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都有这种感受:大多数的学生智力水平都差不多,但在学习成绩上却相差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潜力是否被调动起来。而学习潜力的调动,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加入到老师的教学中来。在参与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蕴藏的原创思维火花爆发出来,让他们尽情阐述独特性的看法,发表创造性的见解。这样,学生摆脱了老师的约束 ,在学习中产生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也就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了学科学习。
学《马说》时,我有意设计了一道思考题:“时代更需要伯乐,还是更需要毛遂。”以前上课时,学生一般没什么争议,而这次学生的答案不是一面倒,而是各有看法。一有争论,学生的兴趣就来了,纷纷议论起来。我想学生既然有想法,且那么有兴趣,何不因势利导,索性把下课前的十多分钟作为辨论时间。我把男女同学分成两方,双方陈述自已的理由。女同学选择了更需要伯乐,男同学选择了更需要毛遂。
女同学观点:每个朝代都有许多怀才不遇的人,今天,我们国家建设更需要“伯乐”来选拔更多的人才。
男同学观点:建设国家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站出来,毛遂自荐,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女同学反驳:今天的“人才”太多了,良莠不齐,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还需要“伯乐”去识别。
男同学反驳:“伯乐”也有真假,如某些认钱不认“才”的贪官,如果让他们去选拔人才,后果会怎样呢?
女同学反驳:你们说的是“贪官”而不是“伯乐”,对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男同学反问:究竟谁是“伯乐“,你们能不能给“伯乐”下一个定义?
女同学反驳:“伯乐”无须下什么定义,你现在最需要知道的是: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需要伯乐呀!
……
我微笑不语,静听他们争辩。结果双方不分胜负,均把求救的目光投向我。我知道,这时的学生最有求知欲望,因为他们对这种上课形式有兴趣,而且已触发了他们的原创思维,此时接受消息的效果最好,学习的动力也最强。此时不用,更待何时。我首先说:“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只学习结果,致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你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你们不满足于模仿,而各自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那么,将来一定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大家谈的都很在理,都能自圆其说,其实,这是你们自己的东西,这是你们的原创思维。作为老师,我只能说‘伯乐’、‘毛遂’时代都需要,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伯乐’、‘毛遂’能名副其实。”
课后,我在教案的后记中写下这样的话:今天,我的做法是明智的。如果我在学生纷乱时,加以制止,那么,很可能扼杀了学生原创思维的苗子。而我因势利导,留住学生足够的兴趣、童真的笑颜,那么,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培养原创思维的钥匙。
我在教《公输》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每位同学给同位的同学提一个问题,看谁提的最有价值。其中有个同学提出:“公输班到底为什么造云梯?”有同学说:“为钱。”马上有同学反驳:“不对,为了钱,那他为什么不要墨子的‘十金’,再说公输班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他何必要赚这种不义之财。”紧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他是帮助楚国侵略宋国,是助纣为虐。”又有同学反驳说:“公输班是木工的祖师爷,在传说中他没这么坏。”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同学发言:“公输班制造云梯纯粹是为了他的木工技艺,他有非常的表现欲。”班上顿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课后我想,公输班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我们心中已经打上了烙印,但对于一个知识不很丰富、涉世不深、没有受到其他人观点影响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人物的评价应该是他们的原创思维吧。
学习兴趣与原创思维相连,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学生若能动起来,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那么,兴趣就高,学生兴趣高,就容易使蕴藏的未挖掘的原创思维意识、见解释放出来。而原创思维一经教师肯定,学生的兴趣就会更高,兴趣和原创思维的良性循性链就是这样形成的。
