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诗歌应强化“中国味道”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诗歌的新时代,应该是指在中国新诗走完第一个一百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周年的这个特别的时代,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的诗歌到底怎么写?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思考。每一个诗人都处于创作的酝酿之中,如果我们创作的诗歌在走老路,或者走歪路,那么只能降低自己的追求和格局,陷于自我娱乐或陶醉,更谈不上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留下什么地位。应该说,在当下,很多诗人的创作是盲目的,率性的,缺少总结和思考,大多数作品,要么是不能为人读懂,追求西方诗歌的“现代”,喜写个人体验;要么诗歌写个人的小感觉,无足轻重。我们应该让更多的诗人了解未来中国诗歌的主流写作方向、审美追求。新时代中国诗歌应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即创作在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背景下的诗歌,对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创新和传承下的诗歌,“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的诗歌。
  新时代中国诗歌要有中国味道
  众所周知,中国新诗是在向外国诗歌学习中成长、发展的。在领导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以倡导白话文闻名于世。他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以此,来与中国传统的文学割裂。他认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一项”。由此,他开始倡导用白话文写诗,这个时候,他“远在异国”,留学美国多年。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主要表现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受西方观念很深的诗。就艺术审美方面看,《尝试集》所追求的主要是“诗体的解放”。胡适说:“我们做白话诗的宗旨,在于提倡诗体的解放。有什么材料,做什么诗;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的自由枷锁镣铐,统统推翻:这便是诗体的解放。”
  胡适之后,新诗风起云涌,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年间,各种新诗的艺术流派很多,新诗的前途和道路怎么走,引起众多诗人的探索,正如闻一多先生说过,“在这新时代的文学动向中,最值得揣摩的,是新诗的前途。”(《文学的历史动向》)而向西方现代派学习,成为一大主流。尤其是象征主义诗歌,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象征诗派.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诗派。诗人们大多久居国外.或从国外归来.深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审美观念和写作方法影响。
  向西方学习诗歌写作,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重新开始,早期的朦胧诗,直到现在的知识分子写作,都充满着“翻译体”的印痕。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出生的年轻诗人,也多沉浸于翻译而来的外国诗歌中。
  新时代中国诗歌要有中国味道。外国诗歌固然可以学习,更何况诗歌写作者学习和模仿已久了。可惜的是,在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西方现代诗歌,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从行文、技巧等方面说,都离中国味道较远。向西方学习而来的诗歌,内容上消沉、晦涩,沉醉于个人的呓语,或者将诗歌纯粹作为艺术来创作,追求所谓的纯诗歌,或无意义写作,不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共鸣,甚至人为设置障碍,追求所谓的陌生化写作、难度写作。
