”组成了“人民群众”这一具有鲜明“革命性”的中国特色词组,其含义从未在法律上作出界定。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从“国民”到“人民”,一圈圈转磨,却滋养出更多的顺民、愚民和“文革”暴民。虽然“公民”一词自建国始已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却始终没有真正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一步看似近在咫尺,历经半个世纪仍然步履艰难。
  十七大报告中说“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很多人至今置若罔闻。
  马克斯·韦伯说:“在西方之外,从来不存在城市公民。”“公民”这一概念始自古希腊城邦制,公民相对“奴隶”而言,享有言论和行动的自由。西方社会的基本因子是个人而非家族,因此,在一个健全完善的政体中,每一个具有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身份的独立“自由民”,都是“国家公民”。公民在履行公共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具有表达个人意志、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并具有自律的法治意识和善意的合作意识。“公民社会”是“前现代”与“现代”社会的鲜明界碑。
  “公民社会”的公民——在政治上,是有权监督公共权力的人;在法律上,享有私有财产、个人尊严、知情权、言论自由等多种得到宪法保护的权利;在经济上,是国有经济的“股东”,共享国家的公共资源;在道德上,具有更自觉的独立人格、自主理性、公共责任和公共精神。因此,公民这一称谓,兼有政治和法律的双重身份,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只有“公民”与“公仆”,才是“民”与“官”的合法关系指代。只有确立公民意识,它的对应物“公仆”一词,才会名副其实。
  公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不是被统治者,他们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也要求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国家宪法的维护和保障。
  “公民意识”的成长,是一个国家迈向“公民社会”的前提。
  进入现代社会,汉语辞典中有许多使用了千百年的语词,正在渐行渐远,自动地退出我们的生活,即将被废弃被删除,或是只能作为字典里的古老符号,供后人参照。草民、黎民、子民、庶民、臣民这些依然常常被人习惯性使用的词汇,已显得何等陈腐老旧。
  例如:“百姓”——迄今为止,仍然有太多的人,沿袭使用这个可疑的称谓。动辄自称“咱们老百姓”如何如何。岂不知,“百姓”即百家之姓,是从属专制帝王、没有独立人格而又互不相干的散漫人群。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民”这一法律身份被宪法确立,我们就不再是老百姓,不再是封建时代的“黎民百姓”,而是享有公民权的独立个体。
  很多年中,军队总是习惯称呼“群众”或“老百姓”来与军人区分。从“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句歌词中,可以看到,不对等的称谓关系中,“百姓”仍是作为第二等级存在的。
  我们是中国公民;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也是世界公民。世界公民拒绝狭隘的民族主义。具有世界公民意识的志愿者,具有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为“天下”所有的灾难而忧患、而行动。
  这片丰饶美丽却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只有产生出与宪政相契合,我们才能找到通往公民社会之路。只有当公民的主体地位被逐渐确立,“百姓”真正转变为“公民”之后,我们的民主制度才有保障。只有合格的公民,才能建设合格的公民社会。反过来说也一样,只有合格的公民社会,才能造就合格的公民。尽管有人说谈论“公民社会”为时尚早,但呼唤并促进它的早日到来,却应该成为“公民”们自觉的担当。
  
  简评
  《我是公民》,从一个公民的角度阐述了一个“公民社会”的公民——在政治上,是有权监督公共权力的人;在法律上,享有私有财产、个人尊严、知情权、言论自由等多种得到宪法保护的权利;在经济上,是国有经济的“股东”,共享国家的公共资源;在道德上,具有更自觉的独立人格、自主理性、公共责任和公共精神。因此,公民这一称谓,兼有政治和法律的双重身份,是民主社会的基础。作者在文章中充分肯定了中央政府前所未有的决断与高效,肯定了各级政府、军队、武警等多方社会的救援力量以及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公布灾难的真相,这些都表明了一个社会的进步,所以作者说“公民意识”的成长,是一个国家迈向“公民社会”的前提。
其他文献
许多事情总是想象比现实更美,相逢如是,离别亦如是,当现实的情形不按照理想的情形发展,事实出现与心愿不统一的结局时,遗憾便产生了。遗憾可以彰显出悲壮之情,而悲壮又给后人留下一种永恒的力量,也许生活带走了太多东西,可是却留下片片真情。有过遗憾的人,必定是感觉到深切的痛苦的人,这样的人也必定真实的活过,付出过最真的心,用自己的行动演绎过至真至纯的情感,令人心动和感慨。  错过的一切如同错过的时光一样,无