又如我教《活板》,当我上到第二课时时,就要求学生拿出预备好的橡皮、墨汁、小刀、蜡烛等东西,告诉学生,看课文第二节开始部分到“则字平如砥”,要求学生用手中的东西印出字来。学生很好奇,怎么语文课会上成劳技课呢?(我班有个特点,凡是可以动手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候。)当每组领到酒精灯后,学生的兴致别提有多高了。虽制作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这一部分的课文已不用讲了,学生只提一个“没”、“就”字,其余的都在活动中学会了,同时,这节的大意、说明的顺序等问题也不言而喻了。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能使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大增。
由此可见,教师应经常和学生搞一点教学实验,就能使教学充满源头之水。同样,教师若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进入充满娱乐的情境中学习,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在愉快的活动中迅速产生兴趣,从而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迸发原创的思维火花。
还有一次,我配合课文,要求学生走出教室,给我们的学校画一幅示意图,然后,根据示意图写一篇平实性说明文《我们的校园》。因为有草图,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均毫不费力地完成了。写完后,我让学生再修改修改,一部分学生仍觉意犹未尽,对我说:校园这样美,我们写成文艺性的说明文行不行?我立即加以肯定,讲评时,又有学生指出:学校设计有不足,我们能否增加一些设计?面对这种有创见的提议,我砰然心动,立即决定,第二篇作文就写《想象中的校园》。这下,学生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
由于学生的原创性意见得到老师的首肯,也由于这种独特的发散思维——想象,大大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作文写得五花八门,各有自己的独特想象、思考、设计,比前一次写的更有创意、更获成功。
美国著名教育家托兰斯提倡的新教育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满堂灌,而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留出更大的余地让学生推测和预料,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发展。这次作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学生的原创思维——想象力的充分发挥,而这种想象力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原创造思维,更促进了学习,同时,他们通过写作,对说明文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认识到一题能多写,一题能多解,既能写说明文,也能写记叙文。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了,学习的东西也更多、更广。
当然,学生原创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需要有意识培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若能使课堂变成激发学生原创思维的催化剂,把教学变成激活学生原创能力的及时雨,那么,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也一定会有灵感,从而达到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更有效、更长久地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学习的革命》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成功的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去寻找、去参与、一起去动,从而产生兴趣,有一种渴望创造的热情,这样,他才会有创造,原创思维也随之闪烁出熠熠光彩。
(作者单位:232061淮南市谢家集区孙庙中学)
学《马说》时,我有意设计了一道思考题:“时代更需要伯乐,还是更需要毛遂。”以前上课时,学生一般没什么争议,而这次学生的答案不是一面倒,而是各有看法。一有争论,学生的兴趣就来了,纷纷议论起来。我想学生既然有想法,且那么有兴趣,何不因势利导,索性把下课前的十多分钟作为辨论时间。我把男女同学分成两方,双方陈述自已的理由。女同学选择了更需要伯乐,男同学选择了更需要毛遂。
女同学观点:每个朝代都有许多怀才不遇的人,今天,我们国家建设更需要“伯乐”来选拔更多的人才。
男同学观点:建设国家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站出来,毛遂自荐,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女同学反驳:今天的“人才”太多了,良莠不齐,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还需要“伯乐”去识别。
男同学反驳:“伯乐”也有真假,如某些认钱不认“才”的贪官,如果让他们去选拔人才,后果会怎样呢?
女同学反驳:你们说的是“贪官”而不是“伯乐”,对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男同学反问:究竟谁是“伯乐“,你们能不能给“伯乐”下一个定义?
女同学反驳:“伯乐”无须下什么定义,你现在最需要知道的是: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需要伯乐呀!
