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更新“美丽开封”建设中历史城市景观方法的实践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 “美丽开封”建设中历史城市景观方法的实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开封实际具有开封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
  【关键词】开封历史;城市景观;方法实践
  近年来,开封市以中原经济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立足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为“美丽开封”的重要内容,文化遗产在保护基础上加强利用,在“美丽开封” 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历史城市景观的基本理念
  历史城市景观(HUL)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在历史上层层积淀而产生的城市区域,它超越了城市“历史中心”或“建筑群”的概念,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脉络。“历史城市景观”范式下的“城市遗产”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的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遗迹;二是并不独特但以协调的方式大量出现的遗产要素,主要是核心保护区之外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脉)、人文环境(人脉);三是城市新的建成环境,主要包括:建成结构;空地、街道、公共空间;基础设施、重要网络和装备。历史城市景观方法对维系城市特色的新突破方面主要是:1.基于发展,强调活态保护;2.更加重视整体保护;3.重视文脉延续;4.强调社会价值。
  二、“美丽开封”建设中对历史城市景观方法的实践
  (一)坚持“保老城、建新城”
  开封市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在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1985年12月,开封市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为当时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制定最早的保护规划。1996年,对《保护规划》(1995—2010)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该规划原则之一是“根据开封的现状和特点,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下,保护名城的完整性和历史的延续性;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传统街区、古城风貌及自然景观的保护,以继承和发扬开封‘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等四大特色为目标,构成完整的保护体系。”同时 “确定近期以建设新区为主的方针,把旧城更新纳入渐进的有序过程,逐步减轻由于高密度、高容积率对文化名城环境所构成的威胁”。《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明确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定位为城市的主导性,展现开封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景观。
  开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搬迁了老城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厂等,逐步推动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在开封城西部建设的开封新区已成规模,推动了开封老城的有效保护。
  (二)重点文保单位持续发展和周边环境整体保护
  开封市先后对20余处文保单位进行了维修保护,使开封城墙等26处“国保”和“省保”对外开放。开展了开封城墙贯通、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筹集专项资金8.1亿元对开封城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将已修复城墙墙体外侧开辟为公园,修建长度4.9千米,约占城墙全长的40%。开展了开封城墙本体修复工作,2008年以来开封城墙实施了1至7期维修保护工作,共修缮外墙体8150余米,内墙护坡2600余米。实施了延庆观玉皇阁顶升工程,顶升建筑3.1米,确保了文物安全,且该项目入围全国20处的优秀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设了刘青霞故居纪念馆,并免费对外开放,2015年又实施了二期工程對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启动了开封新郑门遗址项目,筹集资金3.369亿元,拆迁安置174户,发掘面积3500余平方米,揭露出2层淤积层和5层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发现了接近宋代的道路堆积,发现了夯土外侧的包砖墙等重要遗迹,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新郑门)使用和废弃的历史演变过程。
  (三)书店街的保护和有机更新
  开封市在做好文保单位及文物建筑这些“点”的保护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历史文化街区这些“线”的整体保护。
  书店街是因书画业高度发展和繁荣而形成的传统街区,现保留有50余处清末及民国时期建筑,是具有典型开封特色和历史风貌的街区,是开封古城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封市政府针对书店街现存建筑缺乏有效保护,残损严重;街区环境混乱,交通缺乏有效组织等与历史文化厚重的书店街名称不相符等现象,实施了书店街保护更新工程,保护维修了文物建筑,美化了现代建筑;规范了广告招牌,增加了节点景观;优化了管理模式,提升了管理水平,使书店街成为了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
  (四)高度重视城市文脉的延续
  1.旧城改造中的整体控制。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严格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在规划建设上对古城内的新建建筑的性质、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进行分区域控制,在建筑高度上形成7至15米的控制层次,在文保单位及重要景区附近,建筑高度根据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在建筑形式上古城内采用仿宋建筑形式,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在色彩上以灰色为主基调。
  2.城市发展中的“新宋风”建设风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千城一面”现象凸显,城市文脉逐渐丧失。开封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经历了仿古、盲目猎奇的过程,城市特点趋于模糊。为此,开封将“新宋风”定位为城市建设风格,就是要借鉴宋代建筑文化的精髓或传统建筑的形式及符号,运用现代建筑的语言来体现古城开封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逐渐形成了开封自己的风格。
  三、“美丽开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封市从点、线、面的角度综合对城市进行保护,但在古城保护领导机构、法律法规颁布、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历史城市景观的理念和方法为“美丽开封”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城市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问题
  开封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九龙治水”的局面,缺乏统一协调机构,使各部门之间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沟通协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历史城市景观方法提出“要支持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必须重视把老城区的维护、管理及规划战略纳入地方发展进程和控制性规划,特别是当代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所以,开封市应在市级层面成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机制或管理机构,吸纳住建、规划、文物、城管及各区政府等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老城保护性改造以及当代建筑及基础设施改造方面的问题等,以避免只重视“点”的保护与利用,而忽视遗产周边环境及古城整体的保护,避免新老城区的人为割裂。   (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问题
