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市设区与大杭州区域的经济发展

来源 :杭州·党政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撤市设区有利于大杭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从大杭州角度看,杭州有13个区、县(市)。但是,一直来,杭州城区与西部的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等5县(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根据笔者2012年的研究,在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杭州主城区与西部五县(市)经济增长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导致杭州城区与五县(市)之间经济差距扩大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主要因素是体制因素,即“行政区经济”的影响。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杭州西部5县(市)都属于杭州的“经济区域”。任何一个“经济区域”,都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二是中心城市的“腹地”,也就是该中心城市影响所及的区域范围。“经济区域”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人们经济活动所自然形成的,其区域范围的大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
  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生产要素通畅流动的作用下,中心城市与腹地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推动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中心城市吸引、集聚腹地有利于创新的各种要素,实现产业创新,从而使中心的产业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当中心通过创新实现产业更新后,它就把原有的产业向腹地扩散。中心与腹地之间通过这种“集聚、创新——转移、扩散……”的一体化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与经济的持续增长、一波一波地向前发展。
  但是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与体制背景,各级行政区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各级政府从本行政区的财政收入、领导人的政绩考核、改善本地区的民生等需要出发,都有着做大自己所在行政区经济的强大动力。在地方政府强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地方本位与保护主义盛行,从而使行政区划界线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刚性约束,跨区域流动严重受阻,区域经济一体化难以实现。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行政区经济”现象。“行政区经济”集中表现为企业竞争中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区域分割、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流动受阻;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的高度一致性等。
  由于我省实现的是“省管县”的财政体制。这一体制虽然促进了各级政府发展本行政区范围内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行政区经济”的作用,影响了杭州城区与五县(市)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杭州城区与五县(市)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笔者认为,这是导致杭州主城区与西部5县(市)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要消除“行政区经济”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最根本的途径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从“发展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但是,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过程。从当前来说,行政区划的变动、撤市设区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合理定位、区域分工,
  推进城区空间结构的合理化
  杭州城区不但是大杭州的经济中心,而且也是浙江省、以及整个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为了充分发挥杭州城市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功能,各个城区就需要在客观认清自身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对本城区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各个城区有效的功能分工,推进城区空间结构的合理化,最终实现杭州城区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撤市设区以后,不论是原来的杭州城区,还是富阳,都需要有一个重新定位本身区域功能的过程。富阳作为杭州西部的城区,除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接受杭州的产业转移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为杭州城区西部副中心,带动桐庐、淳安、建德以及其它周边县市的区域发展。因此,富阳城区除了强化与杭州主城区的经济联系外,还需要把富阳城区从原来县级市的功能转变为杭州城区西部副中心的功能,并以更加开放、大气的心态,强化与周边县市的经济联系,在做大城市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对周边县市的“集聚——辐射”功能。
  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要素流动,
  促进大杭州创业环境一体化
  合理的区域功能定位,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区域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最有发言权。只有让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充分流动起来,企业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到最适合的区域去发展、去集聚,各区域合理的功能定位才能确定。因此,需要消除各种不利于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有关政策,创造杭州各城区一体化的创业环境,促进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各城区之间的自由流动。
  当前,明显需要加快改革的是户籍制度。杭州城区的面积扩大后,应该采取更积极的人口流动政策。特别是富阳,为了集聚人气、做大产业,应该降低杭州市外人口入籍富阳的门槛。虽然户籍改革会增加政府公共财政的支出,但是,人口的集聚所形成的消费市场、人力资本增长将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因此,长期来看,户籍改革所带来的收益是大大高于成本的。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由杭州生活品质研讨组群、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杭州》杂志社、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等共同举办的2016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活动。于2016年6月18日在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隆重召开。  来自党政界、知识界、企业界、媒体界的300多位嘉宾出席。通过电视展播、专家点评、互动交流等形式,对最能代表杭州生活品质的现象、人物、区块、活动进行展示和发布,在场嘉宾见证了
期刊
谁不曾为一张封面,买下一张碟?谁不曾为一段旋律,沉默或流泪?谁不曾插上耳机,不知何时安睡?关于青春的、梦想的、自由的一切,都沉淀在那些有音乐陪伴的日子里。  在杭州,我们寻找音乐,我们寻找自己。  8 00 将音乐当作背景,让耳朵去旅行  “多少年以后/如云般游走/这一生一世/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  被音乐声温柔地叫醒,也许是
期刊
这是一座古老的文化之城,也是一座时尚的活力之城;  这是一群城市的建设者,文化的守望者,信念的坚守者,风尚的引领者;  这群人在这座城中,生活、工作、创业;  在当下,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主持人:我们经常提起黑客,2008年,您曾做过奥运会的网络安保工作,到之后的亚运会,以及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这八年当中,黑客技术是否升级发展得非常迅速?  范渊:全世界黑客的数量粗略估计应该在百万级别,互联
期刊
休闲杭州带动特色深度游等  简介  杭州,一座营建在山水中、融化在休闲里的城市。除了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和千年古运河外,良渚文化遗址、西溪、大临安城(南宋都城)、湘湖旅游区……杭州积极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深挖景区文化特色,旅游产业也自西湖景区向全城范围拓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连上“i-hangzhou”免费公共wifi,就可向朋友实时直播自己的“杭州之旅”:从断桥出发,过白堤,漫步各个博物馆,品尝地
期刊
杭州向有素食的传统。它起源很早,并非源自佛教和道教。据《墨子·辞过篇》:“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这里的“古之民”,学术界都认为它所指的是周朝时人。可想,原始性的素食传统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了。而古杭州在吴越争霸时期,由于莼菜、莲藕等的野生食物逐步走向养殖利用,也便开始了蔬菜素食。其中《庄子》有言:“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这里的“蔬食”便是与肉食相对的蔬
期刊
孝女路,据《杭州地名志》载,南起杭州市上城区学士路,北至庆春路西段,长约三百米,路宽九米,相传因岳飞之女银瓶为父冤案而得名。  据成化《杭州府志》载,此处有岳王庙,相传这里是岳王故宅,内有银瓶井。岳飞被杀害时,“一女甫及笄,闻变,所抱银瓶坠井而死,杭人怜之,立祠井上,题其额曰:‘银瓶烈女祠’。”元代时称“银瓶娘子庙”。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按察使梁林筑亭覆井,榜曰:孝娥井。清初井上又建小屋,中
期刊
作 者:毕淑敏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简 介:一张价值2万美金的单程车票,一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迷之旅行。走了这许多路途,耗费这许多心力,不过是想要成为真正的自己。  著名作家毕淑敏,人称“文学的白衣天使”,是当代华语世界人气最高的心灵导师。既是医者又是作家的身份,让毕淑敏一次次目睹生命的青春与苍老、健康与病痛,对珍视生命与灵魂有了独特的领悟。在她的最新著作《非洲三万里》中,
期刊
深化认识,以知促行  改革开放以来,富阳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符合富阳实际的发展路子,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市域承东接西的节点作用有效发挥,为建设“东
期刊
开卷有益、读书增智,阅读是一个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内容。要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全民阅读重在全民参与;要关注和引导新兴阅读方式,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抓好新兴媒体内容建设,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要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  ——4月23
期刊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金融业在经济升级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调控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有新举措,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有效,加大定向调控和结构性改革力度,在搭配组合运用好现有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根据需要创新推出针对性强的金融措施,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相互配合,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支撑。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