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拉图“艺术即模仿”角度审视多媒体艺术的交互性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柏拉图“艺术即模仿”理论对当今时代人们深刻认识多媒体艺术的交互性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多媒体艺术交互性实质还是一种模仿性,具有图像至上,使体验者获得的快感大于美感,缺乏艺术创造力种种弊端,需要对其进行反思。
  关键词:柏拉图;艺术即模仿;审视;多媒体交互性
  引言
  柏拉图所谓“艺术是对模仿物的模仿”理论,是基于他对理式的理论的。《理想国》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提出有两个层次比艺术创作的产物(包括画和诗)更真实,一个是理式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也就是说,比起艺术品来讲,理式本身和现实世界的存在要显得更为真实。
  多媒体艺术的最大特性就是交互性。人们通常看的电视、电影、录像、VCD、DVD 光盘都是多种媒体的组合——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可是观众无法参与进去,只能根据编剧和导演编制完成的节目去听去看。而多媒体艺术则不同,它可以让个人参与进来,你可以按照个人的意识去操控整个过程,可以打乱顺序任意地选择,这种操作就叫做交互。
  一、艺术交互性的本质是一种模仿性
  其实,对艺术来说,柏拉图的界定是比较模糊的。柏拉图贬低艺术模仿自然就像生活中的照镜子,他说,“你马上就可以试一试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的旋转,你就马上造出太阳、星辰、大地、你自己,其他动物、器具、草木以及我们刚才提到的一切东西。”他认为文艺模仿只是对客观事物外貌的一次又一次的复现,是不能模仿到事物的“实体”。柏拉图理式论”的出发点是唯心的,但他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模仿说,揭示了文艺反映生活这一真理。柏拉图要求艺术不但要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还要表现事物内在的共性,为“典型论”的认识提供了新思路。
  如果审视当今时代的艺术,可以看出交互性艺术就是这样一种模仿性艺术[1],交互性艺术使人们参与审美体验与生活体验之间的界点为0,诸如:3D电影,立体绘画等等,都是具体设计,尽可能的模仿真实,如果以柏拉图理论来分析,交互性艺术就是模仿艺术中的模仿艺术,纯粹是对现实生活赤裸裸的拷贝,格调的高低取决于体验着的素质。
  二、多媒体艺术交互性的弊端
  多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呈现出:强烈的参与感,强力的虚拟性,种类丰富,如运用计算机、数码照相、数码摄像、扫描仪扫描等技术手段创作的数字图像、影像;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的平面和立体动画,如:Adobe Photoshop、Corel Draw、AdobeIllustrator、FlashMX等;网络实时广播、数字互动电视、互动电影等等。由多媒体艺术交互性的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其呈现的弊端。
  (1)图像至上
  如今社会发生了文化的“转向”,文化的转向中最令人惊喜的是多媒体艺术的出现,最为抢眼的景观是视觉图像的“转向”。当今的视觉图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诗的人们每天都在饕餮着视觉的盛宴,生活在一个视觉图像的时空境域之中。艺术的交互性仅仅是对图像的模仿,逃脱不了这种图像崇拜。
  在《理想国》中,E r os 的目标是最高的理念世界,是上天的美,而艺术摹仿的则是有限世界的美。柏拉图并不完全否定有限世界的美,认为有限世界的美可以激起灵魂对上天之美的回忆,但灵魂决不能停留于有限的美,否则灵魂中的欲望就会获得激情的帮助,阻碍理智向上攀升。[1]当我们握着鼠标,点击移动光标看到复制出的图像时,我们已经感受不到神秘和历史的场力,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一文中讲到:机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艺术的样式,机械复制技术制造了“事物皆同”的感觉,消解了古典艺术的唯一性和距离感。没有了场力,就没有了上升到理性的机会。
  (2)体验者获得的快感大于美感
  柏拉图认为,模仿性的诗人滋长的是灵魂中最卑劣粗俗的成份,即欲望。按照柏拉图的说法,灵魂由三部分构成:理智、激情和欲望,其中理智最为高贵,激情是中性的,而欲望则是卑劣粗俗的。只有当灵魂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即理智统领着另外两个部分时,灵魂才能保持向上的冲动。而模仿性的诗人为了在剧场赢得观众的喝彩,却一味地去迎合观众的欲望,从而使灵魂失去向上的冲动。[3]
  “性天之妙,唯静者知之。”叶郎先生也说过:“美感(审美体验)是与人的圣明和人生紧密相连的。互动性艺术在如今的快餐文化时代,艺术以变化快,新鲜,好玩,刺激为主,五花八门,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和身体。交互性艺术的参与者在“动”中体验着快感。竞技贪欲侵蚀着大脑和心灵,无法达到审美的最佳状态。
  (3)缺乏个性和创造力
  柏拉图认为,模仿会造成灵魂的分裂。为了追求上天之美,灵魂应该像阿里斯托芬故事中被切开后的半人专注于自己的另一半那样心无旁鹜,而模仿则总是对其他事物、尤其是对其他人进行模仿,这就势必会造成灵魂的分裂。反映在艺术的交互性就是真实的自我和虚拟世界的自我,一个生活在现实中,另一个栖身于网络中,并且可以随时变换姓名、身份甚至性别。自我的两种存在,一方面带给我们自由和快乐的同时,另一方面,自我也因分离而面临着人性的分裂与异化的危险,并无时无刻在纠缠着。个体也因符号化而丧失了人的全部外貌特征,年龄、体貌、性别都全部消失,姓名更是个随意的代号或图片,没有指定性,剩下的唯有字符代表着个体的生命存在,我们的思想就像灵魂出窍一样,摆脱了来自个体的制约及社会的束缚,人的社会性特征已全部驱除,人的本性在网络的世界中得到赤裸呈现。
  交互性艺术会使艺术缺乏个性,独立。交互性艺术重视和欣赏或体验者的互动,体验创作者在创作时除了考虑作品本身,更多的要照顾到接受者的接受能力。艺术创作不是纯粹的,容易使艺术创作大众化,趋于流俗。
  结语
  如今,社会进入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彻底改变了图像的生产方式,也进而导致文化内在属性的改变。④这就意味着作为具有丰富情感并创造了璀璨文化财富的人被自己所创造的机器所放逐,思想和情感的满足沦落为感官和欲望的满足,并逐渐放弃了融汇在文字语言形象之中的理性和思考。从这个角度讲,通过柏拉图的“艺术即模仿”理论审视当今的艺术的交互性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冷静的看待当今艺术形式,反思艺术交互性存在的种种弊端,保持思想的清洁,让理性为艺术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汝豪,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J],淮北师范大学,2011(5)
