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取得良好疗效,术后一年其思维、情感、行为、认知等方面改善明显,总有效率80.79%。无明显并发症,无明显智力损害,术后社会适应性满意。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病立体定向术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精神发育迟滞
中图分类号:R749.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83-02
精神疾病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情况下,约30%治疗无效。我院近4年来开展了近800例难治性精神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追踪2006-2007年12月术后一年以上的病例17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1例,女性96例,年龄19—49岁,平均32岁。病史3.5—27年,平均7.4年。其诊断皆符合难治性精神病标准(经过正规住院治疗,病史>3年,长期足量服用3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并经过电休克、心理及行为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病情反复发作,社会适应性差)。其中精神分裂症122例,抑郁症46例,精神发育迟滞9例。
1.2方法:手术采用双侧杏仁核+双侧内囊前肢+双侧扣带回为基本毁损靶点。术后小剂量(选择术前剂量的1/3—1/4)服用抗精神病药。
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分。对抑郁症进行手术前后史密斯量表评分。时间以一年前后量表评分做对照。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涉及的6个方面的问题,制成简短问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复诊及电话随访。
1.3疗效评价:随访时间一年以上。总疗效平定采用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于1990年制定的评定方法:1级恢复: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正常,适应生活,不需任何治疗;2级显著进步: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正常,能适应生活不需要任何治疗,或在维持药物(相当于氯丙嗪100mg/日)治疗达到1级水平;3级进步:症状仅见减轻,功能有所缺陷,在生活适应方面还有各种问题,或在较大剂量药物治疗下达到2级水平;4级无效:症状无变化;5级症状恶化。1—3级称有效,4、5级为无效。
2结果
2.1疗效:恢复31例,占17.51%;显著进步64例,占36.16%;进步48例,占27.12%;无效34例,占19.21%;恶化0例。总有效率80.79%。
2.2量表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分无显著差异。对抑郁症进行手术前后史密斯量表评分差异显著。
2.3主要症状:思维方面改善明显,改善率84.2%,自知力改善率88.3%;情感不当改善率60.2%;行为不当改善率73.18%;拒服药消除率97.75%。
2.4并发症:177例中未见智力衰退及肢体功能障碍,记忆力较常人无明显损害。
2.5家属评价:家属满意率71.28%。
3讨论
常规精神内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致残率都很高,部分患者心理功能衰退。近年来,精神外科发展迅速,越来越多患者选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我科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近800例,术后一年以上病例177例追踪后认为:术后(1)认知功能显著改善,拒服药现象基本消失。这是90%以上患者最明显的疗效。(2)思维改善率(102/122)83.6%。(3)严重的自杀行为及冲动行为消失。(4)其中42例以阴性精神症状为主的精神病术后阴性症状群明显改善,认知和思维趋于正常。(5)术后及早参与社会工作,适当社会技能训练有助于动作、语言、情感的复常。(6)术后药量平均量折合氯丙嗪量是术前平均治疗量的28.6%。术后用药量较术前减少2/3,且术前大剂量应用同种药物无效者术后小剂量可达良效。(7)一年后疗效评价中,采用另一项标准为家属量尺评价,即1—10分评价法:1-3分无效,4-6分有效,7-9分显效,10分恢复。177例中1-3分24例,占13.6%;4-6分31例占17.5%;7-9分69例占39.0%;10分31例占17.5%。另22例因电话随访家属评分模糊,未计入。(8)精神发育迟滞9例行为障碍改善7例。立体定向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兴奋冲动、自伤、情感不适等症状。(9)智力术前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分89.1,术后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分92.3,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术后智力无明显损害。 (10)抑郁症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功能性疾病,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功能影像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抑郁症病人左前额皮质活动减弱,前扣带回皮质几乎没有活动,反映抑郁症病人前额和扣带回功能减弱于认知损害有关。因此立体定向术可以改善扣带回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术前,尤其表现在认知、心理、社会功能、思维等几个方面。因而认为立体定向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重视药物调整,并注重四季变换时节药物量调整,及早参与社会活动,对进一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病立体定向术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精神发育迟滞
