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造环境,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在具体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现在使用的语文教科书和以前的老教材相比,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学习主题。具体落实教学任务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合理使用教材。老师要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课文,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设想自己仰望星空会想到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想到明灯,想到天宫,想到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学生甚至说想到天外来客、宇宙飞船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正好就可以拿来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材料,教师进而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进取、尝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
关于这一点有这样一句话可以说明问题:“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的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教师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师生活动时间为1∶1的教师,是一位基本合格的教师;师生活动时间比为1∶3,甚至1∶6的教师,是一位优秀教师。”这足以说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和积累知识的方法。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优秀教师,但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努力去实现这一点。一节课给学生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读、去想、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三)给学生更大的权利进行学习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自己的教学民主化,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教师还要尽量赋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让学生拥有学习中应该拥有的一切权利。
二、创造机会,合作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一)成功合作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不能充分地相信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大包大揽,只做一些表面工作,“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把新课改落到实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要善于、敢于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尽管简单,但都是经过自己思考的,也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过程的愉悦感。
(二)自由合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读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或默读,再结合学生的发现,仔细观察,让学生自由合作,并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这个时候正是学生思维火花闪现的时候,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
(三)快乐合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快乐愉悦的合作环境,让学生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自己的情感。如现行教材中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资料,在小组中互相补充。在上课时,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地引导,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学得既愉快,又充实。同时,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一次就能解决,有的则要经过一番探究后才能解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信心,探究问题
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外,还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地思考问题。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尤其是一些成绩落后、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中肯的甚至是过高的评价。这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在一次次成功的表达中树立起来。
(二)指导方法,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是完全让学生摸索前进,作为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自我发现并保证有明确的目标,更加自信地进行探究,避免陷入误区。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探究的进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同时可运用一些手段,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对问题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好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则要进行适当的点拨。
总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很重要,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合作中得到发展,一定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
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造环境,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在具体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现在使用的语文教科书和以前的老教材相比,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学习主题。具体落实教学任务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合理使用教材。老师要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课文,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设想自己仰望星空会想到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想到明灯,想到天宫,想到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学生甚至说想到天外来客、宇宙飞船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正好就可以拿来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材料,教师进而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进取、尝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
关于这一点有这样一句话可以说明问题:“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的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教师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师生活动时间为1∶1的教师,是一位基本合格的教师;师生活动时间比为1∶3,甚至1∶6的教师,是一位优秀教师。”这足以说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和积累知识的方法。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优秀教师,但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努力去实现这一点。一节课给学生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读、去想、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三)给学生更大的权利进行学习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自己的教学民主化,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教师还要尽量赋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让学生拥有学习中应该拥有的一切权利。
二、创造机会,合作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一)成功合作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不能充分地相信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大包大揽,只做一些表面工作,“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把新课改落到实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要善于、敢于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尽管简单,但都是经过自己思考的,也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过程的愉悦感。
(二)自由合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读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或默读,再结合学生的发现,仔细观察,让学生自由合作,并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这个时候正是学生思维火花闪现的时候,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
(三)快乐合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快乐愉悦的合作环境,让学生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自己的情感。如现行教材中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资料,在小组中互相补充。在上课时,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地引导,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学得既愉快,又充实。同时,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一次就能解决,有的则要经过一番探究后才能解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信心,探究问题
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外,还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地思考问题。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尤其是一些成绩落后、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中肯的甚至是过高的评价。这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在一次次成功的表达中树立起来。
(二)指导方法,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是完全让学生摸索前进,作为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自我发现并保证有明确的目标,更加自信地进行探究,避免陷入误区。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探究的进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同时可运用一些手段,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对问题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好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则要进行适当的点拨。
总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很重要,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合作中得到发展,一定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