  市文物部门按照《文物保护法》中有关“四有”的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但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尚未划定保护范围;市住建规划部门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了紫线,但对部分历史建筑及老胡同等未提出保护范围。这使得这些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等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整座城市文化特色、景观特色的维护,不利于城市个性和城市精神的维护。历史城市景观方法所倡导的“脉络”(Context)范式将保护范围向更广泛的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生态遗存脉络延伸,而且更加突出“无形背景”,即文化脉络的价值。在此理念指导下,市文物部门和住建规划部门在划定文物建筑、历史街区等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时,应与历史城市景观方法中的“脉络(Context)”范式进行有机结合,在开封老城区保护、改造、开发前,充分考虑该区域的文化遗产及其背景,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框架中,确保城市景观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三)城市文化遗产的社会参与问题
  开封在一般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文保单位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社会参与度较低,社区居民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薄弱。“HUL提倡人、社会结构以及景观之间的相互依存,人类内心最深处所渴求的身份认同感、归属感可以在此找到”,因此,在历史城市景观视野下,开封应在政府主导下,适度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倡导原著居民的广泛参与,真正把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提高原著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共赢。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
  开封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着发掘和保护意识不够、开发路径较为单一、相关专业人员缺乏、投入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丽开封”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HUL方法强调文脉延续对于维持历史城市特性的重要作用,认为城市遗产的特征‘是接连出现的文化和现有文化所创造的价值再历史上的层层积淀以及传统和经验的积累’,同时‘承认活的城市的动态性质’,将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看作是促进人类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开封市应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党政重视、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文化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积极拓宽传播渠道,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加快,不但面临着“拆”的问题,还面临着“建”的问题,如果把具有历史印记的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全部拆掉,就会使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脉逐步沦丧,切断了乡愁;如果新建的建筑不能蕴含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就会面临千城一面、文化同质的難题,就会使新城与老城完全割裂,缺少文化的链接。开封市在“美丽开封”建设中注重整体保护、注重持续发展、注重文脉的延续、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这和历史城市景观的理念高度契合,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地域特色的延续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同时,历史城市景观方法也为“美丽开封” 建设的持续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资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城市景观的建议书,2011年。
  [2]韩锋:城市历史景观—概念、视野及机遇,中国历史城市景观保护发展报告(2013),杭州出版社,2013年。
  [3]李昕:“城市历史景观(HUL)”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历史城市景观研究第1辑,2014年6月。
  [4]《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5]《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作者简介:
  李建新(1981年——),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开封市文物执法大队馆员,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锰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及可能的细胞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经饮水染锰(MnCl2·4H2O2.5和0.5g/L)90d后,取脑组织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双羟苯乙酸(DOPAC),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以及脑
摘要:心理档案是一个学生身体、行为、思想以及心理等多方面健康状况的动态化、可数据化的记录,是学生预防性心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价值。我国的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依旧不够科学化、规范化、缺乏合理的管理方法,本文基于伦理视角探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及研究,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求学保驾护航。  关键词:伦理视角;心理健康
目前中职学校的重要意义已经获得了国家与社会的普遍认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对行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职新生入学的时候由于学习环境、学习要求与培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机动车所有权移转的登记对抗主义,体现于我国《物权法》第二十四条。①该立法理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立法上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并得到学者们广泛的质疑,主要表现在登记的性质不清,登记对抗效力的来源不明,机动车的善意取得难以构成,未经登记时善意第三人的范围不确定等问题。文章试图从机动车物权变动的角度,首先,对我国采登记对抗主义的立法理由提出质疑;其次,从理论基础出发,指出该登记对抗主义的存疑之处;最
期刊
目的 对两种双氯灭痛缓释片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 18名健康志愿者交叉服用两种双氯灭痛缓释片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检测波长280nm,测定方法的线性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