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那么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呢?提高课堂效益是解决这个问题 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益措施
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那么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呢?提高课堂效益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如有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1、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材,要看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就是同一年级的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一样,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这是有效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2、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果对具有简约性的新教材不能透彻理解,不能加以整合,课堂教学往往会杂乱无章.现在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一个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当前的情况,教师课前在研究课标的时候,要认真的思考: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楚?学生能否达到?能达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要关注整体效应的发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关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协调有序, 环节简洁,衔接自然,将时间的合理分配。一节课的时间是一定的,在一定的时间如何去完成本节课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通盘考虑,既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又不要环节太多,变换太快。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样的设计可行吗?还有更恰当、更合适的设计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吗?可能会出现一些什么问题呢?
只有深入地思考,精心地准备,潜心地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理想才能成为教学实施后的现实。
二、优质的过程教学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产生高效呢?我想可以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创造合适的课堂氛围。课堂的组织应以有效传授知识、有效练习为核心而进行,不可为追求新颖有趣而进行无纪律无目的的组织;课堂的教学组织不能过于死板,采用传统的“填灌式”教学,而让学生失去兴趣,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喜好,进行比较开放式多样化的组织,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数学课堂。
2、 做好细心指导工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可有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帮助解决,而有的时候必须要教师进行适时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问题就帮学生完全解决。纠正学生的思维,拉回正确的方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
3、 合作创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导演的这一堂课中主角应该是学生。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多样而丰富,能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合作学习。
4、课中适时激励和肯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三、教学管理要有效
教学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没有有效的教学管理,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的教师教学水平 比较高,但缺乏课堂调控管理的能力。因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那么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真诚爱生。欲晓之以理,需先动之以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真诚感情是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的鈅匙,可以架起师生之间互相信赖的桥梁。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课外信息沟通。教师在课堂外注意与学生沟通,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树立自己的亲和形象,通过改善师生人际关系来促进教学管理,又可以了解到大量关于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为课堂贴近学生,发挥教学机智,儲备素材。
四、有效的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效益的课外延续,作业布置应体现层次性、针对性、有效性。而传统的做法是不顾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全班做一样的作业,结果导致课堂作业收不齐、或抄袭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1、作业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更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开发智力。
2、布置练习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教材中知识展现的前后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练习不仅具有基础性、连贯性,还具有思维性和创造性,层次分明,阶梯清楚。
3、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有代表性,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层次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去完成.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开拓学生视野,体验数学的妙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只要能抓住以上主要因素,尽到自己的努力,我想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在减负的同时去增效。
主要参考文献:
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张兆驹
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
陈德前.理想的课堂依赖于有效的设计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益措施
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那么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呢?提高课堂效益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如有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1、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材,要看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就是同一年级的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一样,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这是有效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2、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果对具有简约性的新教材不能透彻理解,不能加以整合,课堂教学往往会杂乱无章.现在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一个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当前的情况,教师课前在研究课标的时候,要认真的思考: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楚?学生能否达到?能达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要关注整体效应的发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关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协调有序, 环节简洁,衔接自然,将时间的合理分配。一节课的时间是一定的,在一定的时间如何去完成本节课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通盘考虑,既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又不要环节太多,变换太快。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样的设计可行吗?还有更恰当、更合适的设计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吗?可能会出现一些什么问题呢?
只有深入地思考,精心地准备,潜心地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理想才能成为教学实施后的现实。
二、优质的过程教学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产生高效呢?我想可以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创造合适的课堂氛围。课堂的组织应以有效传授知识、有效练习为核心而进行,不可为追求新颖有趣而进行无纪律无目的的组织;课堂的教学组织不能过于死板,采用传统的“填灌式”教学,而让学生失去兴趣,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喜好,进行比较开放式多样化的组织,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数学课堂。
2、 做好细心指导工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可有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帮助解决,而有的时候必须要教师进行适时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问题就帮学生完全解决。纠正学生的思维,拉回正确的方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
3、 合作创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导演的这一堂课中主角应该是学生。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多样而丰富,能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合作学习。
4、课中适时激励和肯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三、教学管理要有效
教学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没有有效的教学管理,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的教师教学水平 比较高,但缺乏课堂调控管理的能力。因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那么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真诚爱生。欲晓之以理,需先动之以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真诚感情是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的鈅匙,可以架起师生之间互相信赖的桥梁。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课外信息沟通。教师在课堂外注意与学生沟通,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树立自己的亲和形象,通过改善师生人际关系来促进教学管理,又可以了解到大量关于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为课堂贴近学生,发挥教学机智,儲备素材。
四、有效的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效益的课外延续,作业布置应体现层次性、针对性、有效性。而传统的做法是不顾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全班做一样的作业,结果导致课堂作业收不齐、或抄袭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1、作业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更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开发智力。
2、布置练习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教材中知识展现的前后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练习不仅具有基础性、连贯性,还具有思维性和创造性,层次分明,阶梯清楚。
3、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有代表性,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层次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去完成.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开拓学生视野,体验数学的妙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只要能抓住以上主要因素,尽到自己的努力,我想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在减负的同时去增效。
主要参考文献:
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张兆驹
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
陈德前.理想的课堂依赖于有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