中图分类号:R749.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83-02
精神疾病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情况下,约30%治疗无效。我院近4年来开展了近800例难治性精神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追踪2006-2007年12月术后一年以上的病例17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1例,女性96例,年龄19—49岁,平均32岁。病史3.5—27年,平均7.4年。其诊断皆符合难治性精神病标准(经过正规住院治疗,病史>3年,长期足量服用3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并经过电休克、心理及行为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病情反复发作,社会适应性差)。其中精神分裂症122例,抑郁症46例,精神发育迟滞9例。
1.2方法:手术采用双侧杏仁核+双侧内囊前肢+双侧扣带回为基本毁损靶点。术后小剂量(选择术前剂量的1/3—1/4)服用抗精神病药。
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分。对抑郁症进行手术前后史密斯量表评分。时间以一年前后量表评分做对照。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涉及的6个方面的问题,制成简短问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复诊及电话随访。
1.3疗效评价:随访时间一年以上。总疗效平定采用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于1990年制定的评定方法:1级恢复: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正常,适应生活,不需任何治疗;2级显著进步: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正常,能适应生活不需要任何治疗,或在维持药物(相当于氯丙嗪100mg/日)治疗达到1级水平;3级进步:症状仅见减轻,功能有所缺陷,在生活适应方面还有各种问题,或在较大剂量药物治疗下达到2级水平;4级无效:症状无变化;5级症状恶化。1—3级称有效,4、5级为无效。
2结果
2.1疗效:恢复31例,占17.51%;显著进步64例,占36.16%;进步48例,占27.12%;无效34例,占19.21%;恶化0例。总有效率80.79%。
2.2量表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分无显著差异。对抑郁症进行手术前后史密斯量表评分差异显著。
2.3主要症状:思维方面改善明显,改善率84.2%,自知力改善率88.3%;情感不当改善率60.2%;行为不当改善率73.18%;拒服药消除率97.75%。
2.4并发症:177例中未见智力衰退及肢体功能障碍,记忆力较常人无明显损害。
2.5家属评价:家属满意率71.28%。
3讨论
常规精神内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致残率都很高,部分患者心理功能衰退。近年来,精神外科发展迅速,越来越多患者选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我科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近800例,术后一年以上病例177例追踪后认为:术后(1)认知功能显著改善,拒服药现象基本消失。这是90%以上患者最明显的疗效。(2)思维改善率(102/122)83.6%。(3)严重的自杀行为及冲动行为消失。(4)其中42例以阴性精神症状为主的精神病术后阴性症状群明显改善,认知和思维趋于正常。(5)术后及早参与社会工作,适当社会技能训练有助于动作、语言、情感的复常。(6)术后药量平均量折合氯丙嗪量是术前平均治疗量的28.6%。术后用药量较术前减少2/3,且术前大剂量应用同种药物无效者术后小剂量可达良效。(7)一年后疗效评价中,采用另一项标准为家属量尺评价,即1—10分评价法:1-3分无效,4-6分有效,7-9分显效,10分恢复。177例中1-3分24例,占13.6%;4-6分31例占17.5%;7-9分69例占39.0%;10分31例占17.5%。另22例因电话随访家属评分模糊,未计入。(8)精神发育迟滞9例行为障碍改善7例。立体定向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兴奋冲动、自伤、情感不适等症状。(9)智力术前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分89.1,术后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分92.3,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术后智力无明显损害。 (10)抑郁症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功能性疾病,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功能影像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抑郁症病人左前额皮质活动减弱,前扣带回皮质几乎没有活动,反映抑郁症病人前额和扣带回功能减弱于认知损害有关。因此立体定向术可以改善扣带回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术前,尤其表现在认知、心理、社会功能、思维等几个方面。因而认为立体定向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重视药物调整,并注重四季变换时节药物量调整,及早参与社会活动,对进一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