  一些有见识的诗人.在经历多年的对国内外诗歌的解读、剖析,经过艰苦的创作探索和深思后,重新向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学习,汲取营养,试图创作出有中国味道的诗歌。什么是中国味道?中国特色的诗歌文化与西方诗歌文化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是“文以载道”,“诗以道志”(《庄子·天下》)。中国的诗人从来都不是为自己写作的,而是一定会考虑诗歌的社会功能价值,即影响他人和社会,中国诗歌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一点是一致的。著名诗歌理论家吕进教授曾告诉笔者,当代诗歌向传统诗歌要学习的正是“家国情怀”。当代诗歌已经丢失了这宝贵的诗歌之骨了。
  中国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水平,与西方现代社会相匹配的现代诗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在写作方法上,也不宜完全的现代主义风格。《诗刊》2018年第6期上有一篇题为《新时代诗歌和百年新诗的建设》的评论文章。文章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本质是现实和浪漫的统一.不需要人为再进行风格的细分。在一个多元文化发展的時代,各种风格流派都在相互影响并达到最终的融合,现代诗歌也已经不再仅是感受和技巧丰富的解构或结构.而是现实主义的观照和浪漫主义理想的融合,因此简单地再以现代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区分已经不适合当前诗歌的创作和研究。”这个应该是中国特色的现代诗观。中国诗歌的“中国味道”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新时代中国诗歌应有主流审美的诗歌
  中国诗歌可以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如今诗歌在全社会和文化中的边缘化和小众化令人难以置信。究其原因,是大多数放下了自己应有的责任和大格局,诗歌内容脱离自然、人群、社会,而认为诗歌是个体性写作。只关注个人的情感,甚至内心隐秘的部分,非意识,超意识,潜意识等,最后变成了个人的诗性日记,甚至只为自我娱乐。
  在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自然允许各人有自己的写法和艺术追求,但社会应该有所倡导,应有主流审美的诗歌。主流审美的诗歌包括有家国情怀、有筋骨、有痛感、有力度、有时代印记的诗歌,也包括透明向上、有温度、有丰富情感色彩、有浓郁生活气息和让人动心的各类诗歌。习总书记说,“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天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自然主义诗歌、亲情诗歌等都呈现出向上的诗歌特色,歌颂自然之美、亲情之宝贵等,激发人们对自然和家庭、社会的热爱。一些主题类诗歌,如海南今年举行的吟咏海洋诗歌大赛、江苏今年举行的“我们走过40年”诗赛,都以主题的鲜明性、内容的贴近性而受到诗人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我们认为,只要诗歌回归到生活中来,写读者关注的题材、想写而写不出的诗歌,注重诗歌的大众阅读意识和诗歌的社会功能,诗歌一定会回到人群中去,新时代中国诗歌可以再回到社会成为主流文化。
  新时代中国诗歌要有高度的艺术性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已是精致的社会,文学创作也应该具有工匠精神和工艺意识。简单地将诗歌视为政治的工具而忽视其艺术特性,这是不可取的,而创作的粗制滥造也是不被这个时代的读者所允许的。诗歌的艺术性是要求诗歌具有的美的本质。
  中外诗歌在对美的追求上各有特色,又有相近之处。中国诗歌早在《诗经》中,就有赋比兴的艺术写法,外国现代主义诗歌则讲究用象征、隐喻和明喻、反讽等手段,中外的这些方法其实是相通的。在艺术性上,中国诗歌具有独特的内涵,连外国诗人,如美国的庞德、墨西哥的帕斯等大家都在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诗歌独有的意象和空灵的意蕴,让他们赞叹不绝。中国诗歌艺术和绘画、音乐艺术一样都特别讲究虚实关系,虚实相生,虚实结合,言已尽而意无穷。今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诗人张执浩在《诗歌的诚意》一文中说:“完整的诗歌应该是由两部分构成的:说出的部分,和未说出的部分。没有前面‘说出’的那部分,后面‘未说出’的部分就不成立:但仅有‘说出’的部分,这首诗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事实上,‘未说出’的那一部分才是成就这首诗的关键,犹如海床与滩涂的关系,所有的平静或汹涌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说出的太多则容易满溢,该说出的未说则容易造成滞涩。在说与不说之间,写作者的心智经受着巨大的考验。高妙的写作者总是知道一首诗应该在何处停笔罢手。”