期刊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孤独,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孤独。  孤独如萧瑟的秋风,有人称其潇洒有人谓之悲凉;  孤独如缥缈的烟雾,有人爱其朦胧有人怨其虚无;  孤独如一串未成熟的碧绿的葡萄,又酸又涩成熟后方能品出其真正的味道。  孤独并不是离别后那伤心的泪水,也不是失败后那苦涩的回忆,它丝毫也不能说明你已失去了一切,更不能说明现在的你一无所有。  我喜欢独自一人走在黄昏的路灯下,看着自己那缓缓移动的消瘦的
期刊
等待是一种希冀,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份甜蜜;等待有时又是一种无奈,一份焦虑,一份失落……但不管怎样,有了等待,我们的生活变得味深韵长,变得多姿多彩。  ——题记    人生有着无数次等待,每一次等待,给人的滋味都各不相同。  (一)  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只能估摸着何时放假给家里提前写一封信。考试的最后一场,交卷的铃声一响,便提起早日收拾好的行李直奔火车站,宁愿在拥挤中等待半夜的车发,也不愿
期刊
那年毕业在即,心情激动的我们喜忧参半。教授目光睿智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遒劲大字:自信和勇气无坚不摧!然后用惯常的语调悠悠开讲:这是旧事,远在40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季。  教授说,城里的少年忽然心血来潮,要到大山里的外婆家体验一份清凉。客车在山中绕了半日,便卧在一小镇上不走了,终点站到了。  少年于街边匆匆吃碗米粉继续赶路。天已过午,还有40里山路等待着少年的一双脚板去一一丈量。  羊肠小道曲里拐弯,
期刊
如今走进菜市场,会切身感受到很“不自然”。琳琅满目的蔬菜摊位上,我们已经模糊了季节的概念。即便在数九寒冬,也可以买到春夏季节才有的韭菜、莴苣、黄瓜、西红柿、青蚕豆籽、花菜等等。有些蔬菜一年四季长年不缺。这都要归于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  如今的人们,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是可以在某一个方面违反自然的。因为某种特殊的需要,我们不妨使用一下反自然的科学技术,比如转基因产品等。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反自然技
期刊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母亲将五花大绑的儿子死命地拖向家门前的深水塘。那个深水塘很深很深,曾经淹死过不少人,他感觉寒刀一般的恐惧霎时从脚底升腾而起。  他的童年非常不幸。他的童年记忆中掩藏着一个深水塘。  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蒙冤入狱,几个月之后就凄惨地离开了人世。母亲为了营救狱中的父亲,四处奔走,吃尽了人间之苦,以致无暇顾及孩子。由于无人照料,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接连患了重病,不久相继死去。  他
期刊
最近,我去拜访一位商人,我和他谈话时,他一直在手上旋转一枚硬币。我忍不住好奇,问他为什么把玩一枚硬币。  他说:“我在念大学时,一次我和室友穷得只剩下一枚硬币。我们靠奖学金和打工勉强凑够了学费。我们都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父母以我们为荣。我们的生活主要靠父母每月寄来的不多的钱维持,可是这个月我们的家里都没有汇钱来。他说他已经和家人谈过了,他们家也实在拿不出钱了。那是一个星期日,我们总共只剩下一
期刊
“山寨”是2008年流行的热词之一。它最早出现在IT行业,是民间势力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但它很快向其他领域蔓延,迅速成燎原之势,到目前已经是无处不“山寨”了,甚至有人已经在筹划“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发起了挑战。关于“山寨”文化,一时更是众说纷纭。  仅以文化的角度而言,“山寨”精神可谓源远流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中已经响彻两千多年,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流民草寇,占山
期刊
今生注定漂泊,在家和异乡之间。  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却要活在遥遥远远的异乡,人生还真是艰难。不愿离开,又不得不离开,人生的诸多况味,皆出于此。  在异乡的土地上洒下几滴思乡的热泪,谁都不知道,这样的泪光中,闪烁的是家乡的亲人,是家乡的白云,是家乡的炊烟,是家乡的星辰,是家乡的流水,是家乡的青山,甚至是家乡的一片瓦、一株草、一粒土。  给我一切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而我却要把生命消耗在异乡的来来往往
期刊
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  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比父亲的命更重要呢?他穿梭在医院各科室之间,交钱、拿药、取化验单……  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没人再为他和母亲遮风挡雨。  办完丧事,他想,自己必须要成为一棵大树,来为母亲遮风挡雨了。  父亲留给娘俩的,不是财产,而是债务。父亲生前举债办了一家石粉厂,谁知厂子上马后,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