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育率1.047的结论,有点危言耸听“所谓2015年1.047的总和生育率,就是有人根据直接公布的原始汇总数据,没有考虑漏报、错报和重报等情况直接计算出来的。按照这样计算出来的1.047的总和生育率,2015年全国的出生人口大约只有1100多万,而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2015年出生人口为1655万”
近日,有媒体根据10月份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报道称,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仅为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上述报道称,2015年,约567万名15岁到49岁的育龄妇女接受了调查,占育龄妇女总量的1.55%。这些育龄女性去年共生育了175309个孩子,其中9.3万个一孩,6.97万个二孩,三孩以上为1.25万人。按照不同年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最终计算出2015年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047。
该新闻甚至令不少人口学者表示意外。有人口学者称,这个数据低于世界银行最新的2014年的所有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如果1.05的生育率属实,那中国的生育水平就是全球最低,而不是最低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直言中国生育水平已经是全球最低的结论未免太危言耸听。他说,过去十几年来,无论是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还是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直接汇总调查数据得到的生育率水平一直偏低,这是人口学界共知的常识。
翟振武说,1.047的生育率水平正是根据201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直接汇总得到的数据,未经过任何调整和修正,显然也是偏低的。
翟振武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出生人数,可以推算出2012年至2014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53、1.54和1.59,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1655万出生人数推算,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大约为1.54。这几年总和生育率基本波动在1.5~1.6之间。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看待1.047这个生育率,是否感到有些意外?
翟振武:我对这个数字不感到意外,因为根据抽样调查数据直接汇总所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偏低很多,过去十几年,以这种方式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1~1.2之间,数据的可靠性很低。今年略降一点,为1.047,对这样一个可靠性很低的数据来说,发生波动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国家统计局每年都有一次千分之一的人口抽样调查,每隔5年有一次百分之一的人口抽样调查,每隔10年有一次人口普查。调查数据项目中有的质量较高,有的质量较低,漏报率、错报率和重报率情况也各不相同。但是国家统计局都不对数据进行任何调整和修正,而是直接公布原始汇总数据,供大家研究参考。
所谓2015年1.047的总和生育率,就是有人根据直接公布的原始汇总数据,没有考虑漏报、错报和重报等情况直接计算出来的。按照这样计算出来的1.047的总和生育率,2015年全国的出生人口大约只有1100多万,而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2015年出生人口为1655万,两者相差甚远。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根据该年鉴中的人口抽样调查难以推算出一个相对可信的总和生育率,那么能不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总人数,来推算出总和生育率?
翟振武:当然是可以的。公布了出生人数就相当于公布了总和生育率。因为总和生育率是根据出生人数和育龄妇女人数计算的,每年的育龄妇女人数在统计数据中都有,只要获得当年的出生人数就很容易计算当年的总和生育率。
以2015年为例,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出生人数是1655万,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66亿,按照分年龄生育模式推算,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54。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历年的出生人数推算过去各个年度的总和生育率,过去几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体维持在1.5~1.6之间。
在知道育龄妇女人数的条件下,总和生育率和出生人数之间存在确切的对应关系,如果总和生育率真的是1.047的话,那么它所对应的出生人数只能是1100多万,而实际的情况是2015年中国出生了1650多万人。
中国新闻周刊:1.5~1.6这样的总和生育率,对中国来说合适吗?
翟振武:1.5~1.6相当于欧洲平均水平。在几年前,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从综合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在未来二三十年内维持在1.8左右比较合适,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意识到1.6的生育水平相对于1.8而言偏低了,所以国家才调整生育政策。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说抽样调查中出生人口数量精准度不高的话,那么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655万出生人口,是否也缺少可信度呢?
翟振武:最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每年1600多万的出生人口基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可以从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数量和全国户籍登记系统中的低年龄组人口数据中得到印证,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住院分娩率已经达到99%以上,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孕妇都在医院分娩。从2012年到2015年,每年的住院分娩量都超过1600万,也就是说每年全国出生的婴儿至少都超过1600万。
根据户籍登记系统的信息,2015年2岁到5岁每个年龄组的人数都超过了1600万,说明过去几年每年的出生人数都一定在1600万以上。所以,通过可信度比较高的出生人口数量(统计局正式公布的出生人数或是住院分娩量)来推算总和生育率会更加准确和科学。
翟振武: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政策。去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到允许普遍二孩政策,然后经过全国人大立法,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假如一个女性在今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的当日就怀孕,那么经过十个月,现在孩子也就是刚出生。按照规律,在夫妻自然生活状态下(不使用避孕药具,夫妻共同生活,没有出差分离等情况),每个月的受孕概率大约为0.12至0.15。也就是说,平均需要6~8个月能够受孕,然后再怀胎10个月才能将孩子生下来,从决定怀孕到孩子出生加起来大概需要16~18个月的时间。所以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出生效应要在2017年后半年才能比较明显地显现出来。
现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还不到一年,所以还无法准确评估该政策对提升生育率的效果。
2016年新增加的出生人口中,更多的是“单独”二孩政策效果的显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
中国新闻周刊:你预计2016年出生人口是否会高于2015年?
