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生态主题:快乐一家人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的来源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到幼儿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大班幼儿对于家庭有了初步认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心,帮助幼儿将以自我为中心转到关注家人,关注幼儿园进而关注祖国,从而设计本次主题活动“快乐一家人”。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与家人的亲密情感,感受家庭生活的乐趣,乐意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初步了解祖国的名胜,让幼儿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关心与爱。体验与大家相处的快乐,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线索进行大胆仿编,培养幼儿自主表达的能力;引导幼儿积极创编动作,尝试替换歌词,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剪贴、制作新疆帽等民族服饰,拼摆长城等,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制作家中趣事连环画、民族联欢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通过故事、歌曲、律动等活动,引导幼儿大胆仿编故事情节、积极创编动作并尝试替换歌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五、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一)幼儿园资源
  1.环境创设。
  以“快乐一家人”为主题的图片、挂图、作品展示区,内有全家福照片、家中趣事、家庭调查表、我爱妈妈、亲情树、班级树、祖国妈妈、民族大家庭等。
  2.区域活动。
  语言区:
  投放幼儿自制连环画、亲情小故事、祖国风光图书,供幼儿自由阅读讲述。
  表演区:
  提供少数民族的服饰、磁带、打击乐器等,表演“民族屋”的游戏。
  结构区:
  长城积木、天安门积木等。
  美工区:
  投放彩纸、皱纹纸、毛线等,让幼儿制作插花、民族服饰等。
  3.布置“全家福”、“快乐一家人”、“祖国妈妈”、“我爱妈妈”等一系列主题墙饰。
  (二)家庭资源
  请家长收集家庭照片、外出旅游照片、祖国各地风光图片、及相关资料。搜集到的图片、挂图有200多张,文字资料80余种,相关图书百余册,录像、光盘20余份。
  (三)社区资源
  带领幼儿到老年大学和爷爷奶奶一起过重阳节。
  (四)社会资源
  带领幼儿到黄河、凤凰广场旅游,亲自感受家乡的美好。
  (五)媒体资源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主题服务。
  六、精选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一:说说我的一家人
  形式:分组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通过调查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活动准备:
  1.提前和幼儿讨论调查的内容,如家人生日、喜好(爱吃的食物、喜欢穿的衣服样式、颜色、业余爱好……)、职业等。
  2.请幼儿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3.提供幼儿摆放照片的板面。
  活动过程:
  1.认识家人:小组展示、交流全家福照片。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调查表,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2)请幼儿说明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如:生日可直接用数字表示,也可画上蛋糕或蜡烛,再注明时间表示;喜欢的食物、衣服的样式等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用彩笔直接涂出来等。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通过绘画,补充自己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
  (2)首页画出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后的调查结果装订起来。
  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内容。
  活动二:家人眼中的我
  形式:集体、分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2.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鼓励幼儿积极为同伴提建议。
  3.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遗传现象。
  活动准备:
  1.建议家长以书信、录音、录像等不同形式,用温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孩子成长的爱和希望。
  2.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等。
  活动过程:
  1.说说自己的相貌与家人相似的地方。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这是遗传现象的一种表现。使幼儿了解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体会亲情。
  3.请幼儿倾听家长对孩子的寄语。(教师读、听录音、看录像)
  4.分组讨论:怎样做得更好?鼓励幼儿互相出主意,提建议。教导幼儿认识到“我是个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欢我,我如果再……”避免幼儿产生自卑心理。
  5.请幼儿用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心情。
  延伸活动:
  1.请家长收到信后及时和孩子进行交流。
  2.幼儿如对遗传现象感兴趣,教师可相应生成“我从哪里来”“幼儿的生长过程”“找找爸爸、妈妈遗传的特征”等活动。也可结合上学期有关动物的主题以及饲养宠物的经验等,回忆小动物家庭成员中的遗传现象。
  活动三:家庭总动员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全家共同运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划分合适的观众区、比赛区,观众区准备一定数量的小椅子,啦啦队使用的小彩旗。
  2.物质准备:长纸板制成的大鞋底,上有三个鞋襻,供全家三人共同行走,接力棒,羽毛球拍,皮球等。
  活动过程:
  1.根据事先安排的顺序,依次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分组比赛。比赛活动可设:
  (1)接送宝宝上幼儿园:起点为家,终点为幼儿园,父母分别站在起点和终点处,背着孩子从“家”跑到“幼儿园”,再从“幼儿园”跑回“家”,先到者为胜。
  (2)赶小猪:全家为一组,手持羽毛球拍,推赶皮球进行接力跑,先到者为胜。
  (3)齐心协力:全家分别套上大鞋,一齐向前走。
  (4)抬花轿:父母双手搭住,幼儿坐在上面,父母抬着向前跑。
  (5)全家接力:用接力棒,三人轮流跑完全程。
  针对单亲家庭和父母只来一方的情况,设比赛活动:
  二人三足、背宝宝、连体人(孩子与家长面对面,双脚分别踩在家长的脚上,由家长带着走)等。
  2.鼓励幼儿和家长为其他同伴喝彩。
  3.老师和家长可抓拍运动会的精彩瞬间。
  延伸活动:
  1.在运动会后的生活活动中,播放运动会的录像,继续感受运动会的快乐气氛。
  2.请家长带孩子共同锻炼或在家一起做亲子游戏。
  3.此活动是家园共同活动,也可以“家庭联欢会”的形式来开展,主要展示家长的特长如唱歌、乐器、烹饪、书法、绘画、口技、武术等,也要有全家人合作表演的节目,使孩子在了解家人职业的基础上,看到家人更多的表现,充分体验亲子活动的快乐。
  活动四: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民族服饰的基础上,了解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的有关知识。
  2.感受各民族音乐的特色,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傣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及相关音乐。
  2.幼儿掌握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一些知识经验。
  3.傣族的相关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活动过程:
  1.欣赏服饰
  (1)出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请幼儿说说喜欢哪套衣服,为什么?
