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下,课堂引入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课堂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快速地进入课堂,还能起到建立前后知识联系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引入 有效 设计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非谓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盖在于引导启迪。”教师在教法上重在一个“引”字,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即课堂引入,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课堂引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的重要部分,它为整节课的气氛奠定了一种基调,而整堂课的气氛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知识建构。要驾驭好课堂教学,必须驾驭好课堂教学引入。在新课改下,课堂引入更是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三位老师上苏教版高二数学“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课的引入设计:
【案例一】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 圆的定义是什么?
【案例二】
师:(PPT展示赵州桥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这幅风景画,我们能发现什么几何图形?
生:圆(个别学生:也有可能不是圆)。
师:设此圆的半径为r米,如何写出此圆的方程?
【案例三】
师:(PPT展示奥运五环旗)图片中是我们常见的什么几何图形?
生:圆。
师:图片中的五环有何异同?
生:大小相同,位置不同(个别学生:颜色不同,全班哄堂大笑)。
师:说得很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从“圆”的数学说说“大小相同,位置不同”是什么意思?
生:半径相同,圆心不同。
师:非常好,圆心和半径是圆的两个关键因素,圆心定位,半径定大小。(PPT展示摩天轮)当摩天轮上的一个箱体绕着轴旋转一周便形成了一个圆,那么圆的定义是什么?
生: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师:之前我们所学的直线方程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是怎么得到的?圆有没有方程,是怎样的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案例一中是我们经常用到或听到的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种引入方式是开门见山的引入方式,一般用于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使用。这种引入方式用在此处看似直截了当,但过于枯燥乏味,没有考虑到教学效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的一开始就没上好,学生对整节课将索然无味,下面的课将难以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良好引入的重要性,在引入上下一番工夫。
案例二是借助生活中的“赵州桥”把圆引入课堂。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以强化视觉形象,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后续实施做好心理准备。用“赵州桥”一图似乎完全符合这种生活实际的引入,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地从下课的嬉闹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有一定的效果。但仔细想想个别学生的质疑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赵州桥的桥拱实际上是一个圆拱,并不是一个半圆,所以圆拱和它的倒影合起来并不是一个圆。因此,此处有赵州桥及其倒影合起来构成圆来引入有些欠妥。
一开始接触到案例三时,觉得这位教师设计的“五环旗”图片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用“五环旗”图片作为圆的标准方程的引入也很普遍,就是常规的给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什么亮点。但随着课堂的进行,我们不能不对这位教师刮目相看,这个引入表面普通,却蕴含精彩。五环图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圆”,
而是由“五环有何异同”引出了圆的两个关键要素圆心和半径(亮点);摩天轮图片则是把箱体看作平面上一点,绕轴转动,形成的轨迹是圆,揭示出圆的定义,进而给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奠定知识基础(亮点)。后期课堂上,学生对于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标准方程都能够快速地推导出。可见,这位教师在情境设计上落到了实处,有效地完成了从旧识到新知的过渡。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情境是否恰当在于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有效地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完成知识对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快速地进入课堂,还需在内容上有的放矢,建立前后知识联系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课堂引入,用精彩的引入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演奏出新知识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徐解清.感悟“教学的智慧”——例谈课堂教学的导入[J].数学之友,2013(8):15.
[2]稽敏.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数理化研究,2011(2):49.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课堂引入 有效 设计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非谓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盖在于引导启迪。”教师在教法上重在一个“引”字,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即课堂引入,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课堂引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的重要部分,它为整节课的气氛奠定了一种基调,而整堂课的气氛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知识建构。要驾驭好课堂教学,必须驾驭好课堂教学引入。在新课改下,课堂引入更是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三位老师上苏教版高二数学“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课的引入设计:
【案例一】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 圆的定义是什么?
【案例二】
师:(PPT展示赵州桥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这幅风景画,我们能发现什么几何图形?
生:圆(个别学生:也有可能不是圆)。
师:设此圆的半径为r米,如何写出此圆的方程?
【案例三】
师:(PPT展示奥运五环旗)图片中是我们常见的什么几何图形?
生:圆。
师:图片中的五环有何异同?
生:大小相同,位置不同(个别学生:颜色不同,全班哄堂大笑)。
师:说得很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从“圆”的数学说说“大小相同,位置不同”是什么意思?
生:半径相同,圆心不同。
师:非常好,圆心和半径是圆的两个关键因素,圆心定位,半径定大小。(PPT展示摩天轮)当摩天轮上的一个箱体绕着轴旋转一周便形成了一个圆,那么圆的定义是什么?
生: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师:之前我们所学的直线方程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是怎么得到的?圆有没有方程,是怎样的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案例一中是我们经常用到或听到的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种引入方式是开门见山的引入方式,一般用于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使用。这种引入方式用在此处看似直截了当,但过于枯燥乏味,没有考虑到教学效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的一开始就没上好,学生对整节课将索然无味,下面的课将难以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良好引入的重要性,在引入上下一番工夫。
案例二是借助生活中的“赵州桥”把圆引入课堂。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以强化视觉形象,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后续实施做好心理准备。用“赵州桥”一图似乎完全符合这种生活实际的引入,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地从下课的嬉闹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有一定的效果。但仔细想想个别学生的质疑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赵州桥的桥拱实际上是一个圆拱,并不是一个半圆,所以圆拱和它的倒影合起来并不是一个圆。因此,此处有赵州桥及其倒影合起来构成圆来引入有些欠妥。
一开始接触到案例三时,觉得这位教师设计的“五环旗”图片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用“五环旗”图片作为圆的标准方程的引入也很普遍,就是常规的给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什么亮点。但随着课堂的进行,我们不能不对这位教师刮目相看,这个引入表面普通,却蕴含精彩。五环图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圆”,
而是由“五环有何异同”引出了圆的两个关键要素圆心和半径(亮点);摩天轮图片则是把箱体看作平面上一点,绕轴转动,形成的轨迹是圆,揭示出圆的定义,进而给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奠定知识基础(亮点)。后期课堂上,学生对于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标准方程都能够快速地推导出。可见,这位教师在情境设计上落到了实处,有效地完成了从旧识到新知的过渡。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情境是否恰当在于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有效地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完成知识对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快速地进入课堂,还需在内容上有的放矢,建立前后知识联系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课堂引入,用精彩的引入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演奏出新知识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徐解清.感悟“教学的智慧”——例谈课堂教学的导入[J].数学之友,2013(8):15.
[2]稽敏.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数理化研究,2011(2):49.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