  总之,中国新诗经历一百年的历史,诗歌应该从向外国诗歌的学习逐渐转向对中国传统诗歌的适度对接,进行中外古今的进一步糅合,形成社会能接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美学标准和思想要求。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本期推出的是“一首诗的诞生”的第三个专辑。构成每一首诗的因素是多样的,通往每一首诗的小径也是无限的。因此,倾听诗人们讲述一首诗,有助于我们窥探诗歌创造的秘密,更好地领略诗歌无限丰富的美。本期的三位作者雪女、孙苜蓿、陈巨飞,都向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述。雪女讲述了她从童年到中年对墓地的体验,对死亡的沉思,以及对生与死的关系超越性的领悟;当她把这些基于生命体验的领悟写入诗歌,无疑产生了动人的力量
你从很远的地方  带回一只山猫,和一只蜜獾。  你告诉我,壁炉里生着火。  一些秋天剩下的麦秸。  我们在冬天走来走去的样子,像两只  慵懒的野狼。  我们在火堆旁,把爪子合在一起  比比谁的指甲更长。  村庄  立冬那天  我同时经过两片麦地,两条河流。  风从北吹过来。  我们的茅草屋子在燃烧。  我站在河里嚼麦穗。  你的眼睛和傍晚的炊烟一起,  高高挂在树枝上。  我的孤独是一座绿花园  
山坡那样小,它的温柔那样小  远远望去,静静地涵容天地  无一例外地接受着,和死亡  一样恒久。没有人能驯服一座  山坡,就像没有人能用手去  劈开河流。我们在山上露营  一只机警的地鼠,探出半颗  毛茸茸的脑袋,灰棕色的毛  兜住一窝窝初生的风。竹林  被风吹开干净的胸膛,蓝天  广远,赐予我们洁净的欢喜  在白鹿塘  最后一支哀歌奏响:  一群麻衣。一些储满了眼泪,  另一些扛着沉重的舌头, 
机器之血  生锈的老机器自己走了出来,绑上履带  往事般地转动自己的身子  他不断抖掉自己的老年斑,像割破动脉一样  从身体里喷出淤黄的血液。  他不断地抽打河流,以鱼为食、以虾为饮。  只要满足了土壤的味觉欲望,  鸟儿也许会开花、树也许会飞翔。  机器,从转动之日起就意味着永不停歇  老机器更要发挥他的余热。效仿  他那永远的、不停歇的、熠熠的光辉岁月。  他发声永远都是嗡嗡,从黎明到下一个黎
冬日清晨  入冬以后,寒冷遍地生根  校园的清晨,每一样细小的事物  都有了晶莹的品质  日间的温情已连日早退  迟到的迹象又日益分明  早读课,以最生动的方式  搅动清晨凝滞的寒寂  孩子们一遍遍練习  古诗词、现代文,交叠成  轻快的音律,直到唤醒  冰绒裹着的啾啾鸟语  后来的我们  电影里,有人  替我们重逢  替我们回忆  替我们哭,替我们笑  替我们谈起后来被辜负的誓言  然后,替我们
风动石是界碑  陆地给东山岛一只胳膊  东山岛竖起一根小指  站在它的身旁  我们一起怀抱无垠的孤独  面壁蔚蓝色的空旷  中和软硬  海风登陆时,我们同时  略皱眉头  可我,长不进东山岛  倚着风动石  百丈悬崖,势如平地  大水泱泱,一指可定  大地茫茫,不可丈量  一块巨石界定水陆  站着的,活了  安卧者,死寂  大地的一根小指告诉我  前方虚无  后退方为进步  生死界碑许我们一个人间
春姑娘梳妆时慌乱间遗落的扑粉,抑   或是   报春鸟上路前迫不及待地撒出的报春   卡片   那些以舞蹈的旋律摇落的一地词汇   是无题诗,也是大合唱   润色了诗酒,焐热了田园   这时,把一句谚语种在大雪里   明年便长出遍地丰收的歌谣   孩子说,田野里精灵般闪烁的   是童年弹弓失手打落的一地星星   还有羞答答的燕姐姐,在偷偷放映幻灯   此刻躺在雪地上,如同躺在母亲的怀抱里   鸭子
一幅油画,在春天里呼吸  你用自己鐘爱的颜料另加一个  色彩斑斓的梦,油画就像燕子一样飞起来  我看见一股暖暖的气息在喉咙里燃烧  你把一缕秀发借给碧绿的柳条  泉水甜美,那是春的激情在幸福地荡漾  你在精心地构思着一幅油画  西方的语言被你改编成纯粹的汉语  尽管题材陈旧,但你的表现手法很现代  传统与创新,照亮着你前进的一举一动  你不是画家,但你把油画画得娓娓动听  娴熟的技法,让瑰丽的表情
河里的水有些脏  水里的鱼顾不上这些  成群结队地游泳,浮出水面透气  几只白鹭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  在水里划出一圈圈涟漪,有时追逐,半途折回  岸上的人在看白鹭捕食,拍照  白鹭突然飞起,白色的翅膀落下一大片黑影  射鱼人  最初,以为有人在水底钓鱼  走近才发现,手持的不是钓竿  而是一把锋利的箭  射鱼人钻进水里 搜寻目标  鱼儿们集中撤离奔向下一片水域  射鱼人最终一箭未发  他举着箭在
三月,我喜欢置身麦田  可以不停走,风吹起碧波起伏  可以躺着,听麦叶相蹭刷刷响  风吹鼻尖,周身被包围着  此时,它们就是身边的亲人  无论背负多少岁月的脚印,第二天  还是在黎明前站起,头顶露珠  深情的看着,养育他们的大地  像从未受过伤  不归  一场风,可劲地吹  黄昏后的李花,簌簌落下  来不及了,真的  花瓣如雪,却未能覆盖新草  转眼,就沒了影踪  那些前赴后继的白色身影  只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