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语文教学由于偏重“工具性”,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削弱了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独到的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获得,又主要依赖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
怎样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也是新课标向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多年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走进了一个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课文的分析,在字、词、段、篇的联系上大费功夫,把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作为必教内容,不敢有丝毫的遗漏,似乎少了哪一点,都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其结果是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成许多零散的部件。学生只能按照老师规定的程式去思考、去寻求答案,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尝试着让学生多读。结果我发现学生基本不会朗读,大多数是或唱、或念、或喊,听起来很不舒服。我放教学录音带,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但却因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感触不深,收效甚微。于是,我“赤膊上阵”,由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朗读完《春》一文后,教室里立刻爆发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学生们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是惊?是喜?是崇拜?或许都有吧。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尽可能的带学生读一些片段,并不时给学生纠偏。渐渐地,学生喜欢朗读课文了,有时还不停地摇头晃脑,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三味书屋的先生读书一般,甚是入情。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一个人在初中阶段如果产生了读书的浓厚兴趣,将会受益终生。因此,老师就必须在培养培养学生读书时,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散文艺术精品。作者在描述藤萝经历磨难、由衰而盛的过程中,由于文章语言比较含蓄,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于是,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然后设置问题:你认为作者除了赞美藤萝花顽强的生命力之外,是不是也隐含了其他的意思呢?
同学们反复朗读,认真思考,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遇到困难是不能气馁,坚持就是胜利;有的说做人不能失去信心;有的学生虽然不能归纳出一句能说明自己观点的观点。一个女学生讲了一个爬山的故事之后说,如果她不克服困难坚持爬上山顶,她永远也不知道山的那边有一条白如带子的大河!
我乘机告诉学生,阅读如果能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相联系,就能将文章理解得更深更透,就能感悟文章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三、满足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加德纳教授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这对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轻重之分。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开发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
阅读教学也应根据不同的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擅长朗诵,有的喜欢默读,有的善于分析内容,有的重视词句的组合、修辞的运用等。我们都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成就感。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是现在不少教师却把学生宝贵的青春耗费在支离破碎的分析中,耗费在解不完的习题上。学生学习语文犹如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得,这实在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其实,并非任何书都要求学生仔细研读的,学生只要迷上了读书,尽可以由他们自己把握。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多么精辟的见解啊!只有引导学生自由愉快地多阅读,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是动手做些笔记,写点感想,让学生尽情享受精神生活的美妙,充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使语文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立足长远,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怎样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也是新课标向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多年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走进了一个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课文的分析,在字、词、段、篇的联系上大费功夫,把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作为必教内容,不敢有丝毫的遗漏,似乎少了哪一点,都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其结果是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成许多零散的部件。学生只能按照老师规定的程式去思考、去寻求答案,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尝试着让学生多读。结果我发现学生基本不会朗读,大多数是或唱、或念、或喊,听起来很不舒服。我放教学录音带,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但却因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感触不深,收效甚微。于是,我“赤膊上阵”,由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朗读完《春》一文后,教室里立刻爆发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学生们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是惊?是喜?是崇拜?或许都有吧。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尽可能的带学生读一些片段,并不时给学生纠偏。渐渐地,学生喜欢朗读课文了,有时还不停地摇头晃脑,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三味书屋的先生读书一般,甚是入情。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一个人在初中阶段如果产生了读书的浓厚兴趣,将会受益终生。因此,老师就必须在培养培养学生读书时,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散文艺术精品。作者在描述藤萝经历磨难、由衰而盛的过程中,由于文章语言比较含蓄,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于是,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然后设置问题:你认为作者除了赞美藤萝花顽强的生命力之外,是不是也隐含了其他的意思呢?
同学们反复朗读,认真思考,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遇到困难是不能气馁,坚持就是胜利;有的说做人不能失去信心;有的学生虽然不能归纳出一句能说明自己观点的观点。一个女学生讲了一个爬山的故事之后说,如果她不克服困难坚持爬上山顶,她永远也不知道山的那边有一条白如带子的大河!
我乘机告诉学生,阅读如果能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相联系,就能将文章理解得更深更透,就能感悟文章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三、满足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加德纳教授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这对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轻重之分。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开发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
阅读教学也应根据不同的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擅长朗诵,有的喜欢默读,有的善于分析内容,有的重视词句的组合、修辞的运用等。我们都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成就感。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是现在不少教师却把学生宝贵的青春耗费在支离破碎的分析中,耗费在解不完的习题上。学生学习语文犹如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得,这实在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其实,并非任何书都要求学生仔细研读的,学生只要迷上了读书,尽可以由他们自己把握。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多么精辟的见解啊!只有引导学生自由愉快地多阅读,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是动手做些笔记,写点感想,让学生尽情享受精神生活的美妙,充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使语文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立足长远,因材施教,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