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余韵犹存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阐释】
  又一批文史名家与世长辞。回顾这些大家、大师的生平,哪怕只是寥寥数语,我们仍可感受到他们的博学、睿智和光辉的人格魅力。执着学术、追求真理、沟通中西文化、与祖国共命运……斯人虽远行,可一代学人的风范和风骨注定会留存,不断激励后人。
  傅璇琮:为学界办实事
  2016年1月23日,著名学者、卓越的出版家、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因病辞世,享年83岁。
  傅璇琮同志一生致力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参与制订《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点规划》,在古代文史研究领域著述精深宏富,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古代文史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在海内外学术界、出版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傅先生不仅是文化规划和出版部门的领导,而且还是古代文学研究界身先士卒的领袖;他不仅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古代文学,尤其是唐代文学基本资料库的建设,而且还以自己的著述引领了一时学术风气,开创了新的研究格局。傅先生有着强烈的学术使命感,他在《周易与中国文学·序》里曾疾呼:“中国学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扬光大我们自身的学术传统,向世界展示中国学术的优势,为世界学术作出贡献。”他还不止一次地表示:“我这个人是做实事的,最大的心愿是为学界办实事。”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素材解读
  傅璇琮先生以其人格魅力和学术建树享誉海外。傅先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的“斯文自任”的使命意识、文化建设的国家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令当今学人敬仰。他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把研究当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学术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值得后人学习。
  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2017年1月12日凌晨,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教授李佩先生去世。
  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在她狭小的客厅里,有一个腿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
  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裹着长长的白围巾的李佩被“理所当然”“舍我其谁”地请到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
  在李佩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几年前,一个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让小她30多岁的忘年交李伟格陪着,一起去银行,把60万元分别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老太太对李伟格说。有后辈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牌随意给孩子当玩具一样。
  时间铸就了风骨,也馈赠了李佩很多人生的礼物。
  素材解读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钱、年龄对她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所有发生在她身上的波澜壮阔,在她沉静笃定的面庞下好似都化为平静湖面上的涟漪。她的身上似乎不曾有过时光的印记,而她的身上又是时光最精致的雕琢。
  陆谷孙: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
  陆谷孙,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专于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辞典编纂。
  陆先生向来以个性鲜明、敢于直言闻名,他的言行带有一种狷介任侠之气。陆先生在出任复旦大学外文系主任时,曾经说过:“以理想主义的血肉之躯去撞击现实主义的铜墙铁壁。”在外文系升格为外文学院的成立典礼演说中,他毫不隐讳地抨击:“今天的教育强调批量化和标准化,弄得不好也会变成才智的牢笼。”他呼吁“对使命的担当和承诺,对尊严和独立的恪守,对权力话语的怀疑,对弱小的扶持,对参差多态的追求”,认为这才是他“心目中人文修养的主要内容”。
  许多刊物想让他做挂名编委,都被他坚决拒絕,寄来的汇款单也被原封不动地退回。他还多次向系里捐款,惠及不少老师和学生。复旦大学出版社陈麦青编审回忆道:“每每得了什么荣誉,开会领奖他总不起劲,常常找理由借故不去;而为本科学生上大课、作演讲,却郑重其事,且乐此不疲,更不计报酬。至于奖金,干脆连手也不过,直接让系里资助学生,还不时自掏腰包,用‘书报费’‘压岁钱’等种种名目,奖励学业优秀者……我也曾亲见他在电话中婉拒拜访的大小领导,而又遵命陪他在颇为讲究的场所,好酒好菜,专请远道而来的朋友——一个在陆先生外出讲学时曾经招待过他的普通人物。”
  素材解读
  陆先生言行一致,风骨凛然,好义勇为,对于个人名利,毫不介怀。 这就是“不媚上,不媚世,不媚洋,求真知,求文明,求自由”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冯其庸:“稻香世家”的人生哲学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冯其庸先生是文化大家,他研究曹雪芹家世、《红楼梦》脂本、红楼梦思想等红学问题,取得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学术研究贯通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和艺术史,有杰出成就;他是诗人、画家、书法家,以诗书画语诉肺腑衷肠,成高迈境界。
  冯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出身,后来他自己称之为“稻香世家”。因为家贫,总是要借钱交学费,经常面临辍学危机。为了抵御贫穷,即使年龄小,也知道拼命劳动。冯先生在劳动之余拼命读书,割草、挖泥、种地、放羊,他竟然都带着书,有空就读。特别是夜晚,那是冯先生完整的阅读时间。冯先生至今听不得任何人的抽泣之声,因为早年他常常在母亲的抽泣中醒来。明天的粮食又没有着落,母亲躲在厨房里,独自一人难过。年幼的冯先生,心中不免一阵阵彻骨的疼痛。
  素材解读
  冯先生这样的风雨人生,如今的学子是否还能理解?苦学,似乎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凡此等等,都是苦学的故事。用苦学克服人生苦难,这样的历史故事比比皆是,但是对于今人是否依然具有榜样作用?富裕起来的社会,饥寒不复存在,读书几乎成了孩子们的唯一难题。新知是乐趣,发现新知是乐趣,个人成长是乐趣,而这一切,都要从读书开始。时代变了,苦学的人生哲学不能变。
  张颔:一生笃志斯学功成侯马盟书