翟振武:去年新生儿人口之所以少,也与羊年有关,很多人受生肖年份偏好的影响,刻意避开羊年生育会推迟到今年生育。另外,“单独”二孩的政策效果在今年会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预计今年出生人口会比去年提高。
从一些局部的现象也能观察到这种趋势。以北京为例,我们了解到,从去年6月份至今年6月份,开始建卡的孕妇人数逐月上升,现在每个月建卡人数已经达到3万。预计2016年全年北京出生人数会超过30万。而2015年,北京全市出生人口仅为20万,也就是说,2016年北京的出生人口比去年或有10万的增量。
中国新闻周刊:低生育率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翟振武:在我们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如果生育率持续偏低的话,我们未来有一段时间劳动力数量就会相应减少,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像沿海地区的玩具、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劳动力供应减少,就会让这类产业难以为继。这会倒逼这些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在技术上升级换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否则企业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伤害。
不过,要说明的是,总和生育率变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规律。欧美等发达国家大约一百年前也是很多家庭有六七个孩子。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受教育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等因素变化,现在欧美国家的生育率已经降到很低水平了,比如欧洲平均为1.6,英国、法国等约为1.9,意大利现在大约1.3。在亚洲发达国家现在生育率也不高,比如日本为1.4、韩国为1.2、新加坡为1.3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如果提高总和生育率,是否可以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人口红利影响多大?
翟振武:新生儿多了后,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自然下降。所以,提高生育率对缓解老龄化的确有作用。
劳动力人口(15岁到59岁)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60%后,被认为进入人口红利期。这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劳动力条件。
但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新生儿至少需要15年才能成为劳动力人口,所以全面两孩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只会让人口红利消失得更快。
近日,有媒体根据10月份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报道称,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仅为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上述报道称,2015年,约567万名15岁到49岁的育龄妇女接受了调查,占育龄妇女总量的1.55%。这些育龄女性去年共生育了175309个孩子,其中9.3万个一孩,6.97万个二孩,三孩以上为1.25万人。按照不同年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最终计算出2015年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047。
该新闻甚至令不少人口学者表示意外。有人口学者称,这个数据低于世界银行最新的2014年的所有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如果1.05的生育率属实,那中国的生育水平就是全球最低,而不是最低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直言中国生育水平已经是全球最低的结论未免太危言耸听。他说,过去十几年来,无论是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还是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直接汇总调查数据得到的生育率水平一直偏低,这是人口学界共知的常识。
翟振武说,1.047的生育率水平正是根据201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直接汇总得到的数据,未经过任何调整和修正,显然也是偏低的。
翟振武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出生人数,可以推算出2012年至2014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53、1.54和1.59,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1655万出生人数推算,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大约为1.54。这几年总和生育率基本波动在1.5~1.6之间。
“2015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应为1.55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看待1.047这个生育率,是否感到有些意外?
翟振武:我对这个数字不感到意外,因为根据抽样调查数据直接汇总所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偏低很多,过去十几年,以这种方式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1~1.2之间,数据的可靠性很低。今年略降一点,为1.047,对这样一个可靠性很低的数据来说,发生波动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国家统计局每年都有一次千分之一的人口抽样调查,每隔5年有一次百分之一的人口抽样调查,每隔10年有一次人口普查。调查数据项目中有的质量较高,有的质量较低,漏报率、错报率和重报率情况也各不相同。但是国家统计局都不对数据进行任何调整和修正,而是直接公布原始汇总数据,供大家研究参考。
所谓2015年1.047的总和生育率,就是有人根据直接公布的原始汇总数据,没有考虑漏报、错报和重报等情况直接计算出来的。按照这样计算出来的1.047的总和生育率,2015年全国的出生人口大约只有1100多万,而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2015年出生人口为1655万,两者相差甚远。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根据该年鉴中的人口抽样调查难以推算出一个相对可信的总和生育率,那么能不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总人数,来推算出总和生育率?
