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温室气体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针对温室气体而出现的碳审计开始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本文由碳审计的概念出发,在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前提下,逐渐展开对碳审计流程的分析,并根据碳审计流程中的准备、实施、报告这三个阶段引出基于审计流程的碳审计方法体系,对碳审计的方法进行了詳细探究。
【关键词】碳审计 审计方法 审计标准 审计流程
一、引言
碳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审计准则的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的碳排放进行的审查。碳审计的方法研究,能对企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审计提供指导,是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低碳经营的必经之路。同时,研究碳审计的方法,也能让企业有机会看到自己在生产经营中对能源使用存在的浪费现象,由此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制定合理的政策,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文献综述
麦金农从供应链入手分析碳审计,他指出,应该从整体着手,由始至终,从原材料取得到排放阶段,包括原材料的取得,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最后废弃,以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确认的整个生命周期。何雪峰主要有如下研究:对碳审计的程序概括为四点,第一,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通过对业务的掌握,了解其薄弱的环节,并将其列为审计的目标。第二,收集相关信息,制定审计计划,并突出其核心部分。第三,认真落实具体的程序,包括审计取证和工作文件的准备。张彩平以生命周期为视角,研究了产品由始至终的碳排放过程,从生产到使用再到废弃,同时,分析在此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对策以便在实行碳审计的时候进行借鉴。
三、国内碳审计的现状
由我国的现状看来,碳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项目,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正式开展,仅仅是一种概念状态。从我国碳审计目前的状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碳审计仅仅还是概念状态,并未从制度层面建立碳审计的框架体系,没有相应的政策的约束,在实际的操作方面,碳审计并未真正开展,只是一种规划状态。其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不完善。我国碳审计正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方法都只处于试运行阶段,并未真正建立,开展碳审计显然有些“无章可循”。最后,碳审计的人才缺乏。审计机构的人员目前主要进行的是传统的财务审计,没有开展碳审计,所以也没有针对碳审计进行的培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建立。
四、基于审计流程的碳审计方法体系
我国的碳审计工作可以分成国家、民间和内部审计,随着对低碳的越来越多关注,相关人员更加关心的是企业的低碳责任的实施状况。因此,审计机构进行的碳审计应该成为本研究的主体。
碳审计的流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碳审计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一)准备阶段
首先,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审计机构应该进行可行性测试,对委托方的行业及资质进行评估并正式签订协议。其次,定碳审计目标。碳审计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二)实施阶段
碳审计机构应该向企业索要相关的资料,审计机构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对报告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然后制定审计计划。同时,审计机构应进行现场访问,并且制定合理的计划,包括访问对象、内容等方面。如果需要抽样的话,抽样的规模应和相似总数的平方根相等。现场访问应该采取多样有效的方法,例如查看审核文件,对企业相关方面的人员进行约谈,对一些指标进行监测等。
图1 碳审计的流程图
1.碳审计内容。碳审计的作用对象包括企业运营过程中从战略规划到生产然后再到管理等方面的所有信息。第三方审计机构检验的是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报告,所以企业自身在接受碳审计之前就应该做好几个方面的信息准备。
在企业自身公开披露的碳排放信息的基础上,审计机构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碳排放行为进行审计,其审计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审计低碳政策的执行情况。审计低碳政策,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过程进行审计,经营程序是否合理并且符合规章制度。
第二,审计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包括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的直接和间接的在报告中的记录。
第三,对产品进行审计。在有低碳产品的情况下或者是发生了低碳行为的情况下,才会有税收的减免和补贴,需要对这些活动进行确认。
2.量化方法。碳排放量的计算是对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进行计算,同时减去特殊的排放量。
第一,确定范围。首先,对企业而言,开展碳审计的前提是要先确定好具体的审计范围。从公司的组织层面来看,企业的范围应该对公司的整体进行把握,需要将母公司、子公司、有合资关系等的一系列机构包含进去。从公司的运营层面来看,审计范围就是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考虑的有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有关的二氧化碳等的GHG排放。
第二,基准年的确定。在确定了范围之后,企业应该确定好基准年。有了基准年,企业就可以将温室气体与基准值进行监测与对比。对于基准年的选择,应该参照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历时记录,如企业缺少这方面的数据,也可以将第一次编制有关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第一年的数据作为基准值。如果企业的所有权发生变更,或者企业对温室气体的计算方法有改变的时候,应该同时调整基准值使之与企业当前的情形相适应。
第三,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接排放;二是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的范围主要是源自企业的车辆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如公司的专车、企业员工上班使用的班车、以及各种货车等各具职能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产生的排放。同时还有企业使用燃料而导致的排放,例如一些火力发电厂烧的煤炭产生的温室气体,一些化工企业使用的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间接排放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间接产生的排放,这些温室气体的根源并非出自于本企业。间接排放的具体的范围主要包括电力的采购而形成的排放,还有外购的热和蒸汽等。在根据排放源区分了企业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后,应该针对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企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量化,以降低量化过程中的风险与不准确因素。
