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过程是指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必需的认知、理解技能。认知是理解的前提和手段,是学习外语的人获得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理解是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是阅读的目的和结果,在语言交流中占重要位置。当前外语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而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又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品德与科技文化素养、思维品质、情感因素等。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绝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和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去交流,获得语言信息的途径,除了课堂听老师讲、听英语广播、播放录音磁带、看英语版影视、CD光盘等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阅读了。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是作者和读者的一种文际交流行为。而随着阅读的进行,读者会发现自己的预测也许符合或接近文章的内容,也许应修正或放弃原先的猜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种类繁多的信息面前显得如坠烟海。所以,对教师而言,如何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识别信息,选择和归纳主要信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显得十分重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影响阅读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和个性、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也包括语言基础、学习方法等,更与语言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读者如果不能对篇章所涉及的语境做出正确理解,就无法对篇章进行符合作者意图的解读。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扩大学生知识的视野,重视语境在阅读中的作用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语言水平和阅读技巧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阅读理解,即背景知识的作用,它会涉及读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以及其固有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对于西方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很不理解。譬如:我们中国人从南到北都用开水沏茶,而西方国家的人没有喝开水的习惯,通常只是喝自来水或饮料。即使喝茶,也往往喝冰茶。又如见面时,中国人对主人的热情款待往往会客气地回绝一下,当主人问我们是否想喝点什么,我们尽管口渴,也会说:“别客气,我不渴。”但主人仍然会为我们泡上茶让我们喝。但按英语国家的习惯,主人往往会按客人的回答决定是否泡茶或送饮料。假如我们按中国的习惯应答,则有可能出现自己本来口渴,而对方却没给自己水喝的情况。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语境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语境主要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包含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环境或称上下文环境。阅读活动就是利用语言语境理论进行推理的过程,因此,推理活动是阅读理解的核心,它贯穿于阅读理解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对字词句的理解,还是对语篇的理解,都需要借助推理来完成。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借助语境,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猜出自己不熟悉的单词的意思。阅读理解除了猜测词义之外还要分析文章的上下文关系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在阅读材料之中,省略和替代是不可避免的。省略和替代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时效性,多出现在对话中。省略指篇章中句子或小句中一些基本结构成分的缺省。这些被省略成分只能借助于上下文才能发现,所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把握上下文,注意文章的衔接。要求学生在猜测词义和掌握语法的基础之上,贯穿全文,把握文章整体脉络,从宏观上理解文章。非语言语境即语言外的知识,包括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政治体制、风俗习惯、传统道德的不同,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会觉得相当困难,所以要让其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其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纯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出现“loneliness industry”,如果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没有足够的了解,要充分理解它是有困难的。事实上,它指的是美国社会福利的一部分。由于美国社会的大量孤寡老人无人照顾,已成为社会问题,因此美国政府就建立了一种专门为孤寡老人服务的社会项目。从这个例句可见文化语境在阅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情景语境指的是文章产生的周围环境、时间、地点、方式等。比如:“今天天气很好”,当早晨妻子对丈夫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是要一起出去晨练,还可能是要出去逛街;用于假日里,可能表达要去郊游;用于朋友见面,可能是表达一种寒暄;还可能是对别人问话的回答等等。情景语境大多出现在小说里,学生在阅读原版小说时,这一理论就得到了充分利用。
由此可见,学生读不懂文章,并不只是因为英语语言水平问题,也是因为缺乏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的知识的视野也决定着理解能力的高低。所以,老师除多向学生讲授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外,还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地挖掘阅读材料,真正做到见多识广。学生刚开始练习阅读时还应该做到“读透”每篇阅读理解,读透就是不放过一个单词和句子,连猜带蒙做阅读是自欺欺人,它会导致学生苦学英语多年还会是“一塌糊涂”。并要求学生能做到持之以恒,积零存整,多方吸取,广泛收集,以达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目的。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作者意图
阅读能力所指的主要是语法能力和对整个语篇的把握能力。它涉及语言因素,如:词汇、语法、语音及话语的分析能力,以及大量的非语言因素,如:已有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写作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长句、难句等语法知识,还要贯穿全文,利用概括、判断、推理等手段,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阅读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它是语言学习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和阅读目的,使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在阅读新闻时,把握五个W,即who/whom, what to do, when, where和why即可看清文章的脉络,了解其层次,把握中心思想。从大体上看,阅读方法有抽象和具体两种,抽象的阅读方法是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对作者意图的全面领悟;具体的阅读方法是读者对于字词的猜测理解和语法结构的分析把握。阅读策略是随着读者从初级逐渐进入到高级阶段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在阅读的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字母、音节、单词、句子的具体策略上,以后随着读者水平的提高,逐渐进入抽象阶段。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虽然对英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错,但他们阅读英语的速度却十分缓慢,并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较差,其原因就是他们在阅读中将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较低水平的具体理解上,而忽视了应用较高水平的抽象分析。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字、词、句子语法上,而失去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所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具体理解和抽象分析的双重使用,对待不同的文字材料,使用综合的策略,才能取得充分理解整篇文章的效果。