翟振武:当然是可以的。公布了出生人数就相当于公布了总和生育率。因为总和生育率是根据出生人数和育龄妇女人数计算的,每年的育龄妇女人数在统计数据中都有,只要获得当年的出生人数就很容易计算当年的总和生育率。
以2015年为例,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出生人数是1655万,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66亿,按照分年龄生育模式推算,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54。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历年的出生人数推算过去各个年度的总和生育率,过去几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体维持在1.5~1.6之间。
在知道育龄妇女人数的条件下,总和生育率和出生人数之间存在确切的对应关系,如果总和生育率真的是1.047的话,那么它所对应的出生人数只能是1100多万,而实际的情况是2015年中国出生了1650多万人。
中国新闻周刊:1.5~1.6这样的总和生育率,对中国来说合适吗?
翟振武:1.5~1.6相当于欧洲平均水平。在几年前,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从综合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在未来二三十年内维持在1.8左右比较合适,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意识到1.6的生育水平相对于1.8而言偏低了,所以国家才调整生育政策。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说抽样调查中出生人口数量精准度不高的话,那么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655万出生人口,是否也缺少可信度呢?
翟振武:最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每年1600多万的出生人口基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可以从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数量和全国户籍登记系统中的低年龄组人口数据中得到印证,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住院分娩率已经达到99%以上,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孕妇都在医院分娩。从2012年到2015年,每年的住院分娩量都超过1600万,也就是说每年全国出生的婴儿至少都超过1600万。
根据户籍登记系统的信息,2015年2岁到5岁每个年龄组的人数都超过了1600万,说明过去几年每年的出生人数都一定在1600万以上。所以,通过可信度比较高的出生人口数量(统计局正式公布的出生人数或是住院分娩量)来推算总和生育率会更加准确和科学。
“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显现,或许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中国新闻周刊:有舆论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实施,但中国低生育率的现实并未逆转。你怎么看该政策与低生育率的关系?翟振武: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政策。去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到允许普遍二孩政策,然后经过全国人大立法,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假如一个女性在今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的当日就怀孕,那么经过十个月,现在孩子也就是刚出生。按照规律,在夫妻自然生活状态下(不使用避孕药具,夫妻共同生活,没有出差分离等情况),每个月的受孕概率大约为0.12至0.15。也就是说,平均需要6~8个月能够受孕,然后再怀胎10个月才能将孩子生下来,从决定怀孕到孩子出生加起来大概需要16~18个月的时间。所以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出生效应要在2017年后半年才能比较明显地显现出来。
现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还不到一年,所以还无法准确评估该政策对提升生育率的效果。
2016年新增加的出生人口中,更多的是“单独”二孩政策效果的显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
中国新闻周刊:你预计2016年出生人口是否会高于2015年?
翟振武:去年新生儿人口之所以少,也与羊年有关,很多人受生肖年份偏好的影响,刻意避开羊年生育会推迟到今年生育。另外,“单独”二孩的政策效果在今年会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预计今年出生人口会比去年提高。
从一些局部的现象也能观察到这种趋势。以北京为例,我们了解到,从去年6月份至今年6月份,开始建卡的孕妇人数逐月上升,现在每个月建卡人数已经达到3万。预计2016年全年北京出生人数会超过30万。而2015年,北京全市出生人口仅为20万,也就是说,2016年北京的出生人口比去年或有10万的增量。
中国新闻周刊:低生育率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翟振武:在我们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如果生育率持续偏低的话,我们未来有一段时间劳动力数量就会相应减少,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像沿海地区的玩具、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劳动力供应减少,就会让这类产业难以为继。这会倒逼这些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在技术上升级换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否则企业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伤害。
不过,要说明的是,总和生育率变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规律。欧美等发达国家大约一百年前也是很多家庭有六七个孩子。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受教育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等因素变化,现在欧美国家的生育率已经降到很低水平了,比如欧洲平均为1.6,英国、法国等约为1.9,意大利现在大约1.3。在亚洲发达国家现在生育率也不高,比如日本为1.4、韩国为1.2、新加坡为1.3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如果提高总和生育率,是否可以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人口红利影响多大?
翟振武:新生儿多了后,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自然下降。所以,提高生育率对缓解老龄化的确有作用。
劳动力人口(15岁到59岁)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60%后,被认为进入人口红利期。这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劳动力条件。
但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新生儿至少需要15年才能成为劳动力人口,所以全面两孩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只会让人口红利消失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