(三)报告阶段
碳审计机构在审计结束后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应出具碳审计报告,并且将碳审计报告签字后交给委托方。工作底稿应以保密方式进行保管,应保存的材料有:审计业务约定书,在审计中取得的审计证据,与企业的约谈记录,审计报告等相关的材料。
碳审计报告应该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原则下进行编写,审计组长应该对碳审计报告进行整体把握。碳审计师可以查找企业的相关文件、现场访问、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计算的方法来获得审计需要的一些数据,用来编制审计报告,原则如下:
一致性原则。碳审计师的审计应该和报告的准则相符合,同时应该采用相同的审计方法对历时报告和年度报告进行审计,对不同的企业审计方法应保持不变。
透明性原则。在审计报告中,信息应该以书面证据为根据,以公开的、透明的、中立的有关形势来进行表述。
保密性原则。碳审计师在查阅该企业归为商业秘密的数据时,应该遵循与企业的协议,对这些数据应该进行保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泄露。
对企业应提供的信息的质量,审计机构应该使用相应的标准来进行评估,评估的方式有两点:第一,文件评审;第二,现场访问。
五、碳审计方法体系的优化
(一)加强碳审计依据的顶层设计
碳审计一项全新的持久战。碳审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组织力量的规划与协调,低碳经济亦是如此。故应考虑:首先,不断扩充碳审计的理论研究,不断解决碳审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对碳审计的发展加强立法层面的顶层设计,切实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审计标准和方法的不断优化,对碳审计的政策的执行情况,低碳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为碳审计的开展提供依据,使得碳审计更加准确有效。最后,建立碳审计的评价体系,以便全国范围内的碳审计都能遵循同一种指标。
(二)不断增强企业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意识
碳审计若想顺利进行,应该要有碳会计制度和比较规范的碳排放的披露机制作为基础,因为会计科目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记录为碳审计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所以,应该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的信息披露机制。我国目前并没有这种的披露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使用强制的手段及措施,是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这种方式,可以逐步提高企业的对碳排放的信息的披露意识,利于碳审计的进一步推进。
(三)建立碳审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人才是碳审计的基础,首先,应该出台具体的针对人才培养的教材,对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做出相关规定,供各培训点参考执行。其次,可以联合高等院校,向高校的财会审计相关的专业中设置一个新的专业——碳审计专业。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掌握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再掌握关于碳审计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各类方法,不断提高其碳审计的专业技能。
六、结束语
我国目前碳审计还只是處于理论研究的阶段,没有实际运用,不管是在碳审计的制度框架设计方面还是在流程和方法的设计方面,我国都存在众多的困难。从理论建设到实际运用,都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并且为之不断努力。
作者简介:孙翰雯(1993-),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
【关键词】碳审计 审计方法 审计标准 审计流程
一、引言
碳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审计准则的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的碳排放进行的审查。碳审计的方法研究,能对企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审计提供指导,是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低碳经营的必经之路。同时,研究碳审计的方法,也能让企业有机会看到自己在生产经营中对能源使用存在的浪费现象,由此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制定合理的政策,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文献综述
麦金农从供应链入手分析碳审计,他指出,应该从整体着手,由始至终,从原材料取得到排放阶段,包括原材料的取得,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最后废弃,以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确认的整个生命周期。何雪峰主要有如下研究:对碳审计的程序概括为四点,第一,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通过对业务的掌握,了解其薄弱的环节,并将其列为审计的目标。第二,收集相关信息,制定审计计划,并突出其核心部分。第三,认真落实具体的程序,包括审计取证和工作文件的准备。张彩平以生命周期为视角,研究了产品由始至终的碳排放过程,从生产到使用再到废弃,同时,分析在此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对策以便在实行碳审计的时候进行借鉴。
三、国内碳审计的现状
由我国的现状看来,碳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项目,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正式开展,仅仅是一种概念状态。从我国碳审计目前的状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碳审计仅仅还是概念状态,并未从制度层面建立碳审计的框架体系,没有相应的政策的约束,在实际的操作方面,碳审计并未真正开展,只是一种规划状态。其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不完善。我国碳审计正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方法都只处于试运行阶段,并未真正建立,开展碳审计显然有些“无章可循”。最后,碳审计的人才缺乏。审计机构的人员目前主要进行的是传统的财务审计,没有开展碳审计,所以也没有针对碳审计进行的培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建立。
四、基于审计流程的碳审计方法体系
我国的碳审计工作可以分成国家、民间和内部审计,随着对低碳的越来越多关注,相关人员更加关心的是企业的低碳责任的实施状况。因此,审计机构进行的碳审计应该成为本研究的主体。
碳审计的流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碳审计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一)准备阶段
首先,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审计机构应该进行可行性测试,对委托方的行业及资质进行评估并正式签订协议。其次,定碳审计目标。碳审计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二)实施阶段