三、提高阅读速度
1.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补充阅读量、限时阅读、扩大视知距和针对性训练,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增加语言输入的量。每天花10分钟读100个单词左右的文章,两三年就能达到大纲规定的一级水平,虽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上数字,但只要选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阅读材料,如英语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并持之以恒,就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增加语感。 限时阅读非常重要,这避免了学生阅读时松松垮垮,不当回事,结果真正考试时,由于把握不好时间而无法按时完成,甚至让学生精神紧张,大失水准,把平时练习都当成考试来训练,实战时就习以为常了,自然就能够心平气和,精神放松,正常发挥。
扩大视知距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阅读时,可将几个单词或一个意群收入眼帘,阅读时扩大视幅,注意词与词的搭配及句群组合,注意力集中在意群中的重要单词和段落上,以寻求必要的语言信息,而不起关键作用的词一扫而过,这样一来,既能抓住那些极富信息的词,又能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
给出的文章,让学生按时完成,然后让学生合上书,回答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速度又加深了理解。
2.掌握一些猜测生词词义的方法,对排除阅读中某些生词的干扰、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著名的心理语言学家KemethGoodman说:“阅读是一种猜测性游戏。”准确的猜词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时,学生尽可能地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即从词或词组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猜测。如:The guide points to a red point on the map to show us where the model plane is.根据句意,第一个point是动词,“指向”,第二个point是名词“点”。还可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构词知识(词的合成、转换及派生分析词的结构)、相关关系和所给定义等信息去猜测词义,也可以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去猜测或理解所给生词的词义。
四、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带题查找。如果文章篇幅较长,读完文章以后再去做题,这样文章会成为做题的包袱。为了能够迅速地抓住文章的要点,阅读前,浏览要回答的问题,预测文章的内容,明确阅读目的后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就更有目的性;也可以先看文段,然后再做题,从宏观上把握文段的大意;还可将两者结合起来,边看边做,边做边看,这样既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和节省阅读时间。了解文章体裁。在记叙文章中,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在史地知识和科普文章中,应注意人名、地点、年代、作用、地象等。在阅读时,还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尽量避免手忙脚乱、随随便便。要善于抓住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一般说来,每段文章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段的主要思想,这个句子叫主题句,通过主题句来了解该段的中心意思,通过主题句的组合来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应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在中考的成绩。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强化训练学生的各种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将相关的课文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篇章、材料。在阅读时有意识地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如略读法、查阅法、判断推理法等,掌握一些具体的阅读技能,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之,阅读是获得语言信息的主要手段,它是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阅读的技巧很多,只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总能发现更多适合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方法,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一、扩大学生知识的视野,重视语境在阅读中的作用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语言水平和阅读技巧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阅读理解,即背景知识的作用,它会涉及读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以及其固有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对于西方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很不理解。譬如:我们中国人从南到北都用开水沏茶,而西方国家的人没有喝开水的习惯,通常只是喝自来水或饮料。即使喝茶,也往往喝冰茶。又如见面时,中国人对主人的热情款待往往会客气地回绝一下,当主人问我们是否想喝点什么,我们尽管口渴,也会说:“别客气,我不渴。”但主人仍然会为我们泡上茶让我们喝。但按英语国家的习惯,主人往往会按客人的回答决定是否泡茶或送饮料。假如我们按中国的习惯应答,则有可能出现自己本来口渴,而对方却没给自己水喝的情况。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语境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语境主要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包含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环境或称上下文环境。阅读活动就是利用语言语境理论进行推理的过程,因此,推理活动是阅读理解的核心,它贯穿于阅读理解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对字词句的理解,还是对语篇的理解,都需要借助推理来完成。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借助语境,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猜出自己不熟悉的单词的意思。阅读理解除了猜测词义之外还要分析文章的上下文关系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在阅读材料之中,省略和替代是不可避免的。省略和替代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时效性,多出现在对话中。省略指篇章中句子或小句中一些基本结构成分的缺省。这些被省略成分只能借助于上下文才能发现,所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把握上下文,注意文章的衔接。要求学生在猜测词义和掌握语法的基础之上,贯穿全文,把握文章整体脉络,从宏观上理解文章。非语言语境即语言外的知识,包括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政治体制、风俗习惯、传统道德的不同,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会觉得相当困难,所以要让其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其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纯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出现“loneliness industry”,如果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没有足够的了解,要充分理解它是有困难的。事实上,它指的是美国社会福利的一部分。由于美国社会的大量孤寡老人无人照顾,已成为社会问题,因此美国政府就建立了一种专门为孤寡老人服务的社会项目。从这个例句可见文化语境在阅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情景语境指的是文章产生的周围环境、时间、地点、方式等。比如:“今天天气很好”,当早晨妻子对丈夫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是要一起出去晨练,还可能是要出去逛街;用于假日里,可能表达要去郊游;用于朋友见面,可能是表达一种寒暄;还可能是对别人问话的回答等等。情景语境大多出现在小说里,学生在阅读原版小说时,这一理论就得到了充分利用。