  张颔,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自幼家境贫寒,但因酷爱文史,博闻强记,苦学成才,其研究领域广涉古文字学、考古学、晋国史及钱币等,先后出版了《侯马盟书》《古币文编》《张颔学术文集》等著作,其作品把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融为一体,在中国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1965年,他主持了山西侯马东周晋国遗址的发掘工作,经过十余年的艰苦钻研,于1976年发表巨著《侯马盟书》,当即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他喜欢《古诗十九首》中“眼前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一诗,最信奉的是《易经》里的“谦”卦。张颔先生称,《易经》六十四卦,就这一卦六爻全吉,没有坏的。这是《易经》的第十五卦,卦辞是:“谦,享,君子有终。”几十年来,深得“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逾,君子之终也”之精髓。张颔先生正是抱着“谦”卦这一做人宗旨,成就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素材解读
  经历和成就催生的感动,似乎更乐意光顾那些灵魂杰出的老人。他们之所以与世长辞依然光照世间,就因为他们身上积蓄着丰厚的才智,优雅的修行。张颔先生先投身救国,再埋头考古,守职敬业,学艺广博,恭谦谨让,其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与谦抑人生的高远境界,为后辈学人留下了不朽的财富。
其他文献
唱红岩,歌蓝天,他一生都在歌唱,他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党的文艺事业,就是他躬耕一生的“美丽家园”。  他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一个兵,一面旗,一条路,一颗心。  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  做好事先做好人  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阎肃认为“军队文艺作品要有兵味战味,绝不能变了味”这就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指导思想,为
期刊
【初稿】  花时间独处  一个人,一份宁静,一段独处的时光。没有喧嚣,没有人群,只有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这份独处的快乐,现有几人能感受得到?  也许,你一直在花时间工作,花时间应酬,花时间上网玩乐,花时间陪伴恋人,但你可曾发觉,你一直在为金钱、为名利、为一切身外之物奔忙,却从未为自己的心灵花一些时间?  【开头部分开门见山,但前三段逻辑不够清晰,人有时候不得不在一些琐事上花费时间。】  花时
期刊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玩手机已渐渐成为不少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或许我们并不知道一部小手机背后折射出来的创新危机……  美国的苹果公司,一个享誉世界的科技公司。它以其过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熟的营销模式深受世界各国用户的喜爱,因此它的价格也非常高。国产品牌的手机与苹果公司生产的手机价格相差甚远,一部手机的价格往往能相差一两千元,甚至购买
期刊
花时间独处  世事纷扰,我们不得不花时间于觥筹交错中追逐名利;人生短暂,我们还希望花时间在热闹人群中享受欢愉;人情冷暖,我们还必须在有限的闲暇里多陪伴亲人。可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要忘记拿出些时间来给自己的心灵,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  一个人,一份宁静,一段独处的时光。没有喧嚣,没有人群,只有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这种独处的时光,能让你我的生命在世事繁芜中更加精彩。  花时间独处,是一种对自我的审视
期刊
花时间独处  □刘明迪  世事纷扰,我们不得不花时间于觥筹交错中追逐名利;人生短暂,我们还希望花时间在热闹人群中享受欢愉;亲情可贵,我们还必须在有限的闲暇里多陪伴亲人。可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要忘记拿出些时间来给自己的心灵,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  一个人,一份宁静,一段独处的时光。没有喧嚣,没有人群,只有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这种独处的时光,能让你我的生命在世事繁芜中更加精彩。  花时间独处,是一种
期刊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神维纳斯的雕像残失双臂,许多艺术家想使她复原,但所有的方案都不能尽如人意,甚至毫无新意可言。这不禁使人感叹:大自然给了你最出色的一样,就不肯再给你另一样;甚至为了完美,它不惜给你制作一个缺憾。  美是一种残缺,一种遥望,一种心灵的感受,这种情形时常印证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
期刊
树叶被风吹动,沙沙作响。秋风可以吹掉树叶,唯独吹不去的,是我心中的母校。  我的母校有一个大众化的名字——实验中学。它坐落在县城西北角,接近繁华的闹市,但那里环境清雅,寂静幽远,总是勾起人的无限遐想。它的教育水平,也是远近闻名。无论多少辉煌的头衔,都无法尽现她的优雅。  优雅是她的一张名片。  母校留給我的记忆远不止于此。每当万籁俱寂的月夜,或是霞光万丈的清晨,坐在林间的木椅上,总能听见长空中传来
期刊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一个故事,总要留点遗憾才有令人动容的美。  一种结局,有惋惜、不尽如人意方显余意未穷。  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才能激起心旷神怡的鸣响。  凄绝之美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清新脱俗的她树下葬花的吟叹竟印证了她的结局:宝玉与宝钗结合,印了“金玉良缘”之时,她眼里含着怨恨,心里装着不舍,带着那句没说完的“宝玉,你好……”离开了黑暗肮脏
期刊
“医生,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事实。每天早晨醒来,左胸总是感觉到空荡荡的。”  “你们小说家总爱在潜意识中制造假象。恐是工作太劳累了吧?”主治医生把药方开给了我。  “是的。我最近又在写一篇理想主义小说。”  主题:小说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只不过多了一份想象补偿的空间。  走出医院,女友已在鲜红的宝马跑车旁等待着我。当然无需告诉她那个冗长结舌的名词:什么后天性冠状动脉梗塞心脏病症。这是我暗自预留的伏
期刊
一首歌和一座城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曾经,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的《康定情歌》唱红了康定;曾经,当代摇滚老炮痛仰乐队的《再见杰克》唱红了大理。  2010年的时候,赵雷参加了“快男”,一直进到全国20强。因为拒绝和天娱签约,他最终被刷了下来。如今,31岁的他以一曲《成都》,令成都这座文艺气息十足的城市刷爆朋友圈。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绿的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