  (2)说说这些服饰属于哪个民族?
  2.经验交流
  (1)结合服饰的特点说说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
  (2)小组交流后进行补充讲述。
  (3)家长进行介绍。
  3.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歌舞串联。
  出示三首歌曲名称,请幼儿表演后让家长猜猜每首乐曲属于哪个民族。
  4.了解傣族风情。
  (1)出示“孔雀”服饰:你们表演的真棒,看,孔雀也飞来了,跳起了美丽的孔雀舞。
  (2)提问: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特色舞蹈?为什么?(讲述有关孔雀公主的故事)他们除了崇拜孔雀以外还崇拜哪种动物?为什么?(讲述傣族的白象撑天的传说,可以请家长介绍。)
  (3)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与幼儿、家长一起说说有关傣族的特色,欣赏幻灯片加深幼儿印象。
  5.知识拓展。
  (1)请幼儿说说知道的民族名称,我们属于哪个民族。
  (2)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也都很爱我们伟大的中国。
  (3)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跳舞,感受心中的快乐。
  七、主题探究活动完成网络
  八、主题探究活动评价与反思
  本活动的顺序基本按照“我爱我家、幼儿园是我家、祖国大家庭”三个阶段来进行。每个阶段的具体活动内容,其顺序并没有完全固定,可以给幼儿留有一定的生成空间。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与家人的亲密情感,感受家庭生活的乐趣,乐意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乐意参加各种活动,体验与大家相处的快乐,逐步让幼儿把爱心扩展到共同生活的其他人。
  接下来,我们又引导幼儿把爱心扩展到热爱祖国这个大主题上,让幼儿通过初步了解祖国的名胜,知道中国很大很美,知道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族人民心连心,是个大家庭,初步萌发了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激、报答、关心与爱,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班里打架的少了,做好事的多了,告状的少了,帮助人的多了,家长们一致反映孩子在家懂事多了,体谅大人了,更加自立了。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膳食结构,分析高校教师的健康现状,探讨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膳食因素,揭示高校教师膳食中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为高校教师改善膳食结构,做到合理营养,建立正
设计意图:  进入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基本动作随着老师的计划性训练,有了进步,他们能够较自如地进行跑、跳、爬等动作。随着我县幼儿园省级课题“本土游戏在园本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幼儿游戏的广泛性、参与性有了大大提高,他们敢于尝试、探索各种动作,喜欢角色游戏。  《纲要》指出:幼儿应大胆地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玩耍,并具有调整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期刊
健康活动:推小猪  适合年龄:7~12个月  活动目标:  1.锻炼宝宝扶物迈步的能力。  2.密切亲子感情,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辆小猪车  活动过程:  1.教师推出小猪车说:“宝宝看,这是谁呀?”边摸小猪边念儿歌:“小猪小猪噜噜,肚子吃得鼓鼓,扇扇耳朵呼呼,出门去找姑姑。”  亲子提示:家长要大声念,并让宝宝观察你的嘴形,通过嘴形和声音的刺激,有助于宝宝学说话。  2.
期刊
参加工作前,我觉得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管好孩子,每天带孩子唱唱跳跳,玩玩笑笑。而且孩子那么可爱,和孩子在一起应该每天都很快乐。参加工作后,我发现教好孩子,做一名合格的幼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亚慢性染毒苯并[a]芘(Benzo [a]pyrene,B[a]P)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检测不同脑区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NMDAR)Mrna的表达,探讨苯并[a]芘
磁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它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虽然不陌生但很神奇。磁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在大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已初步感知磁铁互相吸引或排斥的特点,我将科学与体育活动相结合,设计了“磁铁变变变”系列游戏,试图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感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身心。  游戏一:大地磁铁真有趣  游戏玩法:把大地变
期刊
同伴接纳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反映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即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所谓“被拒绝”儿童,是指那些被某些同伴看作是有破坏性而不被喜欢的儿童,又称“不受欢迎”儿童,处于被拒绝地位的孩子经常徘徊在游戏的边缘,不利于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  在幼儿园班级集体生活中,“被拒绝”幼儿还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群体,他们调皮捣蛋,行为具有破坏性,经常让老师、同伴“头疼”。对于一个班级体来说,“被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