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
目前关于红色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界定,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倾向于韩延明的观点: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创新的崭新文化形态,它既区别于传统文化,也有别于近代以来其他阶层与党派的文化创造,构成20世纪以来中华文化的主流和前进方向;它是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统一整体,其主要形态包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发包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神宝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神宝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同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建设时期,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红色精神。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和革命必胜理念的精神浓缩。抗日战争时期时期,延安精神、太行山精神、秦梦精神、唤醒了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投身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洪流之中,凸显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南下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将中国革命全面推向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继展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理念在各条战线上衍生出了厉家寨精神、大寨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精神。由此可以看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谋而合。
(二)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充分吸收借鉴人类所有文化和文明的成果即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大文化基础。红色文化包含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牺牲、自强不息的精神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认同,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些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所以也可以说新民主主时期的红色文化就是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弘扬红色文化的目的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相同。红色文化是早期的共产党人遗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连接民族感情,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红色文化的物态文化—红色资源,是无产阶级革命先辈从事革命活动的鲜活而生动地历史见证。弘扬红色文化在帮助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能够在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培育人们的和谐精神,实现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由此可知,弘扬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而弘扬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6).
[2] 陈新、曾耀荣.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1(2).
[3] 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278.
[4] 付小清、龚玉秀、张华荣.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社会科学,2011(3).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基金项目:内蒙古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的项目成果。
【关键词】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
目前关于红色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界定,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倾向于韩延明的观点: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创新的崭新文化形态,它既区别于传统文化,也有别于近代以来其他阶层与党派的文化创造,构成20世纪以来中华文化的主流和前进方向;它是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统一整体,其主要形态包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发包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神宝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神宝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同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建设时期,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红色精神。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和革命必胜理念的精神浓缩。抗日战争时期时期,延安精神、太行山精神、秦梦精神、唤醒了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投身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洪流之中,凸显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南下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将中国革命全面推向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继展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理念在各条战线上衍生出了厉家寨精神、大寨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精神。由此可以看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谋而合。
(二)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充分吸收借鉴人类所有文化和文明的成果即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大文化基础。红色文化包含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牺牲、自强不息的精神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认同,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些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所以也可以说新民主主时期的红色文化就是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弘扬红色文化的目的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相同。红色文化是早期的共产党人遗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连接民族感情,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红色文化的物态文化—红色资源,是无产阶级革命先辈从事革命活动的鲜活而生动地历史见证。弘扬红色文化在帮助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能够在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培育人们的和谐精神,实现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由此可知,弘扬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而弘扬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6).
[2] 陈新、曾耀荣.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1(2).
[3] 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278.
[4] 付小清、龚玉秀、张华荣.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社会科学,2011(3).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基金项目:内蒙古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的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