  [2]朱映雪,浅谈新媒体艺术中的交互性[J],工业设计,2012(2)
  [3]徐軍义,论古希腊“模仿论”的价值[J],史教资料,2012(3)
  [4]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艺术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发展历程、人文风貌、风土人情,不论哪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在重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口大国,我国更应该对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传承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颁布一些政策
期刊
摘 要:图形是最直观、最无声、最通用的视觉语言,打破了国际的界限。利用图形表现创意、传达信息,使信息的传播更为有效、直观、快捷。所有作用于信息传达的视觉传达形式都属于图形创意范围:如书籍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等,一切与传达信息有关的设计,都属图形设计。而创意不只是单纯的对一个简单图形结构的描绘,也不是数学方程式中的加减乘除,而是将图形思维、图形样式、图形联想与想象、图形变形或重构等
期刊
摘 要:体育舞蹈大多是展现女士姿态美的舞蹈,除了舞者自身高超的舞蹈技艺外,更多的是靠外在的华丽服饰来增添色彩烘托主题,它是舞者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加舞蹈效果的必要元素,本文将通过研究体育舞蹈不同舞蹈风格的特点来进行服饰的选择与研究,促进中国服饰元素与西方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从而加快中国体育舞蹈在世界体育舞蹈中发展。  关键词:体育舞蹈;女士服饰;舞蹈主题背景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发展迅
期刊
摘 要:在《礼记》中描述的大同社会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所描绘的国家,都是以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态度形成的理想化社会的设计,是怀着对当下社会的种种弊端的改革理想,创造出的乌托邦。孔子的内圣外王思想也与柏拉图的哲学王不尽相似,虽然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但不断发展的社会总会克服弊端,接近理想。  关键词:儒家;大同社会;乌托邦;理想国  一、东西方理想社会概述  孔子在礼记中描述了一种公天下的大同社会,理想
期刊
摘 要:海城高跷是东北地区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根据相关资料介绍,海城高跷最终形成于清朝初年,随着关内移民的加快,海城高跷也迅速发展。今天,海城高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东北的本土文化,诠释了东北人民热情奔放的豪情。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植根于传统农业文明的海城高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也是当前海城高跷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国基础美术教育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点强调“核心素养”,其中对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则是核心素养的重点培育内容。高中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如何进行提升,是高中美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对提高高中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提高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图像识读;教学研究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现状分析  高中美术教育
期刊
摘 要:我国内衣品牌数不胜数,如都市丽人等,布满了大街小巷。然而,国内内衣品牌并不像以“维多利亚的秘密”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内衣品牌开拓出了除了国内以外的国际市场。本文以“维多利亚的秘密”这个内衣品牌为案例研究,探索我国内衣如何以“人”为本深入国人内心。  关键词:维多利亚的秘密;以人为本;中国女性内衣  一、“维多利亚的秘密”简介  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简称“维密”)
期刊
摘 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性本能”、“梦”等概念。这些理论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多的中外导演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电影作品创作之中。希区柯克作为悬疑大师,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十分深刻的体悟,对犯罪心理、精神变态以及两性冲突等多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莫里斯符号学中的语义学(semantics),语构学(syntac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结合到产品设计的应用上,从而探究如何做出更符合用户体验的产品。  关键词:莫里斯;符号学;产品设计;用户体验  一、关于莫里斯符号学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符号学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快速传播到了其它相关学科领域,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从而出现了很多
期刊
摘 要:“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审丑”的概念以“五四”为界,在我国有三个发展时期。本文旨在综合前辈研究经验,对“审丑”现象进行探究,对“审丑”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质疑,批判“审丑”概念的荒谬性,提出“‘审丑’混淆意象和本质,危害‘审美’,应该被改造的论断。  关键词:审丑;审美;批判  一、审丑的概念及其发展  通用的《美学原理》一般这样界定“丑”:“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