……
我微笑不语,静听他们争辩。结果双方不分胜负,均把求救的目光投向我。我知道,这时的学生最有求知欲望,因为他们对这种上课形式有兴趣,而且已触发了他们的原创思维,此时接受消息的效果最好,学习的动力也最强。此时不用,更待何时。我首先说:“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只学习结果,致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你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你们不满足于模仿,而各自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那么,将来一定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大家谈的都很在理,都能自圆其说,其实,这是你们自己的东西,这是你们的原创思维。作为老师,我只能说‘伯乐’、‘毛遂’时代都需要,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伯乐’、‘毛遂’能名副其实。”
课后,我在教案的后记中写下这样的话:今天,我的做法是明智的。如果我在学生纷乱时,加以制止,那么,很可能扼杀了学生原创思维的苗子。而我因势利导,留住学生足够的兴趣、童真的笑颜,那么,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培养原创思维的钥匙。
我在教《公输》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每位同学给同位的同学提一个问题,看谁提的最有价值。其中有个同学提出:“公输班到底为什么造云梯?”有同学说:“为钱。”马上有同学反驳:“不对,为了钱,那他为什么不要墨子的‘十金’,再说公输班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他何必要赚这种不义之财。”紧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他是帮助楚国侵略宋国,是助纣为虐。”又有同学反驳说:“公输班是木工的祖师爷,在传说中他没这么坏。”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同学发言:“公输班制造云梯纯粹是为了他的木工技艺,他有非常的表现欲。”班上顿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课后我想,公输班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我们心中已经打上了烙印,但对于一个知识不很丰富、涉世不深、没有受到其他人观点影响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人物的评价应该是他们的原创思维吧。
学习兴趣与原创思维相连,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学生若能动起来,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那么,兴趣就高,学生兴趣高,就容易使蕴藏的未挖掘的原创思维意识、见解释放出来。而原创思维一经教师肯定,学生的兴趣就会更高,兴趣和原创思维的良性循性链就是这样形成的。
又如我教《活板》,当我上到第二课时时,就要求学生拿出预备好的橡皮、墨汁、小刀、蜡烛等东西,告诉学生,看课文第二节开始部分到“则字平如砥”,要求学生用手中的东西印出字来。学生很好奇,怎么语文课会上成劳技课呢?(我班有个特点,凡是可以动手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候。)当每组领到酒精灯后,学生的兴致别提有多高了。虽制作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这一部分的课文已不用讲了,学生只提一个“没”、“就”字,其余的都在活动中学会了,同时,这节的大意、说明的顺序等问题也不言而喻了。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能使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大增。
由此可见,教师应经常和学生搞一点教学实验,就能使教学充满源头之水。同样,教师若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进入充满娱乐的情境中学习,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在愉快的活动中迅速产生兴趣,从而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迸发原创的思维火花。
还有一次,我配合课文,要求学生走出教室,给我们的学校画一幅示意图,然后,根据示意图写一篇平实性说明文《我们的校园》。因为有草图,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均毫不费力地完成了。写完后,我让学生再修改修改,一部分学生仍觉意犹未尽,对我说:校园这样美,我们写成文艺性的说明文行不行?我立即加以肯定,讲评时,又有学生指出:学校设计有不足,我们能否增加一些设计?面对这种有创见的提议,我砰然心动,立即决定,第二篇作文就写《想象中的校园》。这下,学生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
由于学生的原创性意见得到老师的首肯,也由于这种独特的发散思维——想象,大大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作文写得五花八门,各有自己的独特想象、思考、设计,比前一次写的更有创意、更获成功。
美国著名教育家托兰斯提倡的新教育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满堂灌,而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留出更大的余地让学生推测和预料,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发展。这次作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学生的原创思维——想象力的充分发挥,而这种想象力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原创造思维,更促进了学习,同时,他们通过写作,对说明文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认识到一题能多写,一题能多解,既能写说明文,也能写记叙文。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了,学习的东西也更多、更广。
当然,学生原创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需要有意识培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若能使课堂变成激发学生原创思维的催化剂,把教学变成激活学生原创能力的及时雨,那么,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也一定会有灵感,从而达到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更有效、更长久地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学习的革命》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成功的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去寻找、去参与、一起去动,从而产生兴趣,有一种渴望创造的热情,这样,他才会有创造,原创思维也随之闪烁出熠熠光彩。
(作者单位:232061淮南市谢家集区孙庙中学)