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学以新课标作为教育的基准,适应了时代的步伐,转变了教学观念,把实施素质教育定为了教育的主旋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新课标 素质教育 教师角色 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新课标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本文笔者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观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必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适合学生心理的课堂氛围;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探究学习经验,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利用网络师生相互研究探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价,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渊博的素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要深化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做综合型教师。如在讲必修第二册《氓》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去理解这首诗,相同的内容、相同的意境可以将现代诗与古代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二、定位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程式化的教与学生被动的学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师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是一个共同体,互动式关系。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适应新课程的一项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时,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者,而是组建者、引导者和解惑者。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师应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学会爱学生,用亲切的话语、严肃的教导影响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还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只有学生接受教师,才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才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厚此薄彼。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给予指导和帮助,不让每一个学生落伍,要提高整体学习水平。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努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
要确保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改变“应试教育”中那些满堂灌、题海战术等陈旧的教学方式,确立与高中课程教材和高中课程思想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巧妙运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是教学的第一步。设计新颖、精彩的“开场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语的设计,往往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灵活加以应用的。比如,提问式,是用问题引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对未知寻根究底的欲望。直接式,是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指出课文主旨,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课文中心的探求。渲染式,是运用形象、充满情感的语言开头,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学生。导语设计应具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理解力,进行创新教育。多媒体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整合为一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内容扩大了信息量,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讲课的时间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具有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如在讲《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营造“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北方的秋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学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性学习,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来感知、发现并把握学习规律,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自主预习知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在上课时就能很快跟上老师的思路,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合作学习能活跃学习气氛,学生分组学习能够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建立了集体观念和良性竞争意识。如在讲《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巧妙设问:“烛之武为何去退秦师而不是退晋师?”吸引学生积极深入探究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从多角度、多侧面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总之,广大语文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实施素质教育,让学校成为培养素质型人才的摇篮。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新课标 素质教育 教师角色 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新课标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本文笔者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观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必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适合学生心理的课堂氛围;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探究学习经验,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利用网络师生相互研究探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价,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渊博的素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要深化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做综合型教师。如在讲必修第二册《氓》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去理解这首诗,相同的内容、相同的意境可以将现代诗与古代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二、定位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程式化的教与学生被动的学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师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是一个共同体,互动式关系。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适应新课程的一项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时,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者,而是组建者、引导者和解惑者。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师应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学会爱学生,用亲切的话语、严肃的教导影响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还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只有学生接受教师,才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才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厚此薄彼。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给予指导和帮助,不让每一个学生落伍,要提高整体学习水平。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努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
要确保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改变“应试教育”中那些满堂灌、题海战术等陈旧的教学方式,确立与高中课程教材和高中课程思想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巧妙运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是教学的第一步。设计新颖、精彩的“开场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语的设计,往往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灵活加以应用的。比如,提问式,是用问题引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对未知寻根究底的欲望。直接式,是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指出课文主旨,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课文中心的探求。渲染式,是运用形象、充满情感的语言开头,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学生。导语设计应具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理解力,进行创新教育。多媒体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整合为一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内容扩大了信息量,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讲课的时间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具有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如在讲《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营造“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北方的秋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学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性学习,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来感知、发现并把握学习规律,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自主预习知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在上课时就能很快跟上老师的思路,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合作学习能活跃学习气氛,学生分组学习能够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建立了集体观念和良性竞争意识。如在讲《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巧妙设问:“烛之武为何去退秦师而不是退晋师?”吸引学生积极深入探究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从多角度、多侧面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总之,广大语文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实施素质教育,让学校成为培养素质型人才的摇篮。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