碳审计机构应该向企业索要相关的资料,审计机构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对报告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然后制定审计计划。同时,审计机构应进行现场访问,并且制定合理的计划,包括访问对象、内容等方面。如果需要抽样的话,抽样的规模应和相似总数的平方根相等。现场访问应该采取多样有效的方法,例如查看审核文件,对企业相关方面的人员进行约谈,对一些指标进行监测等。
图1 碳审计的流程图
1.碳审计内容。碳审计的作用对象包括企业运营过程中从战略规划到生产然后再到管理等方面的所有信息。第三方审计机构检验的是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报告,所以企业自身在接受碳审计之前就应该做好几个方面的信息准备。
在企业自身公开披露的碳排放信息的基础上,审计机构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碳排放行为进行审计,其审计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审计低碳政策的执行情况。审计低碳政策,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过程进行审计,经营程序是否合理并且符合规章制度。
第二,审计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包括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的直接和间接的在报告中的记录。
第三,对产品进行审计。在有低碳产品的情况下或者是发生了低碳行为的情况下,才会有税收的减免和补贴,需要对这些活动进行确认。
2.量化方法。碳排放量的计算是对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进行计算,同时减去特殊的排放量。
第一,确定范围。首先,对企业而言,开展碳审计的前提是要先确定好具体的审计范围。从公司的组织层面来看,企业的范围应该对公司的整体进行把握,需要将母公司、子公司、有合资关系等的一系列机构包含进去。从公司的运营层面来看,审计范围就是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考虑的有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有关的二氧化碳等的GHG排放。
第二,基准年的确定。在确定了范围之后,企业应该确定好基准年。有了基准年,企业就可以将温室气体与基准值进行监测与对比。对于基准年的选择,应该参照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历时记录,如企业缺少这方面的数据,也可以将第一次编制有关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第一年的数据作为基准值。如果企业的所有权发生变更,或者企业对温室气体的计算方法有改变的时候,应该同时调整基准值使之与企业当前的情形相适应。
第三,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接排放;二是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的范围主要是源自企业的车辆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如公司的专车、企业员工上班使用的班车、以及各种货车等各具职能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产生的排放。同时还有企业使用燃料而导致的排放,例如一些火力发电厂烧的煤炭产生的温室气体,一些化工企业使用的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间接排放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间接产生的排放,这些温室气体的根源并非出自于本企业。间接排放的具体的范围主要包括电力的采购而形成的排放,还有外购的热和蒸汽等。在根据排放源区分了企业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后,应该针对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企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量化,以降低量化过程中的风险与不准确因素。
(三)报告阶段
碳审计机构在审计结束后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应出具碳审计报告,并且将碳审计报告签字后交给委托方。工作底稿应以保密方式进行保管,应保存的材料有:审计业务约定书,在审计中取得的审计证据,与企业的约谈记录,审计报告等相关的材料。
碳审计报告应该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原则下进行编写,审计组长应该对碳审计报告进行整体把握。碳审计师可以查找企业的相关文件、现场访问、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计算的方法来获得审计需要的一些数据,用来编制审计报告,原则如下:
一致性原则。碳审计师的审计应该和报告的准则相符合,同时应该采用相同的审计方法对历时报告和年度报告进行审计,对不同的企业审计方法应保持不变。
透明性原则。在审计报告中,信息应该以书面证据为根据,以公开的、透明的、中立的有关形势来进行表述。
保密性原则。碳审计师在查阅该企业归为商业秘密的数据时,应该遵循与企业的协议,对这些数据应该进行保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泄露。
对企业应提供的信息的质量,审计机构应该使用相应的标准来进行评估,评估的方式有两点:第一,文件评审;第二,现场访问。
五、碳审计方法体系的优化
(一)加强碳审计依据的顶层设计
碳审计一项全新的持久战。碳审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组织力量的规划与协调,低碳经济亦是如此。故应考虑:首先,不断扩充碳审计的理论研究,不断解决碳审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对碳审计的发展加强立法层面的顶层设计,切实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审计标准和方法的不断优化,对碳审计的政策的执行情况,低碳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为碳审计的开展提供依据,使得碳审计更加准确有效。最后,建立碳审计的评价体系,以便全国范围内的碳审计都能遵循同一种指标。
(二)不断增强企业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意识
碳审计若想顺利进行,应该要有碳会计制度和比较规范的碳排放的披露机制作为基础,因为会计科目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记录为碳审计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所以,应该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的信息披露机制。我国目前并没有这种的披露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使用强制的手段及措施,是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这种方式,可以逐步提高企业的对碳排放的信息的披露意识,利于碳审计的进一步推进。
(三)建立碳审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人才是碳审计的基础,首先,应该出台具体的针对人才培养的教材,对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做出相关规定,供各培训点参考执行。其次,可以联合高等院校,向高校的财会审计相关的专业中设置一个新的专业——碳审计专业。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掌握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再掌握关于碳审计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各类方法,不断提高其碳审计的专业技能。
六、结束语
我国目前碳审计还只是處于理论研究的阶段,没有实际运用,不管是在碳审计的制度框架设计方面还是在流程和方法的设计方面,我国都存在众多的困难。从理论建设到实际运用,都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并且为之不断努力。
作者简介:孙翰雯(1993-),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