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十二五”中期,我国丝绸行业努力克服内外环境压力,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丝绸品牌,着力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内需市场机遇,有效化解了各种外部风险,使行业实现了相对稳定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技术升级 凸显自主品牌
“十二五”期间,丝绸行业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行业技术升级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功能性茧丝纤维新产品得到开发和应用。以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家蚕和桑树基因组研究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优质高效养蚕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桑柞茧丝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桑椹饮料、蚕丝蛋白化妆品、蚕丝人工皮肤、桑枝地板、桑枝菌、蚕蛾酒等茧丝资源综合利用的科研、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建材装饰等领域,成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东桑西移”的大背景下,江苏海安、广西宜州、四川宁南、陕西安康、保山等一批优质茧生产基地日趋成熟。
加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加强行业公共品牌监管,完成对《高档丝绸标志质量手册》、《高档丝绸标志消费者投诉受理工作规则》的修订,进一步完善高档丝绸标志质量体系。大力培育和保护自主品牌,先后支持10多个省市多家丝绸骨干企业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同时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加大自主品牌营销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自主品牌国内外知名度。充分挖掘丝绸文化内涵,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丝绸博物馆和丝绸文化园,一批丝绸博物馆、文化创意园相继在四川、江苏、浙江、深圳等地打造成功,标志着以丝绸文化元素相串联,具有鲜明中国丝绸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正在逐步形成,“文化+品牌”融合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节能减排 发展绿色产业
茧丝绸业是一个生态产业,循环经济潜力巨大。但是蚕茧收烘、缫丝、绢纺与印染等环节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却不容忽视,蚕茧收烘每年需耗煤12万吨,缫丝环节每年用水量近2亿立方米,占整个丝绸工业用水量的60%以上,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保持丝绸产品绿色性能还存在许多缺陷。
为此,丝绸行业致力于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涂料染色印花、冷扎堆染色、液雾喷色染色、环保拔染印花、经轴染色、数码织造、数码喷印和多元纤维小浴比环保染色等新型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取得了良好节能减排效果。推广应用缫丝污水零排放技术及装备,目前山东泰安百川水业公司生产的缫丝废水回用设备已在江苏、浙江、四川、广西、山东等16个省市丝绸主产区大面积应用,废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缫丝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大大提升。
平稳运行 保持向上发展
丝绸具有其他纺织纤维所不及的优良性能,目前仅占纺织纤维总产量的0.172%,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丝绸消费将呈企稳回升趋势,丝绸消费将保持年递增5%左右的水平,特别是中国经济将保持平均8%的增长水平,将为丝绸内销的扩大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桑园面积共计1262.46万亩,同比增长1.72%;发种量1672.72万张,同比增长3.28%;蚕茧产量68.78万吨,同比增长3.08%;蚕茧收购量63.2万吨,同比增长4.62%;蚕茧全年综合均价1772元/担,同比上涨3.21%。
2012年全国362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丝产量12.6万吨(含柞蚕丝),同比增长16.61%;绢丝产量1.25万吨,同比下降55.72%;绸缎产量69696万米,同比增长12.78%。
预计“十二五”末,中国人均丝绸消费量将接近50克,年消费丝绸产品7万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15%左右。“十二五”时期后两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我国茧丝绸行业“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但机遇大于挑战,丝绸产业稳定向上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技术升级 凸显自主品牌
“十二五”期间,丝绸行业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行业技术升级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功能性茧丝纤维新产品得到开发和应用。以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家蚕和桑树基因组研究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优质高效养蚕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桑柞茧丝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桑椹饮料、蚕丝蛋白化妆品、蚕丝人工皮肤、桑枝地板、桑枝菌、蚕蛾酒等茧丝资源综合利用的科研、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建材装饰等领域,成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东桑西移”的大背景下,江苏海安、广西宜州、四川宁南、陕西安康、保山等一批优质茧生产基地日趋成熟。
加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加强行业公共品牌监管,完成对《高档丝绸标志质量手册》、《高档丝绸标志消费者投诉受理工作规则》的修订,进一步完善高档丝绸标志质量体系。大力培育和保护自主品牌,先后支持10多个省市多家丝绸骨干企业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同时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加大自主品牌营销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自主品牌国内外知名度。充分挖掘丝绸文化内涵,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丝绸博物馆和丝绸文化园,一批丝绸博物馆、文化创意园相继在四川、江苏、浙江、深圳等地打造成功,标志着以丝绸文化元素相串联,具有鲜明中国丝绸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正在逐步形成,“文化+品牌”融合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节能减排 发展绿色产业
茧丝绸业是一个生态产业,循环经济潜力巨大。但是蚕茧收烘、缫丝、绢纺与印染等环节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却不容忽视,蚕茧收烘每年需耗煤12万吨,缫丝环节每年用水量近2亿立方米,占整个丝绸工业用水量的60%以上,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保持丝绸产品绿色性能还存在许多缺陷。
为此,丝绸行业致力于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涂料染色印花、冷扎堆染色、液雾喷色染色、环保拔染印花、经轴染色、数码织造、数码喷印和多元纤维小浴比环保染色等新型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取得了良好节能减排效果。推广应用缫丝污水零排放技术及装备,目前山东泰安百川水业公司生产的缫丝废水回用设备已在江苏、浙江、四川、广西、山东等16个省市丝绸主产区大面积应用,废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缫丝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大大提升。
平稳运行 保持向上发展
丝绸具有其他纺织纤维所不及的优良性能,目前仅占纺织纤维总产量的0.172%,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丝绸消费将呈企稳回升趋势,丝绸消费将保持年递增5%左右的水平,特别是中国经济将保持平均8%的增长水平,将为丝绸内销的扩大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桑园面积共计1262.46万亩,同比增长1.72%;发种量1672.72万张,同比增长3.28%;蚕茧产量68.78万吨,同比增长3.08%;蚕茧收购量63.2万吨,同比增长4.62%;蚕茧全年综合均价1772元/担,同比上涨3.21%。
2012年全国362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丝产量12.6万吨(含柞蚕丝),同比增长16.61%;绢丝产量1.25万吨,同比下降55.72%;绸缎产量69696万米,同比增长12.78%。
预计“十二五”末,中国人均丝绸消费量将接近50克,年消费丝绸产品7万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15%左右。“十二五”时期后两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我国茧丝绸行业“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但机遇大于挑战,丝绸产业稳定向上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