由此可见,学生读不懂文章,并不只是因为英语语言水平问题,也是因为缺乏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的知识的视野也决定着理解能力的高低。所以,老师除多向学生讲授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外,还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地挖掘阅读材料,真正做到见多识广。学生刚开始练习阅读时还应该做到“读透”每篇阅读理解,读透就是不放过一个单词和句子,连猜带蒙做阅读是自欺欺人,它会导致学生苦学英语多年还会是“一塌糊涂”。并要求学生能做到持之以恒,积零存整,多方吸取,广泛收集,以达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目的。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作者意图
阅读能力所指的主要是语法能力和对整个语篇的把握能力。它涉及语言因素,如:词汇、语法、语音及话语的分析能力,以及大量的非语言因素,如:已有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写作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长句、难句等语法知识,还要贯穿全文,利用概括、判断、推理等手段,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阅读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它是语言学习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和阅读目的,使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在阅读新闻时,把握五个W,即who/whom, what to do, when, where和why即可看清文章的脉络,了解其层次,把握中心思想。从大体上看,阅读方法有抽象和具体两种,抽象的阅读方法是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对作者意图的全面领悟;具体的阅读方法是读者对于字词的猜测理解和语法结构的分析把握。阅读策略是随着读者从初级逐渐进入到高级阶段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在阅读的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字母、音节、单词、句子的具体策略上,以后随着读者水平的提高,逐渐进入抽象阶段。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虽然对英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错,但他们阅读英语的速度却十分缓慢,并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较差,其原因就是他们在阅读中将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较低水平的具体理解上,而忽视了应用较高水平的抽象分析。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字、词、句子语法上,而失去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所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具体理解和抽象分析的双重使用,对待不同的文字材料,使用综合的策略,才能取得充分理解整篇文章的效果。
三、提高阅读速度
1.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补充阅读量、限时阅读、扩大视知距和针对性训练,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增加语言输入的量。每天花10分钟读100个单词左右的文章,两三年就能达到大纲规定的一级水平,虽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上数字,但只要选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阅读材料,如英语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并持之以恒,就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增加语感。 限时阅读非常重要,这避免了学生阅读时松松垮垮,不当回事,结果真正考试时,由于把握不好时间而无法按时完成,甚至让学生精神紧张,大失水准,把平时练习都当成考试来训练,实战时就习以为常了,自然就能够心平气和,精神放松,正常发挥。
扩大视知距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阅读时,可将几个单词或一个意群收入眼帘,阅读时扩大视幅,注意词与词的搭配及句群组合,注意力集中在意群中的重要单词和段落上,以寻求必要的语言信息,而不起关键作用的词一扫而过,这样一来,既能抓住那些极富信息的词,又能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
给出的文章,让学生按时完成,然后让学生合上书,回答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速度又加深了理解。
2.掌握一些猜测生词词义的方法,对排除阅读中某些生词的干扰、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著名的心理语言学家KemethGoodman说:“阅读是一种猜测性游戏。”准确的猜词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时,学生尽可能地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即从词或词组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猜测。如:The guide points to a red point on the map to show us where the model plane is.根据句意,第一个point是动词,“指向”,第二个point是名词“点”。还可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构词知识(词的合成、转换及派生分析词的结构)、相关关系和所给定义等信息去猜测词义,也可以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去猜测或理解所给生词的词义。
四、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带题查找。如果文章篇幅较长,读完文章以后再去做题,这样文章会成为做题的包袱。为了能够迅速地抓住文章的要点,阅读前,浏览要回答的问题,预测文章的内容,明确阅读目的后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就更有目的性;也可以先看文段,然后再做题,从宏观上把握文段的大意;还可将两者结合起来,边看边做,边做边看,这样既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和节省阅读时间。了解文章体裁。在记叙文章中,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在史地知识和科普文章中,应注意人名、地点、年代、作用、地象等。在阅读时,还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尽量避免手忙脚乱、随随便便。要善于抓住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一般说来,每段文章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段的主要思想,这个句子叫主题句,通过主题句来了解该段的中心意思,通过主题句的组合来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应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在中考的成绩。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强化训练学生的各种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将相关的课文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篇章、材料。在阅读时有意识地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如略读法、查阅法、判断推理法等,掌握一些具体的阅读技能,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之,阅读是获得语言信息的主要手段,它是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阅读的技巧很多,只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总能发